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诗张家界
——张家界游记
文/陈茂声
多年以前,听一位兄长说:“游了张家界,不看天下山。”让我对张家界耿耿于怀,时常可望而不即地猜想着她的魅力与神奇。
几十年的忙碌,终得赋闲。难得孩子的一片孝心,鼓励我外出放松心情。当主意已定,让我再次想起了张家界,决定与张家界做一次亲密的接触,用心灵与山魂做一次交换。
正是百花吐芳时,我心怀向往与激动,登上南行的列车。十二小时的车程,有些迫不及待,感觉慢长。好在即将到达前,就被旅行社拉客的工作人员将我们近二十位毫不相识的游客拢合到一起,做了行程安排,为我省去了很多麻烦,心里踏实了许多。
一、天赐天门洞
旅游最忌讳的是天公不作美,在去张家界之前,特意查了天气预报,结果让我心悸,那几天当地均有雨,可主意已定,准备就绪,只能碰运气了。然而,到了张家界,晴朗的天气让我心情大为舒畅,不过,仍担心着天气的变化,故此,不敢耽搁,当天下午就风尘仆仆地前往位于张家界市南郊的“天门山”游览。
旅游最好的方式是徒步,因为风景就在你的眼前。可天门山对我而言是陌生的,加之时间仓促,故,不敢冒然,而是选择坐缆车攀登,不过,居高临下的观赏给了我另类的感受。
随着缆车缓缓上升,在空中或俯视或仰望,眼前那从山脚到山腰以及岩石上绿的气息,一浪接一浪,一直漫到山顶。在那绿荫掩映中,不同的花色恣意地绽放,红的张扬灿烂,黄的温婉柔美,白的素雅纯洁,张着美丽的笑脸,一堆堆,一片片,一坡坡,各领风骚,风情万种,“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南宋杨万里诗句),其颜值无不撩人为之生爱。如果说百花是风情的女子,那么,苍翠的绿色植物就是潇洒的汉子,天凑其缘。近半个小时的行进,满眼的清新使我的眼睛豁然明亮,心胸豁然开朗,带给我无尽的希望和憧憬,让我过足了隐。
天门山给我的并不仅仅是绿的柔,花的俏,最大诱惑的当是天门洞的壮观。依稀记得1999年张家界举办飞机穿越天门洞大赛的盛况,当从电视画面中看到美妙绝伦的“空中芭蕾”表演,瞬间的惊险刺激,让我难忘,自那时起就有亲临天门洞的渴望。从缆车终点站顺山路而下,随人流进入山洞的七级四百二十米的自动扶梯,如同那七公里长的天门山索道,平生第一次,感到悬乎, 极至地兴奋。继续通过一段天堑的路,到达天门洞,仰望着高度近130米的巨大石洞,我惊叹不已。细细观赏,石洞并不像喀斯特地貌那藏在大山之中幽深的山洞,而像是特意显摆,裸露在人们的眼前。说是洞,其实并不长,也就二三十米吧,正因其短,就好像一只通透的天眼,人们站在其中,可观赏到洞的两边很远的奇形怪状的丛山峻岭。不仅欣赏了这天赐的天门之洞,同时也饱览了远处的美景,给人特别的精神享受。淌若能登上洞顶,换一种角度欣赏,那一定是如同走在天桥之上的感受。
返回途中,远远望去,盘山公路由低到高急剧提升,大道两侧绝壁千仞,空谷幽深,急弯此消彼长,似玉带环绕,弯弯紧连,层层迭起,旅游环保车如同甲壳虫在弯弯曲曲的粗线上爬行,颇有意味,让人称奇。
天门山、天门洞那震撼的场面,像带有磁性,给我巨大的引力,流连中我似乎在时间之外。
二、神话金鞕溪
在没去金鞕溪之前,我曾将金鞕溪误认为是“金边溪”, 当听导游讲解才知道它的名字来源于远古的神话传说。据传,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巩固政权,征用民工建造长城。观音娘娘同情卖苦力的民工,便剪下自己的一束头发,送给每个民工一根拉运巨石。秦始皇见此,很是奇怪,心想,一根头发就能拉走巨石,要将这些头发编成一根辫子,不就可以赶走一座山么?于是,他把发丝全收上来编织成一条金鞭,然后用金鞭赶山造长城,果真法力无边,随即将它命名为赶山鞭,并扬言要用它赶山填海。这事惹怒了海龙王,海龙王召集虾兵蟹将商量对策。一天,秦始皇在赶山时遇见一位貌若天仙的少女,便下令纳为妃子,谁知这少女就是海龙王的女儿,洞房之夜,龙女见秦始皇的赶山鞭一刻也不离身,便要秦始皇解下赶山鞭才能入洞房,秦始皇欣然答应,并吩咐将士摆酒宴庆贺。龙女向秦始皇频频敬酒,待他喝醉后,用假金鞭换走了秦始皇压在枕头下的赶山鞭,悄悄返回了龙宫。第二大,秦始皇发现龙女不见了,赶山鞭也被换走了,一怒之下,将假鞭一甩便回了阿房宫。后来,龙王派了一只老鹰守护金鞭,一直从古到今。
虽然是神话传说,但故亊确让人入神和感动。走进金鞕溪,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朴拙的溪流,以诗一样的韵律,从山的源头而下,在聚合的走向里,轻声细语地孕育出柔美的笑涡。它天生一副快乐的性格,遇小潭而旋转,遇平缓而漫步轻柔,遇落差而激情跳跃,遇岩石、草木则抚弄琴弦,不停地舞着,无拘无束,没有半点忧愁的影子。慢步溪边,我的悠思也像那涡流,一圈又一圈,一弯又一弯,随溪流蜿蜒。
大山造就了金鞕溪,金鞭溪也成就了那些古老而神奇的传说。一路上,那母子峰,让人联想母亲的博爱;在三打白骨精拍摄地,白骨精施妖法让人憎恨;还有那微妙微肖的“猪八戒背媳妇峰”、“晒经石”,让人甚至捧腹大笑。而站在老鹰护鞭峰山脚下往上看,只见乱石峥嵘,峭壁耸立,雄奇宽阔,气势恢宏。山坡上斑驳的岩石,龟裂如画,而有的地方则爬满了挨挨挤挤的绿藤,娇翠欲滴,秀丽迷人。
金鞕溪是永远活着的生命,它不分昼夜、不分四季地穿越无尽的岁月和历史的尘埃,不停地歌唱着,从远古到远古。溪水辛苦地流淌与滋润,与阳光一起给了大山的灵性,也正是山溪的永不停歇,才有了大山灵动的生命。人们乐于亲近山水,大概就是因为它们的这种性格吧。
十五里山溪,流到哪儿,哪儿便花鲜、草绿、树青。水是山的生命,那乳汁般的水,滋养着它的儿女,就连两岸的土家后生、妹子,都长得格外灵秀,人说是傍了这里的好水。我真想像金鞭溪里那永远长不大的小鱼,像亿万年生活在金鞭溪的娃娃鱼一样,成为金鞭溪的一分子,永远与金鞭溪为伴。
三、十里画廊
说烟雨张家界, 一点也不为过,她就像倔犟而有个性的少女,脸色说变就变;又像未出阁的大家闺秀,显得羞涩涩的,让人捉摸不透她的心事。
在去一睹十里画廊那天,阴雨绵绵,雾气腾腾,不过,正因如此,十里画廊带给我另一番韵味。干净的雾,夹杂些甜味,伸手揽一把,湿漉漉的手心儿似有淡淡的香。清新中让人呼吸轻松而顺畅,真有换肺的感觉。为啥在这种天气里仍游人如织,或许就是怀着到这里来深吸负氧离子的心愿,而光顾这明净的空气吧。
十里画廊充其量是张家界众多迷人画卷中的一朵小花,可是,一旦触摸她,整个人似乎就成了它的一片小叶。行走在她的怀抱,抬头,奇峰直插云霄,云海升腾,峰间团团云雾像正在弹的棉絮缓缓地飘浮着,使峰林意境超然,神秘莫测,纤巧清丽,幻化无穷,险峻中蕴含着柔和恬淡,古野中透露着清秀质朴,妩媚中增添几分羞涩。当云雾缠绕在峰顶,那些山峰陡然矮了许多,而当漫漫撕裂开之后,大山浑然淸亮起来,峰峦又像刚刚出浴的美人,梳妆打扮得容光焕发,楚楚动人,让你内心的激动全都溢出来,一见钟情,不酒而醉。
正因为她的虚虚实实,真真幻幻,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真中有幻,幻中有真,才显得玄妙至极。不是吗?那采药老人峰,在烟雾朦胧中若隐若现,如同神仙;那食指峰随云雾的移动,一伸一屈,似在动弹,给人莫大的惊奇感。有首叫《雾里看花》的歌,其中的歌词中写道:“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纷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这混沌中清爽,清爽中混沌,其实,正是因为大自然有秘密才显神奇,才吸引着我们去探索。
晴有晴的美,雾有雾的妙。我感谢老天给了我这雨、这云、这雾,让我既有看不见的景,也有看不清的景,还有看不尽的景,看不够的景,使我心存一份盼头,一份念头,一份恋头。
四、傲骨峰峦
一踏上张家界的土地,就感到不一般的亲切,一登上张家界的山,便觉得自己也如山一样的坚实。沿着缠绕在山间的小路,转过一个弯,是山,再转过一个弯,还是山。当登上杨家界的山峰,眺望那通透清澈、蓝汪汪的天空,纹理和脉络错落有致的大山,以及那泛着油亮光辉的一片片的绿,感染着我的心意。白云和远山在阳光的照耀下闪射出艳丽的色泽,让人产生逸情和诗味十足的幸福,犹如走进梦幻中的陶醉。而在袁家界景区,沿途观赏影视《阿凡达》外景地中星罗棋布、云雾飘绕、峰峦叠嶂的群山,观赏那气势磅礴的迷魂台,让人觉得玄幻莫测。特别是乘百龙天梯,去欣赏袁家界的“神兵聚会”,真有“空中田园”的感受,顿生对当年土家族起义领袖向天王子率兵起义的敬仰之情。我由衷地感叹,眼前的大山那巍然挺拔的身躯,那山崖险峻、峰墙绝壁,峰丛的秀奇。那天造地设的、布展幻若仙界的山的森林,森林的山,那奇险绝妙的风韵,简直就是一幅立体的、动感的、宏伟的、瑰丽的画图!
大山本来就是石的天下,而张家界的石有些与众不同,如刀切而成,齐整整的,所以,很自然的吸引众多游人的眼球。更何况,它是经过亿万年日月星辰、风霜雨雪的磨砺,而斑驳出无尽的深沉。像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一身的傲骨,怎不让人抱拳向它致敬!
没去张家界之前,以为张家界就像黄山、泰山、华山一样,就是一座座相联的山。通过领略张家界的自然风光,给我的感受是,张家界不是一般的山,别的山论座,而张家界的山论支,一支一支的组合成独特的地理风貌。那山,莽莽苍苍,纵横交错,层次分明,形态各异,一望无际,犹如一幅巨大的水墨画横亘在天地间,堪称一部地理志。用心抚摸那古朴而神奇的身躯,似能感受到它那远古的体温。如今,它已不仅仅是一个历史的标记,已成为一座城市的文化名片。
我想,人这一生只要情愿走出去,心就随之遨游远方,只要乐于涉足山水,心中的春天就一定会把梦供养。我真的想把张家界浓缩带回,装饰我的家,让我永远生活在奇特的景致里,不弃不离。虽未能如愿,但不虚此行,因为张家界收藏了我的幸福,我更收藏了张家界美丽的容颜。
作者简介:
陈茂声,河南省光山县人,副高职称。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曾任文学杂志签约作家,省级专业刊物通讯员,市级报刊特约记者,电视台驻站编辑。出版学术著作、内部资料多部,散文集《浮萍》、《流淌的旅痕》。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截稿日期:2023年3月30日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