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岁月如歌,春去秋来。回顾自己当初在薛固中学所经历过的一些难以忘怀的往事,如今似乎变成了一页页金黄的记忆。
那年月,我们老师的生活,的确太清苦、太艰辛,而他们却认为自己情系学生、甘当园丁,浇灌耕耘、桃李芬芳,非常值得。内心也是最富有、最充实、最满足的。
是的,树根在地下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树冠的辉煌。我们薛固中学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前后30年左右,在省、市、县都是响当当顶呱呱的一流重点学校。正是作为典型示范的名校,所有老师的教学任务和劳动强度,均是十分繁重和忙碌的。
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之下,我们可敬可爱的老师们毫无怨言、不计得失、艰苦奋斗、步调一致、负重前行,为提高教学质量,把学生培养成为国家的有用人才,他们夜以继日、倾注心血精力,使岀浑身解数,成就出一批又一批合格过硬的栋梁之材。
师恩浩荡,永志不忘。那个年代,薛固中学所有老师,团结一致,为了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其中的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不胜枚举。然而,窥一斑而知全豹。这里,我不妨把38年前,张海平老师到我家为小弟义务补课辅导的照片发布于此(图1),就充分说明那个年代的老师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1985年秋季,我小弟刚上高二没多久,他在操场上锻炼时,不小心把脚腕摔伤了。于是,他只好请病假在家休息。

为了不让小弟耽误太多的课程,担任班主任的张海平老师,以强烈的责任感,先后两次来到我们家里,给行动不便的小弟义务补习英语。正好有一天,我从部队回老家探亲,碰见张老师给小弟免费补课,深受感动。便当场用相机抓拍下了这个难得的情景,立此存照。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来,小弟没有辜负老师们的期望,与大弟一样,也顺利地考入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教诲如春风,恩情似海深。
由此可见,数十年里,薛固中学的老师们崇高的道德风范和一脉相承的可贵的教书育人的行为准则。
花儿最懂得春雨的无私,月儿最理解阳光的慷慨。
尊敬的各位老师,你们正是一支支红烛,燃烧得越旺,心里越欢畅;燃烧的越彻底,心里越快慰。
流走的是悠悠岁月,留下的是累累硕果。
记得在十七八年前,我们七六级和七九级在西安工作的二十余位兄弟姐妹,在金博学同学的召集下,举行了一次小范围的师生聚会。久别重逢,心手相握,诚挚的问候,滚烫的话语,溢于言表。(图2~4)



当大家分别向应邀前来参加活动的金仪和任凌发老师问好敬酒时,两位曾在语文和数学课程挑大梁的领军人物,都感动得频频点头致谢。
我为了表达自己发自内心的崇敬和爱戴之情,并征得七六级几位同学的赞许,由我代劳,当天找到一位书法家,分别为金老师和仁老师题写了褒扬赠词,并立即拿去装裱。
当二位老师看到我们为传达真挚的谢意,把精心制作的馈赠横匾送上时,二位老师都激动得热泪盈眶、连声致谢。(图5~为当年为任凌发老师所赠“德高望重”横匾)

十年前,武功西安乡友会,在省军区招待所举行了一次规模空前的联谊盛会。组委会除了邀请到县上五大班子领导外,并特意邀请到了德高望重、功勋卓著的原薛固中学校长苏建文先生莅临参加。
会议期间,有数十位各界精英与方家,都曾经是从薛固中学走向各行各业的成功学子。世道人心,饮水思源,大家均对苏校长怀着炽热的深恩厚意与感激之情,接连不断地去拜会问候苏公,并向他敬酒祝福。
机不可失,我和同村在西安工作的几位长者贤达和金博学、和建荣等同学,抓住机遇,也排队和苏老师拍了张合影(图6)。

前些年,我从部队退休后,应邀在朋友主办的一家杂志社帮助工作,忙得抽不开身。近几年,我先是陪护年迈体弱的父母,尽孝道予以临终关怀。为此,便暂停了帮忙事务,回老家的时间就多了。趁此机会,我经常到李俊祥和李建章老师家去探望。要知道,这俩位先生,可是我少儿时期,先后启蒙接受教育的引路人。当初,他们如火一般的热情,给予我温暖和关怀,使我永生难忘。
曾记得,二三十年前,我虽然身处千里之外,可几乎每年元旦或春节,总要给二位老师郑重地寄去贺年卡,以表问好和祝愿。其中记得在1999年12月中旬,我当时正在兰州军区筹办个人摄影作品展览,尽管当时忙得不可开交,但为了迎接千载难逢的新世纪的到来,我仍然挤时间,给老师寄去了精致的千禧贺年卡。
为慎重起见,我先在笔记本上起草,认真写出如下心语:
“经年教益如清泉,涓涓细流注心田。殷殷师爱胜父母,拳拳情意记心间。春风雨露润花瓣,酿造甜蜜开新篇。桃李不言自成溪,吉顺康乐每一年。”
今年“五一”节期间,我去看望李俊祥老师(图7,为我前几年为李老师敬赠的书画中堂作品),当我们拉家常提说到李建章老师时,师母随口说道,她好几年没顾得上去他们家了。我立马提出,请他们坐我小车一同到李建章老师家拜访。起初,他俩怕给我添麻烦,说是他俩改天再去。我让他们打消顾虑,最好一块去。盛情难却之下,他俩才同意了。

没想到,喜出望外的李建章老师见俊祥老师夫妇一同走进他家门(图8,为大前年我们给李老师赠送的“师恩难忘”横幅),惊喜地连声喊老伴快来迎接稀客。两位师母相见,激动不已。双手紧握特别开心,都说多亏我成全了他俩的心愿。

临走时,他们提议,让我给他们两家人照张合影,作为纪念(图9)。

今年七八月份,我在薛固中学群里发了一篇文章,偶然发现,竟得到刘经喜老师的点赞。我便在群里对刘老师的鼓励表达谢意。细心的刘老师很关切地问到我的近况。我出于礼节,也询问了她的身体状况,并说等下次我回武功,一定专程登门拜见她,并索要了她家住址。
军中无戏言。农历九月九重阳节这天,我先就近拜会了李俊祥老师之后,特意带上营养保健品和水果等,赶到刘老师家里。
只见八十多岁的刘老师满头浓密的白发,如春蚕吐岀的银丝,闪光发亮、气度不凡。
当我在客厅里看到了成惠斌老师的遗像,便缓缓地走过去,向成老师致以崇高的军礼的时候,刘老师连声说道:“太感谢了,您真是位有情有意之人哦!”
我赶紧说:“老师过奖了,您和成老师当年在学校,为教育事业殚精竭虑,功不可没。常言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况且你们二位过去都曾指导和关心过我的学习与成长啊!”
“ 哟 ~看你说的,那都是应该的么。我确幸的是,你这么庄重的军礼,一定会让他在九泉之下含笑慰藉的!”
当 我要离开时,刘老师叫保姆过来,为我俩拍了张合影留念(图10)。

两个月前,我就打算忙里偷闲,应征写这篇记叙文章的。
正好,我有事回到老家,听说金仪老师的夫人已卧床多年,便想着到金老师家里探望一下师母,顺便把多年前为金老师赠送的那个横匾拍照留存。
那天,我到金老师大儿子家里,见到了很瘦弱的师母。当她听儿子说我是金老师的学生,拿着牛奶面包等礼物来看望她时。躺在床上的师母用微弱的声音,连续说了句“谢谢~谢谢!”
随后,在老大的带领下,我赶到了金老师生前居住的金铁寨村151号,在几个房间没有找到我们送的那个横匾。却意外地发现了金老师过寿时,与贤内助师母的这张彩色合影留念(图11)

和其他学友赠送给金老师的一幅横匾(图12)。为了方便阅存,我当即就用手机拍下。

当我轻轻擦去照片上的浮尘,仔细端详着金老师和善慈祥的面容,感慨、感念良久,觉得既亲切又珍贵,泪水模糊了双眼。
让我内心真有些不舍和宽慰的是,就在我去金老师家探望师母十天左右,年事已高的她老人家寿终正寝,便驾鹤西游,到极乐世界里陪伴自己相濡以沫几十年的老公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