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疫情更恐惧、比经济萧条更可怕:有些男人和女人,都不再把恋爱和婚姻当回事了
天长地久的婚姻,
从来不是双方男女的相濡以沫,
而一定是两个家庭的齐心协力;
好老公(老婆),
从来不是调教出来的,
而是家庭熏染出来的。
所以确定恋爱对象时,
一定要看清对方家境;
只有选对伴侣才能白头偕老!
所谓对的人,就是本质好的人!
因为:本质好的人,是很难做坏事的;
本质坏的人,也是很难改变的!
—— 狗改不了吃屎的!
我们经常说,要活出人生的高度。
一个人能站到高处,受人所仰视,往往源于两个方面:
一、事业上取得很大的成功;
二、品行上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实际上,这两者相比之下,后者其实才是决定人生高度的唯一标准。
因为一个人事业上再成功,一旦品行上出现问题,便会立马从神坛上跌落,低到尘埃里。
那么,在闪耀着人性光辉的众多品质里,比如忠诚、善良、正直等等,什么最能体现一个人的高度呢?
在我看来,一个人对金钱的态度,往往最能决定他的高度。
万物皆有裂痕。
凡事都有代价。
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如果钱都不能解决的问题,那这个问题也就不是问题了,因为无解。
我们用钱来检验亲情、友情、爱情;
我们用钱来选择,选择我们真正想要的。
钱,是检验的工具,也是筛选的道具。
所以,钱是衡量一切的尺度。
有些男人和女人,都不再把恋爱和婚姻那么当回事了
现在,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男人越来越懒得花时间去追求女人了。
对于男人来说,他们更愿意将时间用来赚钱,等自己有钱了再去换一种方式找女人。
对于女人来说,她们宁可拥有自己的事业,变得独立,也不再把幸福寄托在男人身上。
的确,这个时代,男人不缺性,女人不缺钱,大家都不再把恋爱和婚姻那么当回事了。
未来最大的成本就是情感成本,我们都不在轻易付出自己的感情。
小时候,我们在各种杂志上经常能见到各种纯爱、唯美的爱情故事,遍及到校园、职场、家庭等各个角落。
但现在,我们在互联网上极少在看到对浪漫爱情的歌颂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功成名就的创业故事。
这看似是一个很简单的现象,其实背后隐藏着人类的终极问题。
看透了这个问题,你就看透了人类的未来。
效率至上的现代人
我们先来看一下"古代人"和‘’现代人”的不同。
古代社会生产力进步是非常缓慢的,几千年前人们就用锄头耕地,几千年后人们还是用锄头耕地,最多从石头变成了青铜器,又从青铜器变成了铁器而已。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有大把时间追求情感和精神,所以古代人动不动就是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男人豪情万丈,女人风情万种,多么风花雪月、浪漫唯美。
而现在社会的生产力进步非常快,短短十几年手机都更新几代了,社会变化日新月异,于是人就要不断的去适应这种变化,每一次变革都是一次震荡,有人爬上去也有人摔下来,这无形当中催促我们要不断上进、不断改变自己,于是"效率"成了社会运转的最核心。
如今的我们生活在一个效率至上的社会,大家都在提升自己的效率,尤其是男人,几乎个个都肩负着改造世界的重任,哪有那么多精力、时间、耐心去了解一个人,或者去追求一个女人。
因此,"现代人"跟"古代人"简直完全是两个品种,"现代人"除了拼命赚钱什么都漠不关心了。
钱正在成为一切的尺度
未来的社会,人们只会越来越现实,人与人交往的目的都是为了利益交换,而不再会涉及其它。
谈感情多累?谈利益多直接。
婚姻的本质也成了一场利益交换,大家各取所需,你摆出你的条件和需求,我摆出我的条件和需求,合则来,不合则去,赶紧物色下一个对象。
现在的爱情或许都是明码标价的,不信你去各种各样的相亲网站上看看,那一排排美女帅男的下面都是什么,不就是工资多少?身高多少?车价多少?房子几套?存款多少?这些全部的被是量化的数据。
原本至高无上的爱情,到最后变成了一堆可衡量的指标。我们要找的不再是一个红颜知己,只是一个可以让你生活更好的人,达到效益最大化。
"钱"正也成为万物的尺度,一切都在明码标价,一切都是交易。
或许,干得好,不如嫁的好。
至少,有些家长的观念是这么认为。
可是,我认为,绝非如此。面包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挣得,但爱情绝不容许有一丝一毫的将就。
婚姻大事,绝不将就!
尤其是作为一个新时代的独立女性,不敢说自己有多么强大,但最起码不需要仰仗男人的物质,更不需要依附男人而活了。
所以,希望姑娘们都有底气说,面包我自己会挣,你带着爱情来就好了。
或许,在有些人眼里,物质比爱情重要,而且婚姻是获得物质的一个跳板。
现实中,有些嫁入豪门的“贵妇”,之所以打个双引号,是因为觉得她们只是物质上的富贵,爱情上却极度匮乏。
她们当初为了物质,走进了一段看似繁花似锦的婚姻。
结果呢?
有的明明知道外面彩旗飘飘,却只能忍气吞声,用买买买来获得一丝安慰;
有的虽然开着奔驰宝马提着LV爱马仕,却只是每个月领一笔零花钱,每天看婆家脸色行事,活的非常压抑。
没有爱情的婚姻,再好的物质都只是枷锁。
对于男人来说,与其在追一个女孩子上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倒不如把这些时间精力都用在事业发展上,只要事业成功了,一切都来了。
如果没有钱,即使创造了一时的浪漫,又能维持多久?
而女人也看透了一个现实:
很多男生这样告诉女生:我真的很喜欢你,虽然我现在没钱,但是我一定会努力赚钱,等我以后发财了,一定会加倍补偿你。
而现实情况往往是:这样的男生要么根本就没有能力做大事,要么等以后发财了,就把身边的糟糠之妻抛弃了。
因此,女人也变的越来越独立了,不再把幸福寄托在男人身上,更多时候都是在逢场作戏。
我们将越来越孤独
这个世界既是一种矛盾,也是一种平衡:
物质越丰富,人的智商就会越蜕化;
科技越发达,人的精神就会越空虚;
营养越丰富,人的生理功能就会越衰退。
一个社会的经济越发达,人的独立性就越强,未来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经济体。
尤其是这次疫情之后,人们会保持戴口罩的习惯,而且人与人会面时保持一定距离。
这将使人和人的距离进一步扩大,这个时代我们已经很孤独,但是未来会更加孤独。
未来每个人都是一个孤岛,无助的漂泊在大海上,一边寻求着私人空间,害怕被别人闯入,又一边渴望着被理解,被认同,渴望与人结缘。
人越孤独,越喜欢把自己变的忙碌,其实这是一种逃避,很多人表面忙忙碌碌,其实内心早就如一潭死水。
人变成机器,机器变成人
人类正在沿着一条不可逆的路径走向机器化……
我们变的越来越理性、麻木、机械化,对一切都漠不关心,就像一台台设定了既定程序的机器。
我们的语言、情感都在趋向于格式化,我们的基因也正在一段接一段地被破解,新的人类生命可以预先按需设计,人类正在沿着一条不可逆的路径走向机器化。
看看那些生活在一线城市的孩子吧,大家整日奔波于各种场合之间,各种商务洽谈眼花缭乱,各种社交聚会就像逢场作戏,看着笑脸相迎,实际内心冷如机器。
与此同时,机器是确在努力实现“感情化”,现在很多人工智能都在尝试利用大数据解读人类的情感,它们在试图拥有人类的感情和灵性,尝试跟人类去沟通,甚至要取代人。
这真是一个巨大的讽刺,科技的发展使人类在"去感情"化。
与此同时,科技的发展却要求机器努力实现“感情化”,那么究竟哪一个才代表文明的方向?
我们总有一天会发现:人早晚会变成机器,而把机器却正在变成人。
而当机器有了灵性,当人类彻底物化,机器人就开始统治人类,去行使上帝的权力。
于是,人类的灵性终将消逝在自己创造的文明里。
这才是人类的终极危机。
弗洛伊德说:"人的一切问题都是性出了问题"。
一切的危机,其根本都是人性的危机。
最痛苦的是:你明知身处其中,却还不得不随着社会一起运转。
人生就是一个巨大的枷锁,你不得不重复上演那些无趣的生活。
钱正在成为一切的尺度——
“现代人”除了拼命赚钱,什么都漠不关心了;
爱情成为了物质交易,婚姻矛盾愈发激烈;
没有爱情的婚姻,再好的物质都只是枷锁。

“不婚不育”成为了一种潮流
——研究表明:香火难继,将是常态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男也好,女也好;
人都是天地造物。
男女相爱,是天伦之乐。
生儿育女,也是天伦之乐。
结婚就是生儿育女,传宗接代!
在传统的中国人看来,结婚生子,延续后代,这是每个人都要履行的使命。
一个社会要发展,需要有新鲜的血液注入;
一个家庭要发展,需要有香火的继承。
可以说,结婚生子的影响是巨大的。
如果你是还没有结婚的单身人士,那你想结婚生子吗?
如果你是已婚人士,那你会对结婚生子的行为抱有怎样的态度呢?
在如今这个社会,貌似年轻人都不想结婚。就拿我们熟悉的90后来说,他们宁可选择单身,也不愿踏入到婚姻的殿堂当中。
网络数据显示,现阶段中国的90后有1.7亿人,而仅有两千万人结婚,90后的结婚率在10%左右。
哪怕是已经结婚的70后或者80后,他们都认为婚姻平淡无比,而且家庭的压力特别大,一点也感受不到婚姻的美满。
如果我们仔细去观察,那我们会发现,如今的婚恋情况出现了一种趋势——爱情成为了物质交易,婚姻矛盾愈发激烈。
也许,不婚不育成为潮流,终究是“香火难继”的开始。
不婚不育的社会背景;
按照正常的状况,人们是需要结婚生子的。这不仅是人的本性,也是一种自然的使命及责任。
只不过,当本性被压抑,使命和责任受到了外界影响时,那一切就会变得不再正常。
当不婚不育的人一多,那就证明低欲望的时代逐渐到来。
何为“低欲望”的时代呢?
用大前研一的观点来说,就是没有欲望追求,只顾佛系和躺平的时代。在低欲望的状态中,人们只会考虑现阶段快乐与否,而根本不会考虑未来的情况。
低欲望的出现,也许跟这两点有关。
第一点,那就是“物质经济”压力太大,让普通人无所适从。
你不论做什么,都需要“钱财”。但是,你根本赚不到几个钱。哪怕你拼命工作,也不见得你的工资会涨。也就是说,万物暴涨,工资不涨,让你对未来心生恐惧。
第二点,那就是普通人对未来的人生失去“希望”。
对于普通人来说,最可怕的,并非是赚不到钱财,也并非是平凡一生,而是看不到未来的希望,眼前一片朦胧。
就是这两点,直接让人没有了“结婚生子”的欲望。
这,就是不婚不育的大环境背景。
普通人正面临四个矛盾;
矛盾一:人与人之间的猜疑和不信任,激发了男女矛盾。
男人不相信女人,女人也不信任男人。这双方的安全感极度缺失,心中只剩下怀疑和猜忌,根本不存在任何的期望和深情。
矛盾二:低收入和高支出的矛盾,让普通人对婚姻望而却步。
不论是女人也好,还是男人也罢,都需要面临巨大的日常开销问题。这种情况,只会在结婚之后更加严峻。
试想,普通人连自己都养不活,又何谈结婚生子,养活家庭呢?
矛盾三:婚姻的条件太高,淘汰了不少普通人。
有一位读者感慨,前段时间去相亲,他的相亲对象是一位服务员。但是,别人条件让他无法接受——有车有房,年薪30万以上,外无债款。
听到这三个条件之后,这位读者直接就心寒了。他就在思考:30岁前能达到这3个条件的男人,到底有多少呢?
矛盾四:婚后的不确定因素太多,让人无法心安。
退一步来说,你顺利结婚了,那你结婚之后要做什么事儿呢?抚养孩子,赡养父母,照顾伴侣。如果你是女人,生孩子后没有了工作,那你不就惨了吗?
一大堆不确定的因素阻碍着婚姻的发展,而我们也只能对婚姻产生恐惧感。
能遏制不婚不育的潮流吗?
说实话,社会越是发展,结婚生子的人就越少。
这是人之观念的改变,也是人们对于生活的无奈选择。
对于低欲望和那四个矛盾,你认为它们会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吗?
很遗憾地说,短时间内根本无法解决。
现如今的内卷很严重,导致了结婚生子的人越来越少。
在不久后的未来,你觉得内卷会减缓呢,还是会更加严重呢?
在行业问题突出,人口过分集中,竞争恶性化加剧的情况下,那内卷就只能越来越严重,而不会有任何减缓的改变。
可以说,只要内卷不减缓,婚姻条件不降低,物质矛盾突出,普通人买不起房子,消极的观念依旧不改变,那不婚不育就只能是“大势所趋”了。
以往我们常说“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
现阶段,我们确实看到了“穷不过三代”
试想,穷人连结婚都结不起,连孩子都生不起,又何谈有第三代可言呢?
香火难以维系,会在不久后的未来成为现实。
男人和女人,谁不想恋爱结婚?
——只是不想吃亏而已
男人和女人,究竟是谁不想恋爱结婚?只是不想吃亏而已!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男人的,戒烟可以,戒酒可以,戒色?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所以,男人不想恋爱,不想结婚,是不可能的,他们只是不想花钱,不想买房,不想出彩礼,不想付出而已。
而女人呢?女人天生就渴望爱情,天生就渴望安定,天生就喜欢安全感。
所以,女人不想恋爱,是不存在的,她们只是不想吃亏,不想上当受骗而已。女人也不是不愿意结婚,只是遇不到值得的人罢了。
很多男人都觉得,男女谈恋爱,吃饭、看电影,基本上都是男人掏钱,女人只要出个人就完了,觉得女人物质,谈恋爱不划算。
女人就更不愿意跟穷矮矬谈恋爱了,谁缺那一顿饭吃呢?谁稀罕跟不可爱的人看电影呢?吃饭和看电影都是可有可无的事情,却要让自己面对无数风险,何必呢?
男人们总说,为爱鼓掌,是男女双方都愉悦的事情,却要男人处处讨好女人,跪舔女人,好像女人就没有需求没有渴望似的。
说实话,女人确实没啥渴望。假如男人做这种事,有50%的几率得艾滋病,男人们还会整天惦记着这点事吗?
而女人就是面对着50%怀孕的几率,要为此付出健康代价、精神损失、钱财损失,无可计量,所以,女人但凡脑子清醒,都明白自己面对的是什么样的代价,不想谈恋爱,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女人虽然渴望爱情,却也明白,爱情这东西就像鬼一样,没有人见过,所以,要想不吃亏,要么就单身,要么就跟王思聪这样有钱大方的富二代谈恋爱,既然爱情靠不住,有钱也是好的。
再说结婚,男人们天生喜欢自由,天性花心,他们为什么热衷于结婚呢?因为他们需要一个女人,给他们家生孩子,照顾他的家庭,家庭对于男人来说,就是一个避风港,一个免费的生育工具、保姆,唯一让他们不想结婚的因素,是彩礼,是要赚钱养家。
然而,越是取消彩礼,越多的男人找不到女人,因为,中国式的婚姻几乎永远给不了女人避风港,反而女人一辈子经历的所有风雨,都是因为结了个婚。
从前的婚姻给予女人所谓的安定,也不过是有口糟糠吃,毕竟,农耕时代,女人分不到娘家的房子和土地,又不方便抛头露面,为了一口糟糠,竟只能牺牲一辈子。
那些努力又懂得心疼女人的男人,永远都是少数,少数能够有幸结婚,双方组成幸福的家庭。而大多数有懒又自私的男人,就算有了钱,也没有女人喜欢他们。
结婚率低,离婚率高,归根结底,不就是因为女人在婚姻里太吃亏了,而男人不愿意离婚,跟当初是否给了彩礼也无关,只不过是他们知道,自己压根没有运气再去骗一个愿意吃亏的女人了。
当然,女人也有好吃懒做、自私自利的,连自己的孩子都不在意,什么都不管的,但,能让男人吃亏的女人,永远都是少数,而这些狠得下心的女人,多半是连自己的未来都不顾的,破罐子破摔。
男人不一样,男人多半就是纯粹的自私,只顾自己,在中国式的传统里,男人背靠大家族,当一个巨婴,就可以混一辈子的日子了,欺负一个孤立无援的女人,他们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而婚姻让无数单纯善良的女人,明白了一个道理,不婚不育保平安!
一辈子不婚不育,你将面临的人生
——女丁克永远更吃亏
这才是女性最毒的鸡汤!
最近几年,“丁克”仿佛成了一种流行。
不少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女性)简直是不遗余力地抨击生育。
但你有没有认真想过,假如真的丁克一辈子,你未来的人生道路会是怎样的?
首先,一旦决定丁克,决定不生小孩,很多人就会立刻面临一个问题:既然这样的话,好像连结婚也没必要了。
因为抛开爱情这种不稳定因素来讲,的的确确,“孩子”既是很多人组建家庭的初衷,也是维系婚姻家庭的纽带。
即便你结了婚,和另一半组成了丁克夫妻,但这种亲密关系的稳定性实在是太弱了。
丁克夫妻,需要夫妻双方意见永远高度一致,而这几乎是不大可能的。一个人随着年岁渐长,不论是生理还是心理上,方方面面都会发生剧变。
一言以蔽之:真正的“铁丁”少之又少,总有人要反悔。
女丁克永远更吃亏;
于是问题就来了:
假如你们27岁结婚,两人决定丁克,20年后,男方反悔了,这种情况下,不管女方同意或者不同意,你觉得47岁的女人正常生育的可能性还有多大?
所以在丁克这件事上,女人跟男人是完全不对等的!
男人不管多老都有反悔的余地,而女人没有。
那么你可能说,我不结婚也不生孩子,努力搞钱,老了住高档养老院,请最好的护工照顾自己,不香吗?
这种想法多少有点天真了,随便采访一下哪个养老院的护工,他们就会告诉你:
在养老院这种地方,“丁克老人”处于食物链最底层。

丁克老人=养老院最底层;
这个“养老院食物链”具体是这样的——
① 最高等级:有子女探望;
有子女探望,实际上说明子女比较孝顺,对老人比较关心。如果老人在养老院被照顾得不好,子女会有各种意见和行动。所以护工对这类老人会格外关注,尽可能给予较好的照料。
② 中间等级:有钱有势;
有的老人跟子女关系不好,只偶尔才有人探望,但老人本身有钱有势,他们也能享受到较好的服务资源。
③ 最低等级:丁克老人;
没有子女甚至没有伴侣的丁克老人,在养老院中地位最低下。护工即便疏于照顾,也不用担心被其子女“找麻烦”。
比如最近,上海出了一个“养老院老人被送上殡葬车后发现还活着”的新闻让人触目惊心,这一类老人,生存境况可想而知。
同时,丁克老人在养老院被其他老人欺负,也是很常见的事情。
人都是有攀比心理的,老人在养老院生活本来就是一件比较憋屈的事情,所以看到有比自己还艰难的丁克老人,心理上多少会有一点安慰。
人性是踩低拜高的,进了养老院也一样。一般老人,在那些条件艰难的丁克老人面前会表现出优越感,甚至仗着自己有子女,背后有人,理直气壮地欺负一些丁克老人,这些都是在养老院中很常见的事情。
只能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养老院也不例外。
未来养老院将是稀缺资源;
但是,“丁克老人将来会处于养老院最底层”这种心酸的事实,甚至可能是一种奢侈。
作为一枚丁克,倘若你将来老了,身体不好,很可能连养老院都进不去。
因为站在养老院的立场上,他们会觉得倘若你没有子女,他们会承担更多不必要的责任和风险,所以宁愿拒收。
其实普通的养老院能够接收的老人,大多也是身体硬朗,基本能够生活自理的。
如果老人身体很不好,特别依赖别人照顾,这种吃力的事情即便花钱也不见得有人愿意做,再加上体弱多重,万一在养老院出了问题,机构是要承担责任的,所以能拒收就拒收。
不要觉得这是危言耸听,在生育率雪崩,人口老龄化迅速加剧的时代,用不了多久,公共养老资源将很快成为稀缺资源。
你能想象吗?2021年,中国人口仅增加48万,也就是北京一个小区“天通苑”的人口数量。生育率雪崩,老龄化社会将比所有人想象中更快更残酷地到来。
到那时,作为普通人,你单身一辈子,打工几十年,终于留下一点积蓄,这点积蓄能帮你购买到多少养老资源呢?
这样的说法,多少有点残酷,但又是事实。
所以,抛开爱情,单从现实和生存层面考虑,普通人还是尽可能地结婚生子吧。
过程可能会辛苦,但晚年多一重保障,总归是值得的。
不婚不育保平安?
——这才是女性最毒的鸡汤
听过很多90后、00后女孩念叨,不婚不育保平安。
我其实挺能理解她们的想法,现在的新闻里三天两头撒着狗血,任谁看了都害怕。
但是作为已婚已育的80后,我又得如实说,生活其实还有另一面。
大多数夫妻和睦、家庭顺遂的同龄人们,都关起门来好好过着日子了,中年夫妻连朋友圈都懒得发,更别说在网上写小作文了,所以网络上不幸的声音形成了“回音室效应
我的读者里,有很多独立的女孩,她们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着不错的工作,家里买好了房子,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从来不觉得结婚生子是人生的必选项。
就像闹铃到了时间,过了21岁之后,我眼看着她们,一个个从女孩变成了妈妈,一群当初嘴里喊着不婚不育保平安的“叛徒”,现在都美滋滋地晒起了娃
原来姑娘们之前喊着“不婚不育”只是怕挑到的老公不靠谱,但自己生的四脚兽永远都是世界上最软最萌的小动物。
每次在文章留言里,看到90后、00后的姑娘们瑟瑟发抖地打字:“今日份恐婚恐育”,我都是嘿嘿一笑——
不着急,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吃胖的。
我20出头的时候,也喊着要不婚不育,世界这么大,是音乐节不好玩还是到处旅游不爽,为什么要囿于家庭?我自己的童年都不快乐,我为什么要带一个新的生命来这个世界上?
但是等我真正成为了妈妈之后,发现事情完全不是我之前想的那么灰暗。
那天在知乎上看到一个6.8万赞的回答——《我们为什么要生孩子》,答主说:
他/她让你在痛苦时坚强,在危机中冷静,让你看到童年时的自己,看到他的勇敢,他的好奇,他的局促,他的不安,从而更好的理解自己,接受自己。
爱乐维以这位答主的亲身体验为灵感,拍了一段温馨的视频《滋养彼此,孕育新生》。
没有经历的过的人,总觉得生孩子是一件怎么想都不划算的任务,身材会走形,事业会影响,还会失去自我,独立女性怎么能天天拖着一个小尾巴?
当了妈妈的人,才会懂这一路和孩子的缘分,并不是单方面的付出和牺牲,而是我们也得到了成长——正如视频中所表达的那样,“父母养育了孩子,孩子也陪伴了父母,父母和孩子滋养了彼此,也成就了彼此”。
每个决定成为母亲的人,都有不同的理由,有的是想有个爱情的结晶,有的是希望基因得到传承,有的是觉得条件刚好成熟,有的是迫于世俗压力,不能说每个初心都是无私和伟大,但养育孩子的过程,却让我们淡忘了当初的那个理由,完全沉浸在人生的体验中。
为什么要生孩子?
因为我们愿意,且有能力孕育一个新生命,我能享受爱,也能为爱付出。
生孩子,是为了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让我有机会和TA同行一段路。TA也像一面镜子一样,让我有了观照自我的契机,趋好趋美的动力,披荆斩棘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