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家房前那棵柿子树
文/赵家明
柿子树是果树,柿子是一个周身都是宝的果实。
我家房前那棵柿子树是我祖母亲手栽的,虽然祖母已离世二十年了,睹物思情,当我一看到房前那棵柿子树就像看到她一样,倍感亲切,敬重之心油然而生。
我每一次回老家都要在祖母的坟前默默地祈祷,毕恭毕敬行三个鞠躬礼以表达哀思。然后抚摸着她亲手栽的柿子树,看到那厚厚的树皮经过岁月的轮回已是满目沧桑,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似乎记载着人生的酸甜苦辣,几十年的抚养和教诲至今历历在目。
随着岁月的流失,柿子树已长成了一棵大树,树干上的树皮已经斑驳龟裂,留下了沧桑岁月的痕迹。
春天,休眠了一个冬天的柿子树,伸展着他那皲裂而粗糙的皮肤,在微风的吹拂下缓缓摇曳,努力的从干枯的树皮里,慢慢地吐露出新芽。
夏天,柿子树开花了,一朵朵美丽的小花引来无数的蜜蜂和蝴蝶,围着大树翩翩起舞,让人看了心情格外舒畅。而茂密的树枝沿着树冠四周铺散开去,形如一把超大的太阳伞,是夏天人们遮阳乘凉的最好地方。一家人茶余饭后,坐在柿子树下,谈天说地,博古论今,充满了家庭的温馨。
秋天是柿子成熟的季节,柿子树的叶子慢慢由绿变红,由红变黄,是那么艳丽,那么阿娜多姿。青绿色的柿子也被秋风和阳光染成了黄色,一个个从绿油油的树叶里挤出头来,露出了又园又大的果实,在秋风中摇摇欲坠,在阳光下露出了诱人的笑脸,将擀面杖粗的枝头压弯了腰。整个树上挂满了似火炬、似灯笼的果实,呈现出一片红光,红得那么耀眼,格外引人注目。秋色浓如酒,红叶映碧流。放眼望,整个柿子树被沉甸甸的柿子压弯了腰。有的独坠枝头,有的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它们簇拥着,私语着,显得格外亲热。一阵秋风吹过,叶子和柿子就随风摆动。红柿子时而躲进绿叶里,时而又露出红红的脸蛋,好像柿子在和我们捉迷藏一样。红果配绿叶,真是美极了。
冬天,经过几次银霜,柿子树上的叶子已经全部落完,就剩下挂在枝头上的柿子,格外鲜艳,一个个一串串,充满着祥和喜气,不时的招来蜜蜂和各类鸟类光临。它们站在枝头上,唧唧咋咋,评头论足,饱餐一顿,扬长而去。但他们却把欢乐带给了小院,熟透了的柿子,会在你的眼前冷不防就掉下,捡起红彤彤、软绵绵的柿子吸上一口,会让你甜在心里,那种感觉,真是惬意无比。
我祖母健在时,每年秋天都要给我们泡好多水柿。不知是柿子好的原因,还是她技高一筹,她泡的柿子总是比别人泡出的味道要格外香甜可口。快到冬天的时候,她用一根长长的竹子在上面编一个小兜,把能够抅得着的柿子一个个的用小兜抅下来,放在干燥的地方。几天后,就成了名副其实的黄柿。红红的、凉凉的、甜甜的,那个美味真是让人回味无穷。
柿子不但好吃,它的果皮、柿蒂还可以做药材。
我爱我家房前那棵柿子树,不光因为它是我祖母栽的缘故而爱,但我更敬佩它那种孤桩独立,坚韧不拔的个性战酷暑,斗严寒。悠悠数十载,把累累硕果无私的奉献给人类。我喜欢柿子,是它带给我们家的永远是祥和和喜气。我喜欢柿子树,是因为它没有其他树那么娇贵,从不需要剪枝护理,不图索取,只有奉献!不论冬夏还是春秋,总是那么的彰显青春的活力。
悠悠岁月情,漫漫人生路。我一旦有时间,尽量多回老家,陪陪老家房前那棵柿子树。
作者简介:
赵家明,男,汉族。四川省通江县人。四川散文学会会员、巴中市作协会会员。曾相继在《中国农机报》、《当代文学精品选》、《当代校园文艺》、《年轻人杂志》、《深圳晚报》、《深圳商报》、《四川政法报》、《西南商报》、《新川网》、《琴台文艺》、《巴中日报》、《巴中晚报》、《巴中新报》、《巴中文学》、《通江文艺》、《红雲崖》等多种报刊、杂志和网络上发表文章800余篇,有作品曾获得省级大赛奖励。现供职于四川省有线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通江分公司。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截稿日期:2023年3月30日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