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春节(过年)」
一.历史悠久的春节及来历
春节(Spring Festival),正式的名称叫过年,又称过大年,由上古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岁祭祀、敬天法祖。
春节即中国农历新年,是集除旧布新、拜神祭祖、祈福辟邪、亲朋团圆、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过年,跟BC1500年犹太人的逾越节(Passover)有异曲同工之妙。有学者认为中国的春节来源于犹太人的逾越节。依据是摩西出埃及大约在3500年前,中国信史始于2850年前,是摩西出埃及650年后的事情,源于周召共和元年(BC841年),之前历史记载没有年代。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新年才算结束。
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新春的习俗。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近20个国家和地区把中国春节定为法定节假日。


二.春节活动之一/买年货
中国人几千年来总把过年当做件大事。过年之前要做很多准备,要买很多东西,有吃的、用的、穿的、戴的、耍的、供的、干的、鲜的、生的、熟的等很多东西,统名之曰“年货”。

三.春节活动之二/扫尘
扫尘,又称扫屋、扫房、除尘等,是中国民间过年传统习俗之一。年前忙年主要是以除旧布新为活动主题,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南方称“扫屋”,北方称“扫房”。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寄托了中华民族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更重要是清扫内心,放下贪嗔痴慢疑,放下爱恨情仇,以敬净静之心迎接新年。

四.春节活动之三/贴对联
对联又叫“春联”,是我们过年的重要习俗。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年红(春联和福字等)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避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这个习俗秦汉(BC221-BC202)以来就有,开始是红色的桃木板挂在门框两边及门头上,后来演变成红纸黑字贴在同样的地方。
犹太人在逾越节(约BC1500)同样要用羊羔血涂抹门框及门头,和中国春联的位置一样,都是红色的。这个习俗的来历:这个记载在《圣经》《出埃及记》里,大意是这样,犹太人在埃及为奴,摩西得到主神耶和华的启示要领犹太人出埃及,法老不同意,主神耶和华就降下十灾在埃及全地,但法老仍然拒绝放以色列人走,于是主神耶和华就命令以色列人当晚要宰杀羊羔,用羊羔血涂抹门框两边及门头,当晚灭命天使降临,击杀了埃及全地的长子及头生牲畜,但凡是门框涂羊羔血的都逾越过去了,以色列人安然无恙,法老被迫放以色列人走,主神耶和华命令以色列的后人要时代遵守这个逾越节的规定,来按让后人纪念主神是如何从埃及人手里解救出以色列人的。

五.春节活动之四/吃年夜饭
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指年尾除夕(春节前一天)的阖家聚餐,传统上年夜饭是在除夕拜神祭祖后才食用。

六.春节活动之五/守岁
守岁即在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赶跑驱走。
《出埃及记》规定,以色列人逾越节要“腰间束带,脚上穿鞋,手中拿杖,赶紧地吃”。随时待命准备出发——这一天的夜间耶和华要率领以色列人离开埃及向着应许之地进发。

七.春节活动之六/拜年
拜年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等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电话拜年、短信拜年、微信拜年等。
拜年的时间一般为初一至初五,过了腊月初八为拜早年,而正月初五以后、十五之前走亲访友为拜晚年。早年和晚年都属避免遗憾的应急或补救性质,民间有谚语:有心拜年十五不晚。
还有春节放爆竹等习俗,放爆竹起源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没有火药和纸张时,古代人民便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以驱逐瘟神。称谓上从爆竹、炮仗一直到鞭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