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互鉴 与冲突》(六十六)
作者/三木秉凤(周凤森)

不管文明冲突还是文明互鉴,它们共有的价值取向是什么?yu人类文明的核心价值体现在哪里?东西方文明的正面价值其实都体现在“爱”上,如博爱、慈爱、仁爱、大爱等等。爱是什么?从太极阴阳上分析,爱就是阴阳之间形成的动态互补的和谐之美。爱有广义狭义之分,东方儒家的“仁爱”,其外延较窄,孔子认为“仁者爱人”,故仁爱仅限于人与人之间。而西方的博爱,却除了人与人之间的互爱以外,还要爱上帝,爱创造人类的神,所以,基督之爱胜过儒家之爱。佛家之爱,则是大慈大悲,是无缘之爱,就是没有理由地爱三界之内之外的一切众生,不仅包括天堂地狱,也包括鬼神畜牲,对一切众生都充满慈悲之爱。“爱”在东方的儒释道三者思想中又体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儒家以孝悌为首,体现出一种积极意义,道家则清净无为,通过不干涉原则达到和谐之目的,佛家的慈悲,则是无所不及,无缘大慈。中国长期以来看似形影不离的东方儒家、佛家、道家等思想,“爱”各有层级,又承担着不同的社会使命。儒家偏重修身,是典型的入世思想;佛家偏重修心,是典型的出世思想;道家注重修道,入世则以道治国,出世则羽道成仙,入世出世进退自如。中国历史的很多传奇人物,象姜子牙、张良、刘伯温及王阳明等,都是进则以道治国,退则以道修身的典型的代表。

有人担心外来文明如果长期主导东方价值取向,是否会出现民族传统文化被中断或被西化的情况,我认为这些想法是杞人忧天!这是不了解东方文化的本质特点而产生的臆测。回顾唐朝时中国文化对外开放,印度的佛教和中亚的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并曾一度影响甚广,但唐朝文化并没有变成印度文化或伊斯兰文化,相反印度佛教却汉化成了中国佛教,伊斯兰教演变成了中国的回教。中华文化是从《易经》洐生出的的阴阳太极文化,这种文化的特点是“遇阳则阴,遇阴则阳”,最终阴阳调和为太极文化的一个部分,太极文化在与其它外来文化的碰撞中适应力极强!历史证明,最终外来文化全部同化到中国的太极文化圈中,成为中华文化大融合的一个组成部分,五千年中华文明史几乎无一例外过,我们要对中国文化全球适应能力、生存能力与同化能力高度自信!

东方文化是个道德文化,文以载道,文以传德。举一众所周知案例,《尚书》记载,舜帝以德而服天下,在家则以孝悌著名,在外以品行立世。当时,部落首领尧帝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舜,以验其德,经过反复考验,尧将王位禅让给了舜,舜在位七十年,无为治民,有为治水,德行天下,名垂千古,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祖先之一,开启了儒道并治的光辉典范。

前文曾言, 儒道并行就是阴阳互补。那么 儒家的“道德”和道家的“道德”有什么区别?中国少儿教育读本《弟子规》对儒家的道德要求是:“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可见儒家道德中孝悌为首,孝悌就是对辈长者孝,对兄长者悌,这是人伦秩序的基本道德要求。孔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何者为孝?仁人庶士却各有其衷。从孝字本身看,孝,一老者在上,一子者在下,上下一体,下承上义,代表血缘之涎续,代表生命之恒久,代表人伦之广茅。孝是什么?《孝经》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从中我们可以了达,事亲仅是孝之开始,小孝事亲,中孝事君,大孝治天下,而修身养性,让孝道扎根于血缘之中,代代承传,已成为中华文明的灵魂,乃大孝之道也。
深暗其理的人,依道行事的人,以德配天的人,仁义为先的人,先有孝悌,才算学会做人,然后学习做事。即先立德,后立业。先以出世之心修道修德,后以入世之心治国平天下。古人从小培养孩子高尚的情操和人品,先以“四书五经”等圣贤教育入门,待成人后,根据个人爱好再学习各类技能,小志者安身立命,大志者则报国安民。而今教育,文化道德教育缺位,孩小从小就接受技能教育、应试教育、科普教育等知识教育,这些术数教育属于生存之道,而非文化道德教育为人之道与修养之道。知识教育培育出了无数高分低德之人,低分低德之人,无能无德之人,文化道德、诚信仁义渐成人间稀物。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观是仁义礼智信,一个放弃道德修养的民族,一个放弃诚信仁义的民族,一个放弃本民族文化的民族,最终放弃的是中华文明的全部精神!中国百年知识教育的泛滥无序已经危及到中华文明的精神根基!中国教育已经到了必须改革之时,文化教育应当引领知识教育走向民族教育的正确方向。

《诗经》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即放弃祖宗教育,修德还有何用?孝者乃人之高行,自盘古开天劈地以来,孝道便行于古今。古之明王圣君大都以孝而治天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以一家之短而望天下之长,天下方大行正道。“ 孝”非人类专有,动物世界,养老爱幼亦乃天经地义之事,这就是自然规律在人类现象中的人伦反应。孔子曰:“犬马皆有所养,不孝何有别乎?”
“ 孝”乃天经地义民行之事,三德同体,五行僭序,人伦之常。《大学》对国君的要求更高,一家兴孝,天下兴孝,一家兴仁,则天下兴仁,一人犯上,则天下大乱。故孝德一名,天下贯通,孝道一盛,天下尽仿。舜之所以王道天下,大孝之治也。古之圣王必出自大孝之人,孝道乃天道在人间之显。故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的道德是自然之道与自然之德的完美结合,道是宇宙万象的本然之道,德是依道而行带来的收获。所以,儒家讲道是人伦之道,道家讲道则是自然之道。

不管儒家还是道家,东方思想都强调智慧与道德。智慧乃人之谋略工务成就事业的能力,道德乃奉献社会服务他人而不求回报的胸怀。司马迁言,“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师也”。就是说才智是实现道德的助手,道德是才智的老师。在这里司马迁将两者的关系进行了定位,很明显才智仅仅是实现道德的助手。东方教育自古就是道德教育,建国军民,教育为先,世间教育,道德为先。如果中国的教育不回归到文化道德教育与知识技能教育“并肩同进”上来,中华民族复兴就不会全面复兴。

有人说儒家文化是“孔子为维护封建宗法专制而量体打造的政治思想体系”,这简直就是历史无知。孔子有句话叫“述而不作”,什么意思呢?就是孔子仅仅在叙述古人的思想,这些内容并不是孔子创作的!例如,儒家的四书五经,除《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对其教授语言进行集结外,其余都是他人之作。孔子只是提纯了古圣先贤的儒家精神集于大成,同时升化儒家思想的内含,把仁概纳为儒家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形成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而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

我们知道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构筑,通观东西方世界,如今精神文明中的道德诚信问题,已经是人类面临的共同价值失范问题,尽管在道德问题上,西方的标准和东方的标准有所不同,就东方而言,儒家、佛家、道家的道德标准仍然有所不同。但是东西方道德的共性价值就是“爱”,西方人讲“博爱”,东方讲“仁爱”,佛教讲无缘“慈爱”,博爱注重爱的广度,仁爱注重爱的诚度,慈爱注重爱的深度,但它们对社会的价值取向及社会公德的影响,都起到了正面的导引作用,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精神财富。

第十八届“三木秉凤”杯网络征文再次开启新程,我们依然期待着天下正能正见正义的文化作品百川归海,我们期待着才子佳人再显风采,共同扛起用文化作品为中华民族文化建设增砖添瓦的历史责任!为了使本次活动达到理想效果,我们征文内容做出部分调整,现将征文事宜公告如下:
一、征文种类:
现代诗歌、古诗词、散文,小说共四类。
二、征文要求 :
1. 现代诗歌类限投3首,没有字行限制。
2. 古体诗词类作品限投3首。
3. 散文、书评、随笔、杂文等散文类作品各限投1篇,字数限定在1500—3000字以内。
4. 小说类作品,包括即微短小说,也包括中长篇小说的某一章节或选段,但字数限定在1500—3000字以内。
5. 戏剧作品征文标准参考小说作品。
6. 参赛作品必须原创首发,同届征文中作者向多个诗文类种投稿,只限领奖一次。
三、投递要求:
1. 来稿请发裸文,并注明“三木秉凤杯第十八届征文”字样,无标注者将视作普通来稿不予参评。
2. 附作者简介及照片一张,并将作者真实联系方式主动告与征文主编,以备联系,暂无证书及奖杯。
3.评奖结果公布只按投稿时微信网名,敬请作者不要轻易修改自己的网名。
4.一经投稿,不管是否获奖,除政治原因外,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主编删除。
四、征文时间:
5. 本届征文计划2023年1月1日起至 2023年5月底截稿。
五、征文与评审流程:
1. 主办单位组织成立征文及评审委员会,负责征文与评审。
2. 初选入围作品要求:
(1)文质优秀,思想健康,正能正量,坚决杜绝三俗文化作品入选。
(2)阅读量300以上者可入围三等奖以上等级,阅读量500以上即可入围二等奖、一等奖,特等奖范围。
(3)文章评审以文章质量为主,同时参照文章点击量量、尾评、打赏、阅读反馈等各种综合因素作出评定。
(4)征文的目的是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社会正能正义正道正见之文化作品,坚决拒绝三俗文化作品以及国内外各种负能文化作品列入候选。
(5)涉嫌购买阅读量点击量者,欢迎群众举报,我们一经发现,立即取消参赛资格!且永远不得参与本平台的赛事!
(6)特等奖由评审委员会以投票形式,从各位主编推荐出点击量高,且质量好的文章中优中选优。征文评审结果将在网络中公示七天!公示内容包括获奖作品序号、作品名称、作者笔名三个部分。
(7)为了鼓励广大作者书写出优秀文化作品,弘道承德,我们特别设立了优秀奖、鼓励奖各二百名,从阅读量未满三百但已满一百的优秀文化作品中择优挑选。
六、奖项设置:
特等奖1名:奖金5000元。
一等奖5名:奖金600元。
二等奖30名:奖金200元。
三等奖200名:奖金50元。
优秀奖200名:奖金20元。
鼓励奖200名:奖金10元。

投稿主编:希望之梦
微信:yangrrong123
邮箱:1628586637@qq.com

【世界大同文化传媒】由三木秉凤先生建,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
在中央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为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三木秉凤团队于2017年 2月正式创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该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以文化自信促文化复兴,以文化复兴促文化繁荣,以文化繁荣促文化大同,以文化大同促世界大同。
三木秉凤老师带着一支草根文人组成的编辑团队在征文领域走过了六年,在这充满传奇色彩的17届征文中,每个获奖者的奖金都来自他个人倾囊相授,而他又是为了什么?为了中华文化的复兴与繁荣,这是中国文人践行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的真实写照。在利益至上物欲横流的的世界大背景下,在道德滑坡与诚信迨丧的今天,三木秉凤老师能带领一支网络文化团队,无畏艰险,逆袭而上,只为文化发声,只为文化复兴,只为文化昌盛,同时又让更多的征文者,能在中华5000年的文明沃土与文脉传承中,感受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傲与伟岸,以身作则去弘扬正能正量,传播优秀文化,启迪宇宙智慧,这就是大爱无疆的中华文人典型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