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辈们的身影并不遥远,遥望他们的背影,我们的心永远是热的!我们的血也永远是热的!在未来的日子里,《三岔口》必将与大家一道,在关怀中成长,在成长中奋进,在奋进中升华。——写在长篇小说《三岔口》前面的话
王明见
---长篇风物传奇小说作者王明见13673556198《三岔口》前言王明见和着新时代文化事业的春风,伴着新征程铿锵的旋律,迈着沉稳坚实的步子,她——长篇小说《三岔口》向我们款款走来!在这个百花竟放、和风熏暖、万木葱茏的季节里,在全国上下喜迎祖国71华诞之际,她——长篇小说《三岔口》向我们款款走来!《三岔口》有一副新鲜的面孔,她虽然是历经二十余年孕育刚诞生的婴孩,但她托身于文化厚重的中华文明,根植于风华绝代的中原大地,在羲皇女娲老子鬼谷子乃至说唱艺人身上汲取丰富营养,在奇异瑰丽的风物传奇中延续朴素的民俗文化……所以,她不是玄幻虚无的魔怪而是朴素纯真的刚逝去不久的先辈们的肖像画。当然,《三岔口》只是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上的小枝桠,画像也许不够好甚至可能失真,但我希望她是一位生命力喷薄的青年,从诞生的那一刻开始,她就将绽放自己的光华,用纯文学的光和热,直抵你心灵中最柔软的地方我要向千年文脉致敬,《三岔口》是河南地域文化的展示窗口:丘生冢芳草依稀,扶苏墓烟云茫茫,寿圣寺塔满目沧桑,神秘的老门潭碧波荡漾,古老的沙河沟通着淮河、大海……羲皇故都老子故里在远古时代就迎来了第一缕文明的曙光;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从这里佣耕起步,光武帝刘秀在这里留下神奇传说、大唐名将李愬从这里雪夜入蔡州与吴元济争雄,李自成在此征伐,刘邓大军曾在这里叱咤风云……这里多少次站在历史的转折点上;老子庄子陈胜李斯杨家将岳家军……这里孕育了多少影响全国甚至世界的文化巨人;这里是历史文化的富矿,但还有不少金子像曾经的“陈楚故城”“七孔骨笛”一样深埋在地底、藏身于典籍。我愿给广大文史研究者、爱好者留足空间,在交流碰撞中梳理早期共产党人在这里抛头颅洒热血闹革命的历史,叩问他们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在追寻根脉中树立起中国人、河南人、郑州开封洛阳周口……直至身边每个人的强大文化自信。我要向文学艺术致敬,新时代应该是文学艺术家的成长舞台。文学已死、绘画已死,众声喧哗中透露的是消费主义狂潮下的文艺困局,在严肃文艺饱受质疑甚至嘲讽的今天,我坚信文心不死,文艺永不会终结;我坚信越在社会转型、阵痛众多、梦想攀顶的时刻,文艺越具有慰藉人心、穿透人心的力量。所以,每一个正走在创作路上的人都是值得尊重的:尊重作家的每一个字,尊重书画家的每一笔线条和色块,尊重摄影家每一个按下快门的时刻……无论你是老是少,无论你成名已久还是初出茅庐,无论你身在庙堂还是身在草野,无论你在哪一个文艺门类,只要你在认真创作,我就愿真心真诚向你致以崇高敬意。我要向民俗民韵致敬,民俗文化是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汉风唐韵在这里交织,四方移民在这里杂处,河南民间处处散落着文化瑰宝。民俗不“俗”,民俗中有群众的真性情,有民间的大智慧。戏曲小调、舞龙舞狮、两鬼扳跌、龙灯旱船……那些传承久远的风俗,那些即将逝去的工艺,那些已经老去的艺人……我的文字里都会有他们的天地。我愿在“俗”中传递文明的密码,在“俗”中传递生活的仪式感和庄重感,我愿让大俗与大雅风云际会,尽显中原文化的光彩和体温。浩浩沙河水,朝宗于大海;巍巍大平原,旷达于九天。大原大水陶铸出河南人的浩然气魄,伟大的新时代呼唤伟大的新作品,愿《三岔口》是一块引玉的烂砖头,愿大家在文学道路上迈出坚实的每一步,走向广阔无垠的新天地!“浅草未能没马蹄”,《三岔口》写的是旧时代生活,是用粗浅的文笔向为新中国做出巨大牺牲的前辈们致敬。那个时代是黑暗的丑陋的痛苦的时代,但我们不能忘记那个时代早期革命者不被理解的孤独寂寞和为求真理求进步在时代三岔口做出的艰难选择,付出的流血牺牲。唯有不忘过去,才能珍惜新时代的光明和幸福,才能牢记初心使命,才能更有信心“撸起袖子加油干”开创美好的未来!“众人拾柴火焰高”,《三岔口》犹如一株小草破土萌芽,需要阳光和雨露的照耀与滋润,《三岔口》需要领导和广大读者的关爱与呵护,我热诚地期待大家的批评意见。
路漫漫其修远兮”,在未来的日子里,《三岔口》必将与大家一道,在关怀中成长,在成长中奋进,在奋进中升华。2020.2.9王明见宅于家中书桌前目录
1、神秘奇幻老门潭(引子)
2、古寺奇塔寿圣院
3、童子登塔逢奇缘
4、古墓幽幽思怆然
5、胡辣鲜汤美名传
6、一锅鲜汤惩凶蛮
7、鹅黄燕紫不相让
8、飞龙大战活阎王
9、高朋贵友满厅堂
10、蛟龙甩头虎啸岗
11、当年匪事说老蹚
12、飞镖秘技胸中藏
13、力挽惊马人称扬
14、大鹏展翅任回翔
15、清风吹得心敞亮
16、夜闯张明救人忙
17、春寒料峭水作冰
18、腥风血雨月不明
19、灭门惨祸血泪横
20、指地骂天裂长空
21、夜探沈家怒填膺
22、侠肝虎胆马云升
23、血玉宝珠夜更明
24、沈家大寨血流红
25、曾经魔怪遍地行
26、沈家庄一夕数惊
27、高门楼大厦将倾
28、俏鸣凤巧计报仇
29、勇赵六威慑群丑
30、赵飞龙身染重病
31、王长运回春妙手
32、陈大少逞凶街口
33、夺锦标一时风流
34、恶虎归山服群丑
35、端午劫血河并流
36、处匪窟高义千秋
37、王长运神医圣手
38、街角流落乞儿颜
9、志士仁人吕福全
40、雷公电母作寒蝉
41、磨刀练枪斗凶顽
42、一片伤心梦不圆
43、逍遥秋冷明月寒
44、土崩瓦解作云烟
45、陈规陋俗多牵绊
46、闹水英侠逐浪翻
47、空对石人泪不干
48、同甘共苦度艰难
49、苗老集上泪斑斑
50、安徽又见吕福全
51、凤鸣九天声名远
52、袖虎力服铁罗汉
53、三拳擂出天外天
54、风起云涌起异变
55、拼将热血斗倭蛮
56、铁拳钢刀扬国威
57、破锋八刀响惊雷
58、守护家乡不言悔
59、鸾凤和鸣比翼飞
60、碧血丹心照红梅(后记)
长篇风物传奇小说连载《三岔口》之一第一章、神秘奇幻老门潭举首气冲霄汉,扬眉壮志长空。风流人物今何在?常巷陌隐奇英。横槊挽长弓。齐鲁汴洛要道,梁宋吴楚要冲。东西南北群英会,孔老释道相交融,草莽亦英雄!中华神州山河璀璨,人杰地灵,自古就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国度。就说我们的老家豫东大地吧,她深处中原腹地,沙河、颍河、贾鲁河三川交汇,风清水秀、景色怡人、物产丰饶、地势险要。她襟带长淮,扼控陈蔡,东连三吴,南引荆汝。其水洄曲,其地平舒,乃梁宋吴楚正中,齐鲁卞洛要道。古往今来,南北货物在这里融聚交换,东西文化在这里汇合交流,兼容东西南北的吸纳聚集功能,形成了深厚的历史积淀。这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文道武功代有传人,各领风骚:人文始祖伏羲在这里制嫁娶、画八卦、教渔猎,开创中华文明先河;思想家老子以其博大精深的《道德经》启迪后人;哲学家庄子则以汪洋恣肆的神笔警喻来者;兵法鼻祖鬼谷子王禅在这里传道授业;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从这里走出“揭竿而起”撬动了历史前进的车轮;三国时从这里走出的一代枭雄袁绍与曹操刘备一起书写着时代风云……书归正传,传说发源于豫西鲁山、横贯豫东大地的大沙河中,住着一条聪慧善良的小白龙。小白龙喜爱豫东这片安宁祥和的土地,喜爱晶莹澄碧的大沙河,更喜爱大沙河两岸善良淳朴的父老乡亲,于是就在今商水县张明乡大沙河转弯处的老门潭(又名脑门潭、恼闷潭,被称为沙河豆腐腰上的肚脐眼,极言此处地势之险要)定居下来,为两岸百姓行云布雨,使两岸百姓安居乐业。也不知哪年哪月哪日,大沙河中不知从何处侵入一条大黑龙。这条大黑龙骄横狂傲、凶狠残暴,他想要赶走小白龙以便把大沙河变为自己的安乐窝,更可恶的是这条黑龙凶顽成性,喜怒无常,根本不容许小白龙行云布雨。因此他的到来破坏了大沙河的和平与安宁,沙河两岸连续百天滴雨未下,草木枯焦,遭到了百年不遇的大旱灾。善良的小白龙为了这片他所钟爱的土地,更为了两岸百姓的幸福安康,不顾自己身单力薄,与凶恶残暴的大黑龙展开了殊死搏斗。可惜他力气不足,多次战斗均不是大黑龙的对手,几次还险些丢了性命,于是就想请人类来帮助自己,以便战胜大黑龙,恢复大沙河的和平宁静!这一日晚,老门潭村那位开菜园的许老汉在菜园浇水,因天旱已久,井水也很难汲上来,望着满园将要干旱而死的茄子、豆角、黄瓜……许老汉连连叹气,心疼得眼泪都要流下来了——没办法,只能眼睁睁看着满园蔬菜枯死了!可奇怪的是,第二天早起他发现满园青菜都湿漉漉地喝足了水,在旭日照耀下精神抖擞地挺直了碧油油的腰杆,昨日的颓败萎缩之气一扫而光。“咦,咋回事?见神了还是见鬼了?”许老汉边嘟囔边狠劲揉了揉自己并不昏花的眼睛——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一连三天,菜地都是湿漉漉的,再也不见一片枯叶。许老汉心中疑惑不已:“难道真是神仙保佑!”他决定夜里躲在扫帚苗中看看是哪路神仙在帮自己浇菜。那夜正是满月之时,但见一轮圆月如冰盘般挂在空中。许老汉顾不上蚊叮虫咬,躲在扫帚苗中屏息凝气,静心观察,却未见任何动静。直到半夜时分,忽听一阵风响,风息处井口边出现一条白龙,龙尾插入井中,龙口中不断喷出水来,一会儿工夫菜地就浇了个透湿。那白龙将身一摇,化作一个白袍老者察看浇水后蔬菜长势。许老汉活了七十多岁,哪里见过这等神龙变化之事,心中激动万分,急忙一步从隐身处跳了出来,哆嗦着跪在小白龙面前磕头谢恩。小白龙连忙搀起老汉,把近来天气干旱原因以及与大黑龙交战的情形告诉了许老汉。许老汉道:“龙王爷呀,我们两岸百姓多年来有了您的照护才得以平安生活,乡亲们逢年过节不少为您烧香磕头,求您保佑我们风调雨顺。如今您有了危难,我们即使不要性命也要为您尽一份力,只是我们人类力量弱小,不知怎样才能助你一臂之力呢?”小白龙不由被许老汉的淳朴憨厚大为感动,他深施一礼道:“老人家,你们人类虽然力量弱小,但上天给予了你们智慧,你们不必妄自菲薄,人类的未来前景光明!请您老人家召集四周百姓,多多准备一些馒头包子等食物,再多准备一些砖块石灰等,明日午后,我将与黑龙决一死战。你们等到白浪翻起之时,就多丢一些馒头包子,使我能养足力气。待黑水翻上来之时,就多丢一些石灰砖块,帮助我战胜黑龙。”许老汉听罢,连连答应。第二日天刚亮,许老汉便早早起来走村串户召集四方百姓,依白龙吩咐准备馒头石灰等物。附近百姓感念小白龙恩德,男女老幼一起出动,早早地把东西备齐,专等二龙相争之时助白龙一臂之力。午时刚过,河水忽如开锅一般翻腾起来,水花飞溅,巨浪滔天,黑白两股水流互不相让,一会儿白浪压住了黑浪,一会儿黑浪又压住了白浪,两岸百姓惊心动魄,看得眼也直了。过了半日,白浪终于翻上来,水花飞溅处,河面上现出一个小山似的白色龙头来,岸上百姓齐声呐喊,纷纷把馒头包子等投到河中,那白龙饱餐一顿,又一头扎入水底去了。又过了一会儿,一阵黑浪狂涌,大黑龙也露出丑恶狰狞的龙头,众百姓呐喊声中砖块石灰如暴雨般朝黑龙倾泻下来。众人的呐喊声尚未止息,只听河水中震天价一声巨响,一股黑浪从河中腾空而起,那条被烫瞎了眼的黑龙一头向东南方撞去,把地面撞出了一条宽约三丈,深约五丈的大沟。这条沟就是如今豫东商水县张明乡境内著名的龙胜沟,沟西的村庄就取名沟西村,沟东的村庄即为龙胜村,以纪念白龙的胜利。且说小白龙取胜之后,在空中飞舞盘旋一周,向欢呼的百姓点头致意。迅即昂头振鬣飞入云端,降了一场透雨,然后又潜入老门潭河底,继续为两岸造福。而那条黑龙负伤离去后,直飞到如今的郝岗乡常社店村处一头扎入河中,再也未曾露面。据说黑龙眼中流出的鲜血把整个沙河水染得黑红一片,半月之后河水才逐渐澄清。后人为纪念小白龙功德,在老门潭河堤下建有白龙庙一座;为整治沙河水患,新中国人民政府在老门谭兴建透水短丁坝七座,彻底锁住了“闹水黑龙”——水患,并为老门谭留下了“人定胜天”的别样风景。公元2019年春,一众文人雅士畅游老门潭后曾吟诗赞美沙河老门潭风光:沙河九曲任徘徊,东风怡人野花开。绿波荡漾水鸟飞,青草摇曳蝴蝶来。老门潭边潭水碧,龙王庙里龙神白。镇水神牛千钧重,俊男靓女竞风采。最喜清明好时节,醉人香风拂面来!又有一首单咏老门潭傍晚风光:天赐碧潭风月多,春流神光鱼跳波。漫川彩霞流诗韵,一叶轻舟唱晚歌。鱼鹰船头浮潋滟,长篙舟尾舞婆娑。歌声惹得游人醉,坐拥星月满江河!我们的传奇故事就是从那条受伤蛰伏于常社店村寿圣寺古塔之下的黑龙开始的!就让这段传说作为我们这篇小说的引子吧!

◎征稿启示◎
*本平台招募金牌签约诗人、作家,文学艺术家,要求:
①作品质量第一;②留言不低于300人;③阅读量不低于3000;④赞赏不低于100人,投稿达到三次,每次特聘的投稿作品,必须是原创首发的新作。
*投稿及特聘金牌金笔作家诗人,文化杰出传承艺术家及文学顾问,各项目主编要求:
新诗三到五首,古诗词二到六首,小说1000~1500字,散文诗1000多字,民间故事1000多字,书画作品两幅。

编辑总部:
总编:霞满天
主编: 张馨予 副主编:陌上花开 山无棱
主审:临江独立
分类编审:水云间 暖阳 紫竹
顾问:光明乾坤 曹式清
总监:芙蓉沐雪 红剑
宣传部长:蓝克 心灵活水
运营管理:简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