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过大年
作者 深山含笑
人说,现在的年味儿越来越淡了,其实,不是年味儿淡了,而是现在人们的生活富裕了,天天像过年。
即便如此,我家乡的年味仍不减当年,传统,隆重,喜庆,热烈。
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预示着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了。在外辛苦了一年的打工族归乡的脚步匆匆。无论赚没赚到钱,都会回家过年,因为他们舍不下家乡浓浓的年味!
在我的印象中,杀年猪是最浓的年味之一,在我们乡村,杀猪这天要吃杀猪菜,猪血肠,叫上左邻右舍来吃猪肉。其实就是凑的热闹,借机联络增进感情。主客齐聚一堂,个个兴高采烈,红光满面划拳行令,说着笑着,其乐融融。如果谁家今年不杀年猪,也别担心吃不到杀猪菜,总有邻居给你送来一盆杀猪菜和血肠,或者杀猪这天直接请到家里去吃。今天我家,明天你家,轮流转着转着就到了腊月二十三。
腊月二十三是北方的小年,这天一定要吃饺子,放鞭炮,送灶神。传说,在小年的这一天,众神都回天庭开会,年三十中午众神归位。灶神是负责监管百姓家里灶火的神灵,北方称他为灶王爷。相传, 灶神是玉皇大帝派驻各家的监察大员,是一家之长,负责监督这一家老小的善恶功过,在腊月二十三这天上报天庭,所以灶神特别受人敬重。家家户户由男主人在灶台前摆齐供品,焚香烧表辞谢灶神,跪拜着,口里念念有词叮嘱着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希望自己和家人可以幸福安康。只有趁灶王爷去天庭汇报工作这几天,家里的烂鞋破袜子,不穿的脏衣服,和所有能燃烧的破烂儿都可以塞进灶塘里烧火,在平时是不敢这么做的,怕冲撞冒犯了灶王爷。从中可见对灶王爷的敬畏之心。这一传统的节日流传至今,寄托了劳动人民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心愿。
贴春联,更是年味十足。家家户户开始在除夕之前,精心装扮早已收拾得干干净净的家:贴喜庆吉祥的年画、大红对联、五颜六色的挂钱儿,门口总要挂上一对象征人丁兴旺,吉祥如意的大红灯笼,还有幻彩的小霓虹灯闪烁,整个一个农家院里以焕然一新迎接新年!
除夕夜守岁,这才是最浓的年味了。一家人说说笑笑,和和美美,一边看春晚,一边包饺子。有的人家在包饺子时,会放上一个硬币,据说吃到包硬币饺子的人有好兆头,一年都顺顺利利。细心的女主人为了家里每个人都吃上一个,讨个好彩头,会把包硬币的饺子使上记号。
大概十一点以后,煮好的饺子要先供天地神仙,摆好香案,也称为“发神纸儿”,意思是辞旧迎新,发完“神纸儿”燃放烟花爆竹。一家人洗了手和脸,才团团圆圆地围坐在餐桌旁享用这顿团圆饭。为什么吃饭前洗脸,大概意思是洗去尘土,干干净净的迎接新的一年吧。鱼,是年夜大餐里必不可少的一道菜,预示着“年年有余”。吃完饺子,小辈儿给长辈拜年,长辈要给压岁钱的。鞭炮声陆陆续续地响着, 五彩斑斓的烟花点亮了乡村的夜空。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人们也在“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中又跨年了。
新年到,喜气洋洋。 大年初一,无论男女老少,都穿戴一新出门,见面互相问候“新年好”。
家族里的所有辈分小的人都成帮结队去给长辈拜年。我记得父亲在世时,这一天哪都不去,在家备好茶水,瓜子水果,等着众多侄子和孙子们登门拜年。因为父亲是家族里的末支,父亲有两三个侄子比他的年龄都大,但是拜年时,他们仍然下跪磕头。我听父亲多次说,磕头免了,新事新办,但是一直没免,一直延续到如今,年照拜,头照磕。不过,这样的拜年方式女孩子是不参与的。
还有一种年味大家知道否?大一年头一天,村里的秧歌队敲锣打鼓。拜庙,压大街,走村里的大街小巷,那欢快的鼓乐声让整个村子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中。也是从这天开始,家族里轮流请客,回娘家的闺女、女婿,关系好的街坊邻居,都是必请的。无论长辈还是小辈人,大家泛红的脸上洋溢着喜悦,举起杯来,喝的不是酒,是浓浓的亲情、乡情,是一代人接着一代人传统的延续。
初三,由秧歌、高跷、小车、旱船、舞龙舞狮组成的新春拜年大会,开始正式挨家挨户拜年,每到一家,主人家备好烟水糖茶,水果瓜子花生,热情招待着,还自愿赏给大会几百元钱。
各个节目都极尽所能地表演一遍,表演完,节目停锣鼓声不能停,这时该有一个重要人物出场了,那就是伞头,手拿一把伞或是一把扇子走进秧歌队员们围成的场地正中央,当他把手里的伞潇洒地高高举起时,锣鼓声才停下来。鼓乐声一停,伞头马上唱道:“刹住了锣鼓,便开言,叫一声东家你听周全,我们村办了个秧歌会,特意来给你拜新年。””唱几句放下举起的伞来回走几圈,锣鼓声继续响起,伞头再次举起伞接着唱:“拜新年来拜新年,我再把东家你老说上一番,你家是人财两旺子孝孙贤,良好家风那个代代传,你的女儿个个赛貂蝉,儿子个个做高官。”鼓乐声伴奏“拜新年来拜新年,东家你挣的钱花也花不完,提起美名可是不一般,一传就传到了山海关,拜新年来拜新年,秧歌扭的好狮子舞得欢,东家一高兴,又赏烟来又赏钱。我在这里深施一礼,谢谢你赏给会上四百元钱。我祝福东家你今年,福禄寿喜都来全,财源广进多赚银钱,人丁兴旺万万年。有心接着往下说,下家还在等着咱,等到明年再给你们来拜新年。”下一家,早就备好烟花爆竹在家门口,只等锣鼓喧天的拜年大会一到,马上燃放,用这样热烈的方式把大会和跟随看红火的人一同迎接进院门。
拜年大会每到一家,伞头都是即兴发挥,张口就来,比如粮油加工厂,他会说“加米加面加的全,加的葵花油滋滋往外窜”;在诊所他夸完“你就是那华佗在世妙手回春,”随后又说“但愿人间无疾苦,哪怕你药箱蒙尘灰”;理发店他就唱“……男人进了你的店,焕然一新变成美少年,女人进了你的店,美发美的赛貂蝉,理发师傅手艺高,能把白发变黑了(liao)”,师傅手艺不一般,能拉直来能烫弯,……今年你挣了千千万,祝福你明年挣上万万千。”人们喜欢这锣鼓喧天的热闹场面,尤其爱听伞头那既贴近现实又夸张的唱词,主人家被伞头奉承得乐呵了,自然就会单独给他又赏烟又赏钱,以此庆祝福自己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年味一直浓到元宵节,吃元宵,放烟花,过完元宵节,新年也过完了,人们又期盼着下一个年!
崔艳红,笔名深山含笑,女,蒙古族,内蒙古赤峰人,酷爱文学,喜欢业余写作,热爱生活。

中华作家网、国际文艺网总编:
王伟(微信a13720085131)
副总编:王鑫
常务主编:刘培、刘海兰、云水禅心、浪淘沙、王成(详细参见官网)
中华作家网长期与国家出版社合作,策划出版诗歌集、诗词集、散文集、评论集等文学图书
出版联系编辑部微信:zhonghuazuojiaw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