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
文/王书民
过年,是多少次老生常谈的事情,说简单就简单,说复杂,还真不容易。
过去,人们过年,腊月初就开始磨面推磨子,或者套上牛拉磨子,磨点白面,过年蒸白面馍,当时的年馍是用菠萁放的,蒸的像座山,同时还有意识地用桃红点上红点,年馍要蒸得咧开嘴,那才叫喜庆,否则是失败的,年馍要吃到正月十五以后,有的甚至要长出红毛,绿毛了。再就是用轮磨子磨豆腐,磨好后就用布过豆浆,用豆腐架子摇呀摇,过完豆浆就开始烧锅,锅开后,就要把握住火候,用浆水,或用石膏开始点豆腐,这可是技术活,火候掌握的好坏,以及浆水或石膏的份量的多少拿捏到位,就快定豆腐的老与嫩,点好后,豆腐成形,就开始压豆腐,做好一座豆腐,有的人要辛苦一个晚上。

然后就是煮肉,孩子们等着大人煮肉,不停地问,煮好了没有,他们是等着啃煮的排骨呢!个个拿着煮好的排骨,不停地憨憨地啃着,等着排骨啃光,还不停地用舌头舔着骨子,真有点意尤未尽的感觉。炸馃子,更是个技术活,炸前一天,首先要好面,炸馃子开始,首先要掌握好火侯,把握好油温,再就是要把垛好的馃子要范一会,等馃子范好下油锅,要慢慢地下锅,等长起来后,四角帐起后,再翻一下,等两面金黄后捞出。一定要把握好油温,要不,炸出来的就是黑片片,馃子要两面金黄,肚子鼓起,才算成功。
其实,传统的中国年,是人们体会过年过程中准备年货的过程,辛苦而快乐,充满着对来年种种的希望和想往,他们不是想着吃到了啥,得到了啥,体味的是对年的念想。这就是年,红红火火中国年。
(图片来源于网络)

王书民,生于1972年12月,长期奋斗于农业科技一线,用笨拙的笔,倾听农家的心声,用心交友,以求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