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如此多娇,临清头条真好。祝福大家新年快乐!总第58期,请大家分享。

【春节特刊】新年祝福拜大年!
文/韩积蕊(山东)

【导读】爆竹声声,新岁开泰!值此新春佳节到来之际,《临清头条》主编韩积蕊向广大文朋诗友,致以最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我是临清人,爱我临清城。《临清头条》公益平台旨在宣传运河名城临清,扩大临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助力临清行稳致远。
遵循通俗而不低俗,接地气而不俗气的写作原则,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优秀家风,倡导良好家教,讲好运河故事,传递社会正能量。每篇文章阐明一个道理,每首诗歌突出一个主题,怡情益智,启迪人生。
作为一名五老志愿者,民盟盟员,省作协会员、退休教师理应发挥余热,尽吾所能,殚精竭力,为社会、为政府、为百姓服务。
大道之行,壮阔无垠;凝心聚力、守正创新。让我们一起携手并肩,砥砺前行,2023,再谱新篇!让世界充满爱,让生活更美好!
新年已来到,向您问个好。祝您生活开心步步高!
【春节特刊】请君分享


01.《春节的来历》
讲好中华传统故事,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和发展。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门闭户,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呢。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腊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
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请君分享描写新春佳节的诗词】
《元日》
北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释义】
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
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
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赏析】
1069年,王安石任命为参知政事(副宰相),开始主持变法。同年春节,王安石见到家家户户忙着过春节,一派新景象,于是就写下这首《元日》。通过对“新年新气象”的描写,表达出了王安石对变法的信心,对国家未来的展望。
诗歌首句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第二句写春天的气息;第三句写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表现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最后一句表现了诗人对变法胜利和人民生活改善的欣慰喜悦之情。

《压岁钱的传说》
治学名言: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每逢过年给孩子发压岁钱是我国的传统习俗。
中国人喜爱红色,因为红色象征着活力、愉快与好运,过年把压岁钱放在红包里给未成年的晚辈,表示把祝愿和好运送给他们。
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叫“祟”suì,大年三十晚上出来用手去摸熟睡着的孩子的头,孩子往往吓得哭起来,接着头疼发热,变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这天亮着灯坐着不睡,叫做“守祟”。
有一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心肝宝贝。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铜钱同孩子玩。孩子玩累了睡着了,他们就把八枚铜钱用红纸包着放在孩子的枕头下边,夫妻俩不敢合眼。半夜里一阵阴风吹开房门,吹灭了灯火,“祟”刚伸手去摸孩子的头,枕头边就迸发道道闪光,吓得“祟”逃跑了。 
第二天,夫妻俩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以后大家学着做,孩子就太平无事了。原来八枚铜钱是八仙变的,暗中来保护孩子的。因为“祟”与“岁”谐音,之后逐渐演变为“压岁钱”。
到了明清时期,“以彩绳穿钱编为龙形,谓之压“祟”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所以一些地方把给孩子压岁钱叫“串钱”。到了近代则演变为红纸包一百文铜钱赐给晚辈,寓意“长命百岁”。对已成年的晚辈红纸包里则放一枚银元,寓意“一本万利”。货币改为纸币后,长辈们喜欢到银行兑换票面号码相连的新钞票给孩子,祝愿孩子“连连高升”。

【拓宽视野】
春节的习俗有:祭灶,扫尘,接玉皇,贴门神,贴春联,守岁,拜年,看春晚,压岁钱。
【祭灶】在古代,人们相信灶神在玉皇大帝面前说的好话会给家庭带来幸福,祝福家庭来年。于是每年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会祭拜灶神,请他在上周之后多说些美好吉祥的话。
【扫尘】民间有句话叫“腊月二十三拂尘扫屋”。厨房祭祀结束后正式开始准备过年。大扫除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叫“大扫除”,南方叫“除尘”。春节前打扫灰尘是中国人的传统习惯。干干净净迎新年。实际上,人们用“陈”和“尘”的谐音,来表达消灭陈和旧的意志。

【接玉皇】旧习俗和新习俗都相信灶神上天时,天上的玉皇大帝在农历腊月二十三亲自下凡,观察人间善恶,预示来年吉凶祸福。所以家家都献上祝福,叫作“迎玉帝”。这一天,大家在日常生活和言语中保持谨慎,争取良好的表现,以赢得玉帝的青睐,并为来年带来幸福。

【贴门神】起初,门神是用桃木雕刻的,相传桃木辟邪,挂在人们周围。后来画了门神的画像,贴在门上。传说中最早的两位门神是郁垒和神荼,由它俩看门,大小恶鬼都不敢进。唐代以后,出现了秦琼和尉迟敬德的门神画像,关羽和张飞的门神画像。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辟邪、消灾、迎福的美好愿望。
【贴春联】春联又称“门联”、“对联”、“桃符”,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期间张贴而得名。它以工整、对偶、简练、精致的文字表达美好祝愿,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春节期间,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挑选一副鲜红的春联贴在门上。

【守岁】中国民间有除夕守岁的习惯,俗称“熬年”。大年三十从年夜饭开始。庆祝除夕是最重要的活动
【拜年】春节的一个重要活动就是去亲朋好友家和邻居家拜年,以前叫拜年。汉族人拜年,从汉朝就有了。唐朝以后,非常流行。
【看春晚】综艺节目已经成为一种大规模的媒体文化形式。为中国电视综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模式和蓝图。除夕家人团聚在一起,开开心心看春晚!随着12点的钟声响起,全家团聚,迎接新年的到来。
【压岁钱】是长辈给晚辈的。年夜饭后,长辈会分给晚辈压岁钱,鼓励子孙在新的一年里学业有成,读好书,做好人!做一个对有用的人,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这体现了长辈对晚辈的爱,是融入家庭伦理的民俗活动。

【春节年俗顺口溜】
春节传统文化 童谣:
小孩小孩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炸豆腐,
二十六、炖羊肉,
二十七、宰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满街走。

【温馨提示】
疫情三年,谁都不容易。这几天降温,注意保暖,保重身体,珍惜自己。春节期间,调节好心情,不要着急,不发脾气,病了得挺着,累了得撑着,烦了得憋着,苦了得藏着。管好自己,少说多做,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安抚好老人,照管好孩子,保养好自己,过一个平安祥和的春节!
这是我编辑这期《春节特刊》的良好祝愿!

【2023金句经典】
1.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我们战胜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每个人都不容易。
2.坚持就是胜利,团结就是胜利。
3.今天的中国,是梦想接连实现的中国。点点星火,汇聚成炬,这就是中国力量!
4.今天的中国,是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只要笃定信心、稳中求进,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的既定目标。
5.今天的中国,是赓续民族精神的中国。每当辞旧迎新,总会念及中华民族千年传承的浩然之气,倍增前行信心。

6.我们要一往无前、顽强拼搏,让明天的中国更美好。
7.明天的中国,奋斗创造奇迹。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8.只要有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跬步以至千里,就一定能够把宏伟目标变为美好现实。
9.明天的中国,力量源于团结。14亿多中国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就没有干不成的事、迈不过的坎。

10.明天的中国,希望寄予青年。青年兴则国家兴,中国发展要靠广大青年挺膺担当。
11.年轻充满朝气,青春孕育希望。广大青年要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华年。
12.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怀着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共同迎接2023年的第一缕阳光。
祝愿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祝愿大家新年快乐、皆得所愿!



【作者简介】
韩积蕊,笔名寒冰,山东临清康庄人。中学退休教师、山东省作协会员、民盟盟员、京杭书院讲师团成员、临清市关工委宣讲团成员、山东省“五老”志愿者,聊城市老教师宣讲团成员,临清市宣传部思政理论讲堂宣讲人,临清市老年大学古典文学讲师。

【运河浪花】
~~~~~~~~
纵情笔墨 愉悦自我
~~~~~~~~
特邀顾问:冯喆
文史顾问:文博 鸿涛
总编:运河浪花
主编:寒冰
校对:凌云
编审:冰凌斋主人
编委:立诚 圣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