明天
诗′魏增刚
大前天《通知》说,
“明天公司要发春联。”
前天,我们在期待中
领了春联。
前天《通知》说,
“明天公司要发米面油。”
昨天,我们在期待中
领了10斤面10斤米4升油。
昨天《通知》说,
“明天公司要发速冻水饺。”
今天,我们在期待
期待公司发的水饺。
昨天下了滂沱大雨,
我们期待“明天”天晴。
昨天的耕耘,
我们期待明天的收获。
昨天我们遭受了磨难,
我们期待明天的痊愈。
因为有明天的存在,
昨天的奋斗,
今天的期待,
才有了动力与价值。
人们啊,
就是在期待中,
走向了美好的未来!
他的名字叫张鹰
一位为人低调胸怀宽广的老师走了,
一位甘当绿叶甘当人梯的领导走了,
一位淡泊名利勤劳俭朴的老人走了,
他的名字叫张鹰。
他是优秀的共产党员,
他是未央区的大好人,
他是未央区作协主席,
他的名字叫张鹰。
他当兵时肯吃苦爱劳动,
作的文章大气有风骨有文采,
他团结了达官贵人看得起平民百姓,
他的名字叫张鹰。
他是未央区的“正大人物”,
他是未央文坛的“扛鼎角色”。
是我们应该敬重的人,
他的名字叫张鹰。
有人因为伟大而被人记住,
有人因为平凡而不朽,
有一位作家如鲁迅柳青路遥一样平凡,
他的名字叫张鹰。
他是我的一位贵人,
“拉”我进入了未央作协西安作协,
我不会忘记他,
他的名字叫张鹰。
他走的时候我没有送他,
但我流下了泪水;
他走了之后,
我看着他可亲的面庞,
想去亲亲他,
他的名字叫张鹰。
现在是深夜,
我又一次想起他,
外面下起了飞飞扬扬的雪花,
我想让飞扬的雪花捎去我的问候,
我叮咛雪花:
他的名字叫张鹰。
人民的罪人会接受历史的审判,
小丑们麻木者华而不实之流终会烟消云散,
岁月的列车会为他停下,
他的名字叫张鹰。
风吹不走他的笑容,
水流不走他的身影,
时间流不走他的声音,
天地间留下了他的名字,
他的名字叫张鹰。
吃肉
小时候,
过年时才能吃上肉。
提前父亲会割上十斤八斤,
他煮下的肉,
我们姊妹仨老鼠般地各撕一小块,
撒上盐就吃去了,
吃完还要啃骨头,
恨不得把骨头也吃了。
年夜饭,
母亲总会给我夹肉的,
因为我是家里的宝贝蛋蛋。
坐席时,
盼望着肉菜,
肉菜刚一上桌,
我们就一扫而空了。
父母去世后,
春节期间,
我会割上一二斤肉,
生烂爆炒地吃掉。
叔娘大姐会给我几块煮下的肉,
让我过年炒的吃。
时常去伯父家吃年夜饭,
爷爷给我夹肉吃,
一块肉掉到了地上,
爷爷趁伯父不注意,
夹起来便吃,
伯父斥责他:“咱又不是没啥吃?”
爷爷说:“干净着哩。”
清明时节,
爷爷总会去街上割一些肉回去,
让伯母做得肥香馋人,
先祭祀于坟里,
撤回之后,
我还能吃上不多的几块块。
没有肉的岁月啊,
故乡的人吃了太多的苦,
我们吃了过多的玉米面麦子皮,
吃坏了我的肠胃,
后来的几十年,
肉依然会让我眼馋,
但不会再勾起我强烈的食欲了。
现在,
平常也可以吃上肉,
肉再不是什么稀罕物了。
只是同工友吃席时,
工友们会抢着吃肉吃肉饺子。
同亲友坐席时,
令人眼馋的肉菜:
猪肉鸡肉鱼肉鸭肉,
常常受到了冷落,
不打包的肉菜,
会完整地浪费掉;
打包回去,
会吃上一些。
过年之时,
也只买二斤三斤肉,
我们一家三口还迟迟吃不完。
“三十年河东,
三十年河西。”
过去的我们吃的是肉,
吃的是苦涩中的甘甜;
现在的人们吃的也是肉,
回味的是过去的岁月。
人们由物资的贫穷,
走向了物质的富有。
由俭朴走向了奢侈,
再重新回归了简单,自然,
这是文明的标志。
在遥远的未来,
肉同许多的粗粮一样,
会被细做精做,
只作为一道道小的佳肴美味,
摆放于餐桌的一方。
人们贫富差距的缩小,
素质会大大提高,
“摆阔,奢侈,浪费,占有”逐渐地退出历史的舞台,
“奉献,纯朴,节俭”成为日常生活的行为准则,
猪牛羊等其他的动物,
会同几十万年前一样,
重回大自然,
与人类告别!
人类将走向大同,
将更加文明,更加进步,
生活得更加美好。

作者简介:魏增刚,男,47岁,毕业于西安乡镇企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爱好文学,一直笔耕不辍,出版随笔散文《脚印》一书。在《扶风百姓网》《扶风微传媒》《炎帝故里论坛》《于都诗词》《乡土蓝田》《吉瑞墨香文化传媒》《城市头条》《西府文学》《新新文学》《岚山诗话》等十余家网络平台发表诗歌散文1000余篇。最喜欢路遥鲁迅的作品。西安市电视剧文学村村民,西安市未央区作家协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