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春节(2)——清贫而快乐的年味儿
江 南 雪

嗨,又是一年。
过一次春节,便长一岁。
真不情愿浓浓的年味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慢慢稀释。
人过中年,喜欢回忆。
关于春节的记忆,永远是鲜活的。
60后的我们,都记得"童年"这首歌曲,那句"盼望长大的童年"是实实在在的,儿时对春节的盼望也是真真切切的。
60---70年代是物资匮乏的时代,但记忆深处有关春节的点点滴滴却是香浓的……
每每回忆那种简单而充实的年味,那份其乐融融一直温暖着我的人生旅途。

(1)
记得从腊月二十四过小年开始,家家户户就忙活起来,那种忙碌的气氛好喜庆、好温情。那时虽然年龄不足10岁,就能够担当妈妈的好帮手,打杨尘,擦玻璃,贴年画,换上漂亮的床单,把简陋的家收拾的干干净净、焕然一新。为大人分担家务,是那个年代孩子的必修课。还有一个小小的心愿:帮大人多做家务,让爸爸妈妈更有精力做一桌丰盛的年夜饭,那可是我们盼望了一年的团聚大餐呀,那个饭菜飘出的香哟,,,甭提了!(那个年代的食品基本都是有机的)

记得每年的三十晚守岁的时候,把妈妈准备的新衣服拿出来摸了又摸,半夜时压在枕头下,睡在床上不翻身,怕把新衣服弄皱了,睁着眼睛数一、二、三,盼呀盼,快快到天亮……
初一一早,我们就被外面的鞭炮声噼里啪啦吵醒。打开门,哇:大人,孩子都穿上漂亮的新衣服,亲朋邻里拜年了!每个家里桌子上都摆着花生,瓜子,糖果,芝麻片,酥糖,长辈们拿出早已准备好了1角,2角、5角、花花绿绿的展新的票子发给小朋友们,嗨哟喂,别提心里的那个高兴呀……
每一个家里的大门都是敞开着的,每一个房前屋后,飞出都是大人们相互祝福的喧嚣声,孩子们欢呼雀跃的朗朗声。
拜完年了,男孩子聚在一起放鞭炮,捉迷藏,碰珠子,时不时丢几个鞭在女孩子身上,吓的我们……男孩的淘气仿佛历历在目;小姐妹们跳格子房,踢键子,跳橡皮筋,丢手绢游戏-----”丢手巾,丢手巾,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手边,大家不要告诉她,快点快点捉住她,捉住她”,童年的歌声言犹在耳。
就这样从初一玩到十五,---那真是一个清贫而快乐的春节啊!

(2)
记得10岁那年的春节初二,妈妈带我去乡下亲戚家拜年,主人给我们端上从柴火灶里刚出锅的热气腾腾的“点心茶水”(名为茶水,实则是一种习俗:来了比较贵重的客人,主人要做一个鸡汤里煮着各种肉丸鱼丸的“点心”茶水,按规矩客人只能“点点心”动一下筷子,茶水要留着主人为下一个客人“点心”,这是物资匮乏年代民间好客的风土人情),妈妈没有来得及告诉我这个,正值饥肠辘辘的我一股脑地吃着,妈妈就在桌子下用脚踢我,我以为是催我吃快点,全然没有抬头看妈妈让我打住的眼色,硬生生的把人家一碗连肉带汤吃了个底朝天,一点没有女孩子的矜持。虽然这个笑话被老妈经常说起让我有那么一点脸红,但那个鸡汤的香味哟,每次提及都要流口水……吃遍了地球村再也尝不到这个原汁原味的鸡汤,庆幸当年的我没有看妈妈的眼色。

记得1969年的春节,在我记忆中是最冷的一年----零下15度,大雪压顶,呵气成霜。那年随爸爸妈妈发配在涨渡湖“五七”干校,为了赶回城里过年,在雪地里走了30里路,我清楚地记得我对妈妈说:我到家第一件事是要用热水泡脚,那种刺骨的寒冷是我儿时一种刻骨铭心的记忆,也正因为经历了这样的寒冷,又使得这一年的春节过得格外的温暖而温馨:一到家后,我的闺蜜家人送来了热水让我泡脚,那一桶热水时隔半个世纪,每每想起心里仍然是热乎乎的。我闺蜜家的父亲早已不在人世,但这份温情永留我心间。这一年的春节我们就在妈妈所在单位税务局度过的,顺便帮妈妈单位过年看门。税务局那时坐落在举水河边,河面千里冰封。大年三十爸爸买了一件奢侈品回来-----“春蕾”牌收音机,除夕夜里,我们全家人围在火盆旁,一边听着收音机的样板戏,一边聊着天,我时不时隔着玻璃欣赏屋檐下的“冰豇豆”,喊着爸爸妈妈一起过来看,耳边不断传来爆竹声响。外面大雪纷飞,屋子里仿佛温暖如春……

73年春节当时在山区,应朋友之约去武汉过年,13岁的我身边还带着一个8岁的漂亮小女孩,兜里揣着20人民币,转长途车两次,到达武汉长途客运站后,我一手牵着小妹妹,一手拿着地址,穿梭在江城的大街小巷,终于顺利找到朋友家。尽管当时的基础设施和通讯不甚发达,但那个年代的纯真、透明、质朴真的让人怀念!
记得75年的春节,电影《闪闪的红星》上影,我们在区政府的二楼会议室先睹为快,那是比一顿年饭还要享受的精神大餐啊。饰演潘冬子的祝新运那双扑闪扑闪的大眼睛让人喜欢得不得了!潘冬子的形象成为一代男孩的偶像,从此,"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的经典旋律回响在大江南北。

记得1983年春节,我们家买了一台21吋的“日立”牌的大家伙,全家人第一时间收看央视首届春节联欢晚会直播,第一届的春节晚会的直播现场是那么简陋,主持人的服装今天看来更是土气十足,可是这台春节晚会喜庆的年味,在我们心中是永远的经典:刘晓庆青涩,淳朴的主持风格,那首《盼红军》虽然唱的不是很专业,却是声声入耳;王景愚的”吃鸡“哑剧,至今想起让人开怀;斯琴高娃的蒙古舞,依然就在眼前;猜谜语”镜子里面照着人“(打一字)、、、你还记得是什么字吗?


(3)
春节,是岁月年轮中的一幅浓墨重彩的画卷,是时代变迁的缩影和见证,更是人生沧桑的深深烙印。


春节 ,是大人过去的记忆,是孩子来年的企盼。

年年岁岁,岁岁年年,大人在春节房前屋后的忙碌中老去,孩子在春节的欢歌笑语中长大。一代又一代传承着不变的是:春节像一个纽带:一头连着亲情——让血浓于水的亲人回家团聚;一头链接着友情——天涯海角,五湖四海,左邻右舍,一声问候,一句祝福,正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无论人在何时,身在何地, 愿春节留给我们永远是美丽的记忆!

(图片均选用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