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间年味
文/尘凋蕾
如果不是热情的阿姐介绍和邀约,可能在我生命的历程中,我与兰洞这个美丽的传统村寨就失之交臂了,之前我对兰洞侗寨一无所知,不知道她的方位,甚至未曾听闻过她的名字。走近她纯属偶然也属必然,因为她静谧的田园景色,因为她原滋原味的民族风情,迟早我都会去走近她,走近这一方灵性的山水人家,这一处世外桃源的景致里,去体验她恬静怡然的生活与民俗。
兰洞传统侗寨座落在黎平侗乡莽莽群山中,阿姐说去兰洞侗寨体验年俗,心里虽然有些兴奋,但并没有太多的期许。这年月的年味日渐淡泊,没有什么让人记忆和愿想的了,一家人除了聚在一起吃几餐饭,看看手机,玩玩电脑,打牌娱乐,要不就干脆蒙头大睡,实在没什么新意和让人念想的。当车下了高速后,驶向了一条通向山野的乡村泥土公路,虽说路面不太好走,心中却还是莫名地期盼起来,因为最美的风景往往藏于大山深处,藏于人迹罕至的地方。
同车的黄老师因为游走过兰洞侗寨几次,本身又很健谈,且古道热肠,便向我们介绍起兰洞侗寨来,才得知兰洞不仅是个风景秀丽的侗族寨子,还是个生态保存完好的传统村庄,是个民风古朴,景物雅致的居所,是片宜居宜游的田园山水风光,侗家民族英雄吴勉的故里。我们到达兰洞传统侗寨时,附近几个侗族寨子里的乡民也都赶过来祝贺兰洞侗寨举行的传统“记节”年俗。场面宏大,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我们刚好赶上兰洞侗寨“记节”活动的开幕式,主持人手拿话筒,有条不紊地介绍兰洞侗寨“记节”节的由来,以及记节活动的时程安排。
这是早春一个春阳和煦的春日,原野里已经绽放着一些不知名的花蕊,将春天的气息点缀在山山岭岭间。草木在春风春雨的温润中,渐次抽穗拔节。侗家儿女穿着节日的盛装,吹着芦笙,唱响啦天籁般的侗族大歌。欢乐的气氛一下子就荡漾在山村寨子里,愉悦的情怀刹那间就感染了所有的人们,沉醉在这歌舞飞扬的民族传统年俗中,不知何处是他乡啦!
兰洞侗寨“记节”活动的由来久远,是侗乡众多民俗活动中最古老的活动之一,于每年正月初四举行,不论身在何方,侗家儿女都会尽可能的赶回家欢度他们传统的节日。在这一天里,他们祭扫寨子,祭祀先民。跳起欢快传统的民族舞蹈,邀朋聚友摆上长桌宴,用侗家人最地道,最香醇的糯米酒来盛情款待远来的游人。宾主互敬,一曲曲悠扬婉转的侗族大歌,敬酒歌便如同清泉般的流泻开来,荡漾在乡间寨子里,空气中。张张幸福快乐的容颜里,流动着满满的幸福感,满足感。在这四野静谧的山间人家,侗乡福地里行走,去感受侗乡原滋原味的民风民俗,无疑是人类疲惫心灵放牧的理想家园,是修复情感,旅游观光,生态养生的最后纯净场所。
兰洞传统村寨座落在几座山岭中的冲凹里,山岭间绿树环抱,翠竹丛生,有风拂来,枝叶婆裟作响,频频向游人和旅客颔首致意,顾盼生情。一条小溪静静地从村寨前流过,九曲十八弯,在山岭间迂回流淌。原以为山岭的雄奇,浑厚和高大会阻碍小溪的倔强,不想水到山前,却一次次地从山岭的间隙谷缝中再次轻灵欢快地流过,让人没由来的感慨起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来,在这诗意的田园山水里游走,切身体会着侗乡传统的年俗,便常常勾逗起儿时某些童真美好的愿想,这就是尘梦里渴盼已久的人间净土,瑶池仙境,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哦!瞑目沉浸在这四野静谧的山村寨子里,小桥流水人家中,听风信在耳鬓边厮磨,感受着自然清新的气息,四肢百髓里顿觉骨骼清奇,舒爽通达。
兰洞传统村寨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景物怡人,街道整洁。清一色的木质干栏民居,民风淳朴,是一处难得的休闲,养生场所。侗家人的热情与生俱来,善歌舞,每个人都是天生的表演者,没有一丝做作和忸怩的姿态,随时随地就能吟唱起一曲曲高山流水的音律来,让人几疑身在梦境仙乡中,陶醉在歌声里享受着人间最美的精神慰藉。我信步来到鼓楼里,鼓楼中的火塘燃烧着熊熊篝火,红红的篝火映红啦侗家人如花的笑靥。听侗家老人介绍,鼓楼已经历经沧桑岁月数百年,在那些兵匪动乱的朝代,兵祸相连,兵匪纵火屠村焚烧寨子,连同鼓楼一起烧毁,后来侗家人在废墟中找到尚能复用的枋梁,在原址上添补修复了鼓楼。鼓楼一直是侗家人交流,议事,对歌,摆古的重要场所。千百年来,每年的正月初一,寨子里每家每户主事的侗家人,都会从自家拿来酒菜,来到鼓楼里与全寨人分享,吃和谐饭,品和谐酒。平日里偶有的邻里间隙,争执,便在一杯杯香醋的米酒中消融,冰释。大家互敬互爱,邻里互助,亲密无间,和谐共处,浓浓的年味涌动在彼此的心间,家风族德教化后人,千百年如一日。
溪水潺潺,故道依旧,明月西风,回眸历史,展望未来,侗家人再也不必为生活的悲苦而流离失所,太平盛世,民族富强,党的惠民政策如一缕缕春风吹遍大江南北,民心向党,党心为民,共同营造我们国富民强的中国梦。让我们用青春和汗水去为祖国增光益彩,去体现生命的价值理念吧!感谢在英明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而今我们的祖国日渐繁荣昌盛,百姓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健康大发展带给人们新的机遇,美丽乡村建设,四在农家。乡间的生活已日渐富足,日渐繁华。
在这片生态保持完好的侗乡,清新的空气,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正吸引着愈来愈多的游人来此旅游观光,养生休闲,体验侗乡原滋原味的农耕文化,田园文化,侗族大歌文化。驻足在这片山清水秀的田园山水上,小桥流水人家中,感受着这浓浓的乡间年味,心情便无比的舒畅和愉悦!在这可遇难求的境遇里,人内心某些郁结的情绪便得到释放与释怀,寻觅到生活中最唯美的感触,视野和思想都得到了升华,得到心神合一的修合。
作者简介:
杨思华,笔名尘凋蕾。贵州黎平人,侗族,文学爱好者,自由职业。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截稿日期:2023年3月30日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