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沁河滚滚向东流
文/杜兴富
沁河,家乡的母亲河。她从山西源头走来,过高原,穿太行,曲曲折折,起伏跌宕,一路欢笑,一路高歌。流经济源、沁阳、博爱、温县,到武陟县入黄河,奔向渤海,浩浩荡荡,绵延500多公里。几千年来,她默默地滋润着怀府大地,哺育着家乡儿女,见证着沁阳历史,承载着怀川文明,源远流长,奔腾不息,如诗、如画、如歌、如诉。
春天,沁河水是一年中最清澈的季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酷似沁河水的写照。岸上垂柳依依,随风摇弋,鸟雀飞戏其间,好一派莺歌燕舞。排排白杨如戟如箭直刺蓝天,寒暑易节,不屈不挠,坚守在堤岸。浅滩的出水芦苇,没踝青草,碧绿滴翠,成群的牛羊觅食其间。堤畔雪白的梨花,如火的桃花,金色的菜花,无名的野花,争奇斗艳,春意盎然。千米河面,半河清水,微波助澜,悠悠东流, 象坦怀的少女,文静而博大,蕴含着不尽的风采,让人赏心悦目。散步的人群,悠闲的过客,沐浴在晨光里,陶醉在晚霞中,令人心旷神怡,教人流连忘返,魂牵梦绕。
夏天,沁河水是一年中最丰沛的季节。河面因水量的增加而变得宽阔。儿童的戏水声、欢笑声,姑娘的洗衣声、歌声,鸟儿的叫闹声,混合在一起,编织成了一曲交响乐,让人如痴如醉,美不胜收。晚上,络绎不绝的人群来堤上纳凉,他们轻摇小扇,贴耳交谈,或低哼小曲,步履悠闲,一片详和宁静。不过,沁河也有百年一怒的时候,记得1982年夏天,连日的倾盆大雨让河水暴涨,洪水亲吻着堤面,波涛汹涌,一片黄汤,势如“水漫金山”。正在人们准备破堤泄洪的时候,老天怜悯之心大发,风停雨住,河水息怒,慢慢回复了往日的平静,又是一河草长莺飞,鱼肥水美,秀丽纯净,稳波相涌的温柔可亲。
秋天,沁河水波光粼粼,流金溢彩,水中蓝天一碧如洗。滩涂上的谷子笑弯了腰,高梁涨红了脸,玉米乐开了怀,一阵风拂过,大豆摇起了响亮的铜铃,一片丰收景象。河面渔舟荡漾,鱼鹰出没。岸边花红梨果,飘来阵阵醇香,沁人心脾。河底蕴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黄砂,采砂船不停地往返,把砂装上大车小辆,送往四面八方。成群的儿童赤身裸体在水中嬉闹,千姿百态,激起满河碧波银浪。河堤的树荫下,簇簇学子在复习功课,专心致志,书声朗朗,给宁静的河面平添了青春的活力和多彩的梦想。远远望去,一幅色彩斑斓的水岸秋色,一河激情荡漾的诗词歌赋,给人不尽的遐想。
冬天,沁河水窄滩阔,细水悠悠,一望无际的麦苗铺满滩涂,成群的牧羊在这里啃青,像蓝天飘着朵朵白云。忽有一日北风来,千树万枝梨花开,沁河华丽法变,一身银装素裹,横卧在千里冰封的原野,蓄势待发,迎接着来年的明媚春天。静静的河水在冰下涌动,河面成了天然的溜冰场。好渔者凿冰垂纶,“独钓寒江雪”,点缀着河面的苍凉。成群的冬泳者出没在冰水中,五彩泳装俏丽着一片银白。冬旱时节,人们用虹吸管道,把河水引往堤外,给万亩冬麦注入来年的丰收。钢骨平桥飞架,南北变通途,车辆飞奔,来往如梭,演绎着空中动画。人字雁群掠过蓝天,放喉长歌,赞美着沁河的迤逦风采。
曙光初照红似火,夕阳斜铺艳霞生。浓妆淡抹总窈窕,风光四时皆不同。这就是我家乡美丽、宁静而又充满勃勃生机的母亲河,她百折不回,日夜流淌,以秀美的风姿装点着豫北大地,续写着覃怀历史,孕育着怀川文明,传唱着段段佳话。沁河春潮正伴着千年古县,河朔名邦,商隐故里,载堉家乡的崛起,澎湃向前。

作者简介:
杜兴富,男,1942年出生,河南省沁阳市人,中共党员,中文本科学历。原市委党校副校长、书记、教授。沁阳市拔尖人才、河南省委党校社科联理事、河南秘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老年作家协会会员、秘书处副秘书长。著作有《当代中国热点问题透视》、《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小康工程》、《基本路线与纲领》、《乡镇企业二十年》、《凌云万里》、《华史颂》、《情牵梦绕神农山》等,有数百篇诗歌、散文在网上发表。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截稿日期:2023年3月30日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