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街
文/泓济
丁山,这个地方是紫玉的世界,金沙的海洋,润滋的壶韵,静溢的茶香。透过清心的感悟,随蓝天白云一路徜徉。正是由于它的独特,时刻吸引着大江南北的艺术家、文人墨客、收藏家,以及艺术品商人的青睐。
丁山镇又叫蜀山镇、丁蜀镇,古代称荆溪。吴国时代的丞相范蠡就出生在这里,至今还流传着范蠡和西施的经典故事。蜀山原名叫独山,因为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被贬至此,在这里做县官,他特别喜欢山水,看到独山这座孤零零的山包,恰似他自己的处境,他又是四川嵋山人,随叫独山为蜀山,表示他对家乡的怀念,与对人生的感慨。这里是紫砂矿的发源地,泥料独特,当时苏东坡就设计制作了东坡提梁壶。现今,这里凡制壶大师,都会仿制东坡提梁壶的。
自从明代一位叫供春的人,从小就是孤儿,在寺院长大,受到寺内僧人的熏陶,经常用紫砂来做壶,并把紫砂壶工艺发扬光大,流传至今。
过去的丁山镇很小,在历史上却很有名气,更是江南名镇之一,一切都因为紫砂的缘故吧。再加上范蠡、苏东坡、供春和惠孟臣等一批名人,使得丁山更是闻名遐迩。由于苏东坡的提梁壶,供春的紫砂工艺,最值得尊敬的要数惠孟臣了,他不但把紫砂工艺继承了下来,而且还自成一派,发明了小而精的“孟臣壶”。这个地方不仅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紫砂艺术大师,同时又是紫金宝贝的储藏之地。烧制紫砂壶的龙窑,就坐落在蜀山上,它的下面就是蜀山老街了。老街现今遗存的建筑物,大多都是清代所造,左水右山,两层楼房式的民房建筑。
说它是老街,并不同于其他老街,没有深宅大院,也没有繁华的厅堂,和富商的奢华。街道很窄,大概有两米多宽的街道,据听那里的老人讲,老街在过去也是很热闹的。大多的居户都与紫砂有关。老街还算很长的,有两公里多的路程。在这条不宽而长地街上,却住着很顶级的紫砂工艺大师。街西地一排不高的两层小楼,楼背后是丁山的母亲河——蠡河,河上时不时还有拉货的大船,从这里通向京杭大运河。现代紫砂艺术大师顾景舟就居住在临河的这一边,虽然大师逝去,可他曾经居住的房子,还亦然静静地处在老街,默默讲述大师的事迹和艺术成就与功绩,仿佛大师还在那房子里做着紫砂壶。
再往前走就是徐汉棠大师旧居了,徐大师今年已是八十多岁高龄的老艺术家了,他依然精神矍铄。可惜的是他被上海的一位朋友接走疗养去了,我们无缘得见,内心很是遗憾,能见上当代紫砂工艺泰斗,真算是三生有幸了。来丁山这几天,也有很多收获,虽然没见到大师本人,却时刻也能与他的弟子们探讨紫砂的知识。两年前有幸与他的弟子沈翠莲女士相识,并成为朋友,同时也对紫砂有了更深一步了解。此次,又认识了他另一位高徒,刚晋升为工艺大师的高检女士。
老街,灵魂的艺术瑰宝,蠡河的水滋养着艺术家,也浇灌了老街地脉搏。只有一条脉络的街道,蕴藏着无数珍宝,孕育了无数大师。毛国强大师就是每天听着蠡河的水浪,看着蠡河地涟漪,受到启发和找到灵感的。大师那依稀可见的脚印,早已在青石板上刻划出生命,也让他的旧居继续放出光彩。他家旧居隔壁就是立新陶器行旧址了,路过这里,似乎耳边还能听到里面评论紫砂工艺和讨价还价的声音呢。
街西还有很多紫砂艺术大师,他们旧居都是两层小楼,还有新窑窑主汪裕文大师故居,现代七大艺人之首的王寅春大师故居,著名工艺大师许双军、许学军旧居也在这里,相邻的就是陈立珍大师旧居了,再过去是陈祥耀大师旧居。
隔壁是一家耆旧如灰,透着灵悟和艺术气魄的宅院,那就是已故刻壶艺术大家,著名的任淦庭大师故居了。任大师门下得意门生,有当代著名的紫砂雕塑大师徐秀棠先生、紫砂壶雕刻大师谭泉海先生和鲍志强先生等。任大师的刀工俊秀,艺法法古而厚重,凝结着紫砂生命和灵魂。大师门下继续着大师的风范与真传,大师虽逝,但技艺却相传源远。
嗅着陶庐茶社旧址飘出的茶香,覆盖了卢雨鹏烟店旧址的烟臭了。再往前走,路西就是通往河西的桥头了。桥已经被重新建造了,古老的石拱桥,却被水泥所代替,只留下孤单而无奈的老青石板桥头和桥基了。蠡河亦然流淌,流出地而是伤感和凝重,内心里满是伤疤与怀念。谁能体会它的心思呢?看来也只有那些已逝的大师们了吧,他们还可以掬捧河水,把紫砂的生命更为滋润。站在桥上,远眺老街,街西的老屋,始终微笑着,仿佛那些大师就在老屋做着壶,好像任大师刻字的刀子还在发出清脆的声音。
街东大多都是陶器行旧址了,但也有艺术大家故居。艺术家吴奇敏大师的祖父就是一位陶器行老板,从街南入口第一家的祥丰泰陶器行旧址,就是吴奇敏的祖父开的。在祥丰泰陶器行旧址隔壁,是当代艺术家谢曼伦大师旧居,清式建筑静而简洁,像一位淑女,亭亭玉立,并且带有一些羞涩,躲在角落里。
接着是陈岳祥紫砂陶器店旧址、周志丰紫砂陶器店旧址和紫砂同业公所旧址。继续向前是制坯作坊主钱孟盘故居与品胜窑窑主曹钱伦故居。一墙之隔的小家碧户,就是曹婉芬大师旧居,院落不大,可是很精致。周干章紫砂陶器店旧址、周顺生紫砂陶器店旧址、潘根大紫砂陶器店旧址、毛允明紫砂陶器店旧址、潘兰初紫砂陶器店旧址和潘庶祥紫砂陶器店旧址依次而列,甚是让人幻想旧时老街的繁华和热闹,可惜的是,如今都是空空的房子,门锁紧锁着。
老街也不尽是紫砂陶器店,更有时和居民乐书局旧址,也就是当时老街的文化中心了吧,想是大多文人学士和艺术大师也会常来此处闲游吧。复春堂中药店旧址,似乎还在飘荡中药的香气,仿佛坐堂的老中医,正微闭双眼,给病人把脉切博呢。书香味、药香气,杂着紫砂壶溢出的茶香,好不让人陶醉。
水龙宫旧址,也就是龙窑,丁山镇最古老的紫砂窑之一。因它蜿蜒起伏的独特造型,犹如蛟龙,故名龙窑。窑的进口恰似龙宫,正对着蠡河,所以又叫水龙宫。初进窑口,狭窄而低矮,只能容一人进出,如果两人,也只好切着身子贴着两边墙壁方可错过。蠡河上的桥斜对水龙宫窑口,风从桥上溜进水龙宫里,好不凉爽与惬意。
老街还在延伸着,顺河向北而去,然后再伸向东北,随山形蜿而东去,这里也静静地伫立几位大师的故居,他们是吴云根先生、裴则民先生、朱可心先生和蒋蓉先生。大师们虽然随时间而逝而去,在历史中作古,只是在人们的思想里成为记忆。老街依然清新,大师们也亦然婉存,他们的传承,他们的传人,他们的技艺,还有他们的作品,都已经在展柜里,讲述他们的功德。也许,那些作品上已落满灰尘,可是却无法覆盖他们的灵魂。
一个个不算大的紫砂陶器店旧址,与静溢而简洁大师故居和旧居,早已把来老街的人们震撼,在游人的耳边讲述历史故事,介绍紫玉金砂地命运与传承。
今年的冬天不是很冷,大概是秋天地魅力让寒冷胆怯吧,迟迟不敢来临。正是这样的天气,让老街还是精玲神明,没有任何臃肿,更让游人心情极为清爽和轻松。清凌凌的河水,在船的甲板旁编织一个有一个梦幻,展翅欲飞,追逐汽笛轻烟。游人们站在街边或是桥头,眺望逝去的白云,犹如几点大师们的功绩。
老街,请掀起你的盖头,再一次展现你地美丽,你那俊俏的脸颊,是否泛起红晕?你那纤细的腰肢,还能翩翩起舞吗?很期待,每一位来瞻仰你的人都很期待。你双手捧出的紫砂壶,流露着琼浆,洁明醇香的玉液,沐浴着每一个人的身心。好香啊!让心回归;好甜啊!让心静溢;好静啊!让心找回自己。
老街,你地衣衫虽然有些褴褛,可总也不能掩饰你的精神。你苍老的脸上,看不出半点忧伤。稀疏地几道皱纹,更让你装扮得窈窕婀娜。随风摆动着你那裙带,掀起衣衫一角,你白皙的皮肤,着实让人陶醉与痴迷。远远看着,却没有人敢伸手摸摸,唯恐怕打碎你娇嫩的胴体。
作者简介:
庞举才,字慧心,笔名泓济,别署恒缘居士,斋号归庐。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散文学会会员。编辑、作家、诗人、茶文化学者、评论家、书法家等。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截稿日期:2023年3月30日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