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
文/滕敦太
听着卧室春晚的笑声,老郑端坐堂屋,一脸严肃。
酒杯里的酒满满的。老郑提起酒瓶,象征性地往杯里点了点酒,看着酒杯里的酒花。
大门,堂屋门,敞开着。这里的风俗,大年三十到初一,家家户户要开着门。
时间似乎停滞了。不知不觉中,老郑的旁边,递过来一支烟。
这个……叔,我来给您拜年了。
拜年?咱这儿是初一拜年。爷们,来早了吧?
那个……叔,是我来晚了。
来的是老郑的远房侄小郑,村里唯一的大学生。
老郑的村子是一个自然村,位于一片松林中,因为隔着一个大水库,与外界接触要绕行十几公里,成了一个小王国。老郑作为祖传的中医,在村里一直很有威望。每年春节前,老郑都会吆喝小青年,到树林里划拉一些名叫“婆婆薅”的细乔木,在村里的上风口点火焚烧,说是避邪保平安。多年过来了,一直没人说外话。想不到去年刚刚当上教师的小郑,直接说这是封建迷信,让老郑好一个下不了台。二人在村里遇见,老郑扭头就走。
此时,老郑接过了小郑的烟,看小郑“啪”的打着了火,却把烟夹在了耳朵上。
这个……叔啊,我查了资料才知道,冬季焚烧“婆婆薅”确实能驱除瘟疫,疫情时期,您这样做是为村里好,我不应该因为老一辈的矛盾与您过不去。为您点了这根烟,我就带兄弟们焚烧“婆婆薅”。
老郑取出烟,欣慰地点头。
看到小郑急匆匆离去,老郑也急匆匆看了一眼挂钟,十一点五十。又点点头。
本地还有一个风俗,如果两家有矛盾,只要在大年三十那晚上十二点以前上门点烟,所有的矛盾不留在新年。


【作者简介】
滕敦太,连云港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连云港市作协微型小说分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中闪会、江苏省作协、评协会员;签约作家、评论家。作品入选百种选本和全国高考联考试卷;获全国微小说一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