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天三城
文/溪言
你从历史中缓缓走来,拂开时光的风霜,沉淀的,是纪念,还有怀想。
很奇怪于2015年岁月中的巧合,因公出差,每次公干之后多留一天,每次相伴的都是一个九零后小美女,于是一同匆忙邂逅,三座古城。
三月底,北京,这个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都,听说过很多关于它的故事,却一直不曾亲见。记得那天颐和园中的一个角落,玉兰花落满一地,随风轻舞,散发淡淡幽香,很美。后来还看到开得灿烂的桃花,以为回到了橘洲桃园,很是亲切。但我内心知道,北京的华贵一直是我不能直视的。比如说走在北大交错的校道上,坐在未名湖畔杨柳树下,我都心怀忐忑,因为走近了年少轻狂的梦里,看到了延伸出来的距离。
可能文科生心里或多或少都装着一个北大梦吧,我和“尉”第一时间选择去了北大。而后游颐和园,后又感受了天安门广场上降国旗的威仪,吃遍了南锣鼓巷,听到了后海清吧的歌唱。印象最深的是颐和园中雕梁画栋的建筑,尤以长廊为盛。廊上的每根枋梁上都有彩绘,共有图画一万多幅,内容包括山水风景、花鸟鱼虫、人物典故等,颜色炫目,形态逼真。同样炫目的还有景泰蓝,我们赏玩过后才真正感受到了叶圣陶先生在《景泰蓝的制作》里讲诉的“精湛的工艺”。
北京留给我的印象就像一位明艳的贵人,大气磅礴却总是疏离。
春去秋来,冬天的风雪未到,寒冷还是将日历翻到了12月底。
南京,接待我的是一个据说是学市场营销出身的叫“却”的姑娘,说话不急不慢,总是微微含着笑,实在看不出一丁点儿“营销”该有的干练和世故。
那日清晨,一个人走向“东晋博物馆”。晨光微熹中,潺潺的流水声,几个练剑的老人,缓缓走过的上班族,一切都是温润舒缓的样子,像一朵不争奇斗艳的花儿,温温吞吞地仿佛能听见叶片张开的声音。
逛完博物馆才见着了虽姗姗来迟,但做好了安排的“却”姑娘。一天的行程,我们观赏玄武湖,走过古城墙,临近鸡鸣寺,路观紫金山,拜谒孙中山,了解科举制,吃遍夫子庙,沉醉秦淮河……途中,我们走走停停,说说笑笑,吃吃逛逛……傍晚时分,坐在秦淮河畔,看水波荡漾,一时间有种时空穿梭的感觉,以为看见了绝色却不知今夕何夕的秦淮女子,手抱琵琶,轻揉慢捻、浅吟低唱……当周遭七彩的灯明晃晃地亮起,“却”在耳边轻轻询问,才惊觉,夜已渐深,于是起身回程。一路上,看到很多卖雨花石的,记忆瞬间就被拉回到十多年前。大学的时候,有个在南京读书的男孩,才华横溢却又畏首畏尾,在信件里夹寄了很多次雨花石,依稀记得有各种外形和纹路图案,我很喜欢,尤其喜欢那个关于雨花石名称的传说。
关于南京,源于那个“石中皇后”,喜爱它的温润和灵秀,像守在身边的才人。
西安,2016年1月16日,因为还没有过农历新年,所以我依旧把它归为2015年。
时间有时候太长太长,长到博大恢弘的汉和豪放飘逸的唐也只是十三朝古都中之沧海一粟。时间有时候太短太短,短到晨钟暮鼓时时在你我耳边回响。
同行的“溪”是一个学艺术的俏皮且聪慧的女子。一天下来,我们参观了陕西历史博物馆,见识了泱泱中华上下几千年的文化和生活缩影,但人头攒动,举步维艰,且一票难求。然后亲见并惊叹于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秦始皇兵马俑,下午走过秦皇陵、华清池、回民街。晚上幸运地遇见了音乐喷泉,走近了“雁塔题名”时白居易留下的墨宝,感受到了唐诗的韵味。一路上,“溪”俨然化身半个导游,为我指画东南西北。
但西安之行遗憾也挺多的,二过碑林而不入,临近华山而不见,终是因为过于仓促了。但有时候,遗憾又何尝不是另一番美景呢,因为不完美,所以不会间断追逐的脚步。
西安于我,更像一个没有揭开面纱的美人,期待重逢是唯一的惦念。
作者简介:
贺美君,笔名溪言,湖南衡阳人,八零后。一个喜欢发呆喜欢旅游喜欢文学的女子,偶有散文、诗歌发表,坚持“用叙事的笔,写抒情的心”。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截稿日期:2023年3月30日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