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福”文化(外一篇)
李上池
春节到了,“福”文化氛围愈来愈浓厚,大街小巷、社区、家庭都充满着“福”气。
“福”文化在民间除了贴各种各样的“福”字外,还有祈福纳吉的吉祥物,如福寿双全、五福捧寿、金瓶送福等,以及宗教信仰方面的祈福。“福”文化深刻地影响着我国人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表现了我国人民的生活情感和追求,人们追求的福有“身体健康、家庭幸福、阖家欢乐、经济繁荣、国泰民安、天下太平”等。
相传,康熙皇帝御笔题字仅三个字,一是“无为”,一是“福”。康熙手书的“天下第一福”字,是特意为孝庄太后写的。当年孝庄太后在六十寿诞时,忽然得了重病,太医们束手无策。康熙非常孝敬孝庄太后,遍查古籍,查出了“请福续寿”的典故,于是斋戒沐浴三天后,提笔为孝庄太后写下了一个“福”字,并加盖了“康熙御笔之宝”印玺。康熙皇帝写出这个“福”字后,孝庄太后命人刻成石碑,之后她的病神奇地好了。乾隆年间,这块碑刻到了权臣和珅的手中,和珅用太湖石在和府的后花园营造了一座假山,福字碑藏在假山的秘云洞里。1962年,周恩来总理在恭王府接见外宾时,偶尔发现花园里的假山形状比较独特,像二龙戏珠的造型,龙头下方极有可能有宝物。文物部门按照这个思路,打开了被封死的秘云洞,康熙手书的福字碑得以重见天日。现在很多游客去恭王府参观,无不去摸一摸这块“福”字碑,据说摸了“福”字碑会带来好运,朋友们,有机会来恭王府摸一下“福”字碑吧。康熙的“福”字,体型偏瘦,民间把这个“福”字称作“长瘦福”,瘦字音同寿,也就是“长寿福”的意思。
我国人民最喜欢的汉字大概是“福”字,中国传统文化的吉利字:福、禄、寿、喜、财、吉六字,以“福”为首。《尚书·洪范》中将“福”分为“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做个有福人是每个人所追求的,人们几乎把所有的理想都集中在“福”中,
为了得到福报,家乡人民对财神、土地公(福德正神)等,极为崇拜。以前,每年“腊月二十四就写‘福’字”,现在市场、商店有现成“福”字卖,家乡人大多是买“福”字来贴。每年的除夕,村里的父老乡亲都在自家的大门及其它显眼位置贴上红彤彤的“福”字,有的在“福”字左右角画上蝙蝠,寓意“遍地有福”,有的把“福”字图案化,用寿星、桃子等组合而成,极富情趣和艺术;有的乡亲贴吉祥纳福的精妙图案,如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为了更能体现“福”来了,乡亲们把“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来临”。福字倒贴,一般是贴在屋里,表示“福”进到屋。大门上的“福”字,大多正贴,寓意“正福临门”。贴福字的时间在除夕日的下午,顺序是从外向内贴,先贴抬头福,再贴门福,最后贴倒福。除夕日,家乡还有祭祖、守岁、团圆饭、贴年红、挂灯笼等习俗,除旧布新,张灯结彩,都围绕着“福”文化展开。贴福字的风俗,在家乡是自清朝年间至现在,家乡的建筑物装饰也带上“福”文化,墙上雕刻着“福”图案,如“牡丹捧福”“金鱼多福”“多子多福”等。新年到来,“福”文化给家乡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形成一个良好的传统,寄托着家乡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福禄寿的追求和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相传,民间贴“福”字始于姜太公封神之时,当姜太公将各路神仙封派完毕,他的丑老婆也提出要封神位,姜太公无奈,便把她封为“穷神”,并规定凡是贴了“福”字的地方不能去。这后来形成了传统,老百姓家家贴“福”、燃放鞭炮,驱赶“穷神”迎“富神”,这便是贴福字的由来。
民间最初的祈福主要是求田地、衣食,直到今天很多人还是把“衣食”富足作为“福”的主要象征,代表物质层面。人们对福的追求除了物质层面外,还有更高的精神层面。不同的人对“福”有着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认为金钱、物质富足是最大的福;有的人认为成就崇高的事业是最大的幸福;有的人乐于奉献,把帮助别人作为快乐和幸福;雷锋把革命利益放在第一位,为党的事业贡献自己的一切,这才是最幸福。
“福”字历史悠久,三千多年前的商周青铜器铭文上,就有不同结构的“福”字。随着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字体的出现,“福”字的书法艺术越来越美妙,吸引着人们去研究探讨。《百福图》《千福图》集中了“福”字的各种写法,充满艺术性,寓意更为深刻。
我国人民把福与德联在一起,厚德载福。《周易》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国语·晋语六》:“吾闻之,唯厚德者能受多福”。人们认为积德行善是福之本源,德能生福气、福运,带来财富,德是快乐和幸福的源泉。
☆那片红树林
官渡镇石门河和官渡河的交汇处,有崛埇、那陈、那章、黄叟、大埇嘴五个小岛,当地人称之为屿。五个小岛像五颗亮丽的星星撒落在海面上,生长着一望无际的红树林,密密麻麻,枝繁叶茂,铺染湛蓝的海洋,点缀平缓的海滩,形成独特的生态景观。
涨潮时,站在海岸眺望海面,红树林沐浴在蔚蓝色的海水中,露出翠绿的树冠,随风摇曳,婀娜多姿,数不清的鸟儿展翅其间,或觅食,或歇息……乘舟在红树林间荡漾,可见蟮鱼、龟鲎等自由自在地游玩、嬉戏;退潮时,红树林露出粗壮的树干,郁郁葱葱,撑着铺天盖地的绿叶,一大群螃蟹攀爬在树上,树下遍地都是鱼、虾、蟹、贝,好一幅壮丽、喜人的景象。
红树林是沿海滩涂的绿色屏障,保护海滩和堤围,是鱼虾蟹贝等海洋生物生活繁衍的理想场所,有“天然养殖场”、“候鸟的天堂”之称。红树林生长的海岸,水产资源都极为丰富。官渡镇的红树林隐藏着大量的鱼、虾、蟹、贝,这里的水产品肉质细嫩、色泽鲜亮、美味可口。在官渡你可吃到货真价实的闻名海内外的官渡蚝,满足你的口福。
红树林孕育了官渡人的品格,是官渡一笔丰厚的财富。
官渡镇麻俸村的红树林,曾是抗击外来侵略的战场。
500多年前,麻俸村始祖黄信公带领军队,借助茂密的红树林抗击倭寇,缉拿海盗,保土安民。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军多次企图从麻俸沿海登陆,侵入吴川腹地。麻俸抗日联防队利用红树林的有利地形,多次击退日军的进攻。望无边际、密不透风的红树林,使日本侵略者胆战心惊,害怕有埋伏,不敢越雷池一步。日本侵略者曾对我抗日后方进行经济封锁,麻俸村的党组织在艰难困苦的时刻,接受上级党组织的秘密任务,利用沿海有利的地形和茂密的红树林,冒着危险运送大量食盐等物资,有力地支援了抗日战争,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应有的贡献。麻俸村至今保存了当年与日军作战的旧址。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群落,红树林树皮内部和木材常呈红褐色,枝叶呈深绿色,在植物学上为红树科。红树林能净化大气、水体和土壤,绿化环境,散发氧气,被誉为“绿色氧吧”。红树林全身是宝,可作鞣料与染料,可制药、制糖,叶可作饲料,红树的花、果、叶、枝等掉到海里,滋生大量浮游生物,成为鱼、虾、蟹、贝的食料,红树林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
红树林的生理结构很特殊,其枝叶和表皮能把盐分排出体外,因而耐浸,不惧咸水,不怕盐碱,长时间浸在海水里而不枯,是惟一能生长于沿海滩涂和海水中的高大的绿色植物。
红树林根系发达、枝干茂密,树根紧紧地抓住滩涂,即使遇上台风巨浪也岿然不动,护卫着堤岸。麻俸村有些红树林,支柱根系达数百条,独树成林。
红树为胎生植物,种子在母树上的果实内发芽,长成小苗后,同果实一起从树上掉下来,跌入泥中只需2至3个钟头就可以成长为新株。如果落在海水里,则随波逐流,见泥生根,随之长成红树。
官渡镇为沿海地区,有广袤、美丽的大海,广阔、茂密的红树林群落,官渡镇的海滩美丽迷人,空气洁净无比,官渡的民风淳朴,在这里你能感受到美丽乡村的安静祥和,体验红树林的大气和磅礴。
官渡人正在把红树林建成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官渡红树林将更加靓丽、更吸引人。

中华作家网、国际文艺网总编:
王伟(微信a13720085131)
副总编:王鑫
常务主编:刘培、刘海兰、云水禅心、浪淘沙、王成
主编:周桃桃、周伟、周晓燕、艾琳、周倩、钟国强、陶美、曾燕、李兴国、王美、吴芸、云上烟、徐力桦、陶静、田心、周振华、李鑫(韩国)、管彤、朱桦、王龙飞、田元庆、田盛龙、郑大伟、邰鑫宇(新加坡),其他详见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