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巡抚都御史吴琛与和公堤
文‖吴雷
马鞍甄山汉江边,明朝时曾构筑有一段大堤,因筑在和公城区域内,县令便命名为“和公堤”。此堤在几百年间蜿蜒于江边,一直以来都是汉川一方百姓受用的重要水利设施,和公堤为汉江两岸百姓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功能显著的旱涝保障。堤防工程一般是为了贮蓄湖水、灌溉农田而兴建的,以固若金汤而著称。后来,吴琛不在了,人们认为这条堤是由吴琛主持修筑的,为了纪念吴琛,又赋与另一个名称为“吴公堤”,当然,几百年的沧桑巨变,和公堤已经无迹可寻了。
当年由吴琛督修的和公堤,堤坝两侧花繁树茂,有绚丽多彩的碧桃,有婀娜多姿的垂柳,明代王稚登的《十锦塘》诗文,将堤上景色渲染得十分热闹:“湖边绿树映红阑,日日寻芳碧水湾。春满好。怀游意懒,莺撩吟兴客情闲。波中画舫樽中酒,堤上行人岸上山。无限风怀拼一醉,醉看舞蝶绕花间。” 
据明代《嘉靖汉阳府志.卷之二.方域志》之记载:和公堤,一自县治东至甄山十五里,一自县治北和公城至刘家隔十五里。成化癸巳年间,巡抚都御史吴琛督筑,又名“吴公堤”。
另查清代《乾隆汉阳府志.卷之四十八.艺文.艺文志》中有安城吴节所著文字如下:
和公堤记
汉川,汉阳属邑也。西有甑山,途行之人至河口一十里,又自和公城陆走至刘家隔一十六里,皆要路所经。凡星使之往来,邮传之递送,与四民之经行恒络绎不绝。每春夏之交,汉水泛涨,道路淹没,则阻隔行者,虽有舟楫,然待渡者蚁聚,不胜纷兢,且嘉禾漂溺,民甚病之。成化庚寅,抚台繁昌吴公巡历至兹,询民疾苦,咸以是堤为言。公慨然起役,首委布、按二司,专任本郡通判沈选、知县陈德督其役。辛卯启土,先筑甑山域内一段堤。越明年壬辰孟冬而功成。次筑和公城堤,沿堤遍植杨柳。越明年癸已而毕役。功成,邑民老稚相与号其堤曰“吴公堤”,来征言。予为书其建筑之岁月于石并系之以辞,俾行者咏颂焉。辞曰:“吴公堤兮传四方,千秋万岁不能忘。” 
吴琛 (1425年-1475年)明太平府繁昌人,字舆璧,号愚庵。景泰二年进士。擢御史,巡按四川,能黜奸贪,雪冤滞,英宗复辟后,以劾石亨专恣,出知迁安县。旋还台职,累加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成化间巡抚湖广,后继韩雍总督两广,卒于官。著有《愚庵集》。
作者吴节(1430年-1489年),字行俭,四川眉州人,明朝景泰五年甲戌科第三甲第一百六十名进士。任职岳州知府。
经查明代《嘉靖汉阳府志.卷之六.宦迹志》汉阳府通判沈选 成化六年任。
明代《嘉靖汉阳府志.卷之六.宦迹志》中有文字记述:“汉川县知县陈德新 涂县人。由举人。修理学校,整筑塘堰,民慕之。”
星转斗移、世事变迁,而一代名臣督修和公堤,造福一方百姓的丰功伟绩,将彪炳千秋,为世代汉川人民所称道!
【责任编辑 胡采云】


作者简介:
吴雷,男,七零后;始终以一颗求知的心致力于荆楚文化的探索和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