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站
文/周丕奎
年关途经莱西,无意间见到了铁路旁边的小站,倍感亲切,勾起了儿时的回忆,便随手拍了几张照片。本想近距离接触,可惜如今的铁路为了安全围起了护栏,无法近距离拍摄。
儿时,最向往最喜欢去的地方,当属俺村西的小站(村民俗称“西工区”),几十米的路程,抬脚便到。穿过涵洞,右侧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路基下羊肠小路和路基间,整齐的排列着数十颗垂杨柳,在修铁路时就栽下它们,这些树与铁路同龄,高大粗壮,树形却各有千秋。树大根深,数不清的枝条,象一位位不甘寂寞的老顽童,时不时撩拔着过往的路人。而顽皮的孩子们,则时不时的扯住枝条,用力的拉扯。
树下大约二,三十米的羊肠小路尽头,左拐便是一座用数根枕木,搭成的简易小桥,桥下清澈见底的流水,则不急不缓流入了站北的小河。
站在小桥之上,小站的全貌,便尽收眼底。近铁路十几间的青砖大瓦房,与铁路和铁路工区上的设备间对相呼应,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南面几间,供铁路工人休息,或存放工具的地方,北面几间,则住着两户铁路职工家属,热情好客的住户,见到有人来往,总是热情的打着招呼。在那个年代,工人是令人羡慕的工作,尤其是我们远离都市的偏远地区。因此,对小站的一切,总是有一种别样的情怀,羡慕不已。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修了不少铁路线,列车的提速,这些每隔十几里的村镇小站,便失去了往日的繁荣。那些废弃的小站,大多被夷为了平地。每当见到这些,幸存的建筑风格相同,却地貌各异的小站,心中便充满了深深的眷恋,仿佛又回到了美好的童年。(图片来自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周丕奎,农民工,长年与钢筋打交道,也做点小生意。喜欢文学,偶尔有感而发,感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