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定海,四川盐亭人,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毕业,供职绵阳市新闻单位。任中国散文诗学会理事,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文艺传播促进会副会长,四川省散文作家联谊会副会长,四川省嫘祖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四川省辞赋家联合会副主席,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客座教授,《格调》杂志编委,《西南作家》编委,《嫘祖文艺》编委,《船波文艺》编委。
岳定海在国家级和省级出版社正式出版、公开发行个人文学著作23部,在几百家国内外重要文学报刊发表各类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达数百万言。荣获“中国通俗文艺奖”,“四川五一文学艺术奖”等六十余个奖项。作品收入《中国散文年选》《当代散文文本》《四川散文大观》《川鲁散文选》《川冀散文选本》《川黔散文选》《汉语》《胶东散文年选》《文学绵阳》等选本。
岳定海辞条入选【中国作家辞典】。
才高八斗陈家祠
岳定海
壬寅的炎炎夏日让人心悸,抬头朝天空看上一眼,折射出蓝得碧柔而云如鹅毛的一派深邃,眼睛眯着寻找万丈光芒的发源地太阳,眩目的贼亮的阳光让人发晕。我低声一叹,哪里都不涉足了,宅在家室好好避暑吧。惬意地靠在沙发上享受空调柔性的凉风,手机微信跳出一段字,成都作家发来文字,意为恭请作家岳定海夫妇前往温江一聚,有文化活动云云。我略略着难,这炎天大热,实在是不想朝哪里走动,而邀请我的朋友又是诚意满满,思忖一阵决心驱车前行。抵达温江一座茶坊已近中午,寒暄,握手,泡茶,畅谈后入室围座,觥筹交错之际已进入喝酒第二重境界,在谈笑风生之际,将川内文化之事一揽明月清风之中。
次日,好客的当地文化人力邀我们前往温江著名的“陈家桅杆”考察,我心头一动,关于“陈家桅杆”的盛名,我早已耳闻。陈家桅杆院井坐落于温江区寿安镇天鹅村,它始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有人讲它是“川西第一祠”,有人讲它集家居祠堂园林于一身,有人玄乎地说它门前那对高高耸立的桅杆是清朝同治皇帝赏赐的,赏赐的原因众说纷纭,陈家老祖宗救过皇帝的驾,功名大震等等。我说好吧,就去膜拜这两根耸立近两百年的高挑历史烟云的“陈家桅杆”。因为我老家四川盐亭的巨龙乡下也在邈远的岁月里出现过“张氏民居”,且门前挺立一对桅杆,我就对这类地表文化建筑有过研究。然而走近温江这对庄重肃然的陈氏桅杆,我的目光紧紧注视着它的挺拔,似乎如泰山顶上那棵青松,也恰似波涛汹涌大海上远行大船上悬挂风帆的桅杆,对头,就是那一对搏击风浪的桅杆。我知道,桅杆正式的称呼是斗杆。而桅杆类的地面建筑,大多建于科举时代的中国南方,用于彰表取得功名的人士,光耀其门庭。眼前陈家桅杆院落前竖立的一对石质桅杆,高四丈八(14.4米),为“世代发”的谐音。走近细观,每根桅杆的中部偏上处,都套着一个大的石斗:由四块刻有精美纹饰、上大下小呈梯形的石块拼合而成。在桅杆的顶部,还有一个小斗。大斗与小斗的下方,在石头拼合的连接处,都各有一个竖长形的镂空雕刻的撑坊。这样的构件,承受了石斗的重量,让其能够更稳固地套在桅杆上。那么这一大一小两个石斗,堂而皇之地代表着陈家桅杆院落主人陈氏父子取得的功名:父亲陈宗典为翰林,儿子陈登俊为武举。问题也出现了,石斗的形状,跟巴山蜀水农村计量谷物所用的斗是一样的,那么,桅杆举斗,有什么含义呢?我研读天文书籍得知,斗,在这里是文曲星的象征。曾有东晋诗人谢灵运自视甚高,唯独佩服曹植,“才高八斗”这个成语便来自他对后者的评价。《夜航船》载:“谢灵运曰:‘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然而陈家桅杆这两根桅杆托举之斗的来源,应该跟天上北斗七星的关系更大。按照中国古代的星相学,天上的恒星被分为二十八星宿,主文运的本来是奎星。也许是为了找到一个更雅的字,人们便想到了与“奎”同音的“魁”。魁的本义为“居第一位”,意义也很好,在表示跟文运有关的意义时便取代了奎,这也是很多地方的“奎星楼”又写作“魁星楼”的原因。再向繁星点点的夜空观察,北斗七星中有一个叫作“魁”的组成部分,正是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四颗星构成,从而在深远的夜间呈现出那颗硕大无朋的象形文字“斗”。这样,以斗象征文运功名便是顺理成章的事。在四川盆地的温江,虔诚的居民将石斗圈在桅杆彰显于世,便是其具象化的体现。
太阳升起很高,我在威严的“陈家桅杆”下面仰望,那大名鼎鼎的斗里面装着什么样的天文地理,异象万物,古往今来,名人轶事?它用轻巧的斗,盛下“陈家祠”里二十一套秩序井然的院落?盛下威权时代皇帝赐予的圣旨碑?盛下川西第一微缩盆景青城山的秀美?盛下咸秦庙山门前的风水土墩?盛下高深莫测的联语“闭户瑀晖贞息息”?盛下茫茫宇宙的斗折蛇行?盛下陈家大院繁复密集的莲花瓣斗拱?盛下“室雅何须大”的芳香斗室?盛下“一斗穷二斗富”的圆形指纹?盛下这么多流淌中华文化内涵的财富,我是真心喜爱之至。不过我绕桅杆基座一圈后又想,斗这个字眼也是与史册上的宫廷争斗和民族斗争以及大地上人民的奋斗维系在一起的,这一想就稍微有些气馁,还是远离争斗这些暗黑的权术吧,多多让奋斗精神在我们辽阔的国土上发扬光大,越繁多越好,越高扬越好!我听朋友介绍,温江陈家桅杆这座“川西第一祠”的老祖先陈宗典系重庆璧山人氏,官至翰林,因清中晚期国运式微而导致大局糜烂,陈宗典携几十年积累的财产到川西坝子温江寿安建筑一生心血之作陈家大院,并在规整的大门前面空旷处竖立桅杆传承文风,至于这桅杆是向朝廷报恩还是彰显陈氏门楣?那就不得而知了。竖就竖吧,远远一望,还真是泄露出中华文化牛气冲天的精气神和温婉的气韵,叹乎!
公元2022年7月6日原创于绵阳市富临外滩花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