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在大寒里
作者: 王德春
今日大寒,腊月廿九。
今年大寒竟如此亲密地接吻了年三十,如此近距离地深情相望年初一。据说这样的三节相连,本世纪也就几次,能赶上,也算一个奇缘。
早晨七点半,太阳微露祥光,不那么热烈焦灼,也不多么鲜艳绯红,只是透过远处的树丛,透过林立的楼群缝隙发出清冷的光。
摆地滩的小贩都起得早,八点之前已经把满车的货物摆放在即定的滩位上,谁还舍得放过年关这个天赐地发财机会呢?小黑媳妇学精了,她把昨天卖剩下的蔬菜、水果等不往家搬,就地直接放在面包车上,车门一锁,静待明天的生意。
路边滩又添了一份卖春联和黄裱纸的母女俩。我路过的时候她们已开了张,在嘘寒问暖中卖给一位老人一摞烧纸。我想这个女人一定是天生的精明人,你看,张贴的春联让世人看,焚烧的黄裱纸让冥间用,阴阳两通啊。
落寂的公园悄无声息,偶尔走过一两个晨练的人。自从静默到开封,从开封到阳过,公园彻底清静下来,跟褪去繁华的枯树一样,没精打彩,一派颓败的景象。公园东畔的湖水已结了厚厚冰,远远一望,明镜似的。今年小寒大寒不是多么的冷,假若是冷得不成样子,湖里的冰准得顺着缓坡向上爬。水这个东西应该是唯一一个违背热涨冷缩原理的物质――越冷它越涨。
大约是2010年的冬天,天格外冷,城北惠津湖整个3000余亩的水面结了冰。随着持续的降温,冰越结越厚,这时候冰开始爬坡,把水泥铸的半米高的防浪墙拱倒了,把泄洪闸上管闸门升降的20cm的钢筋丝杠拱歪了……可见潜移默化的力量之强大,可见大自然的力量不可抗拒。
大自然很奇妙。有人说月亮每年都在远离地球一点,若干年后我们会无月可览。不觉,抬头看了看天,好在这时一爿月芽仍然依稀可见,整好是日月同辉的好时段。有人说到2100年,北极圈内冰川完全融化,海平面上升,或许又是一场灾难……有些杞人忧天了,我不禁一阵暗笑。三年了,面对穷凶极恶的新冠,我们不是躲过这一劫了吗?当然也有没渡过此劫的。刘延岭大哥前一阵去世了,据说最终是白肺。他有时候拖着中过风的瘸腿,踽踽来到公园转转,见了面我们常常打趣几句。人活着不易,既然活着就要有信心。想到这,我特意脚下用了用力,步伐果然坚定了不少。
公园甬路两边的灯柱上,依然挂着彰显“弘扬好人精神,传递身边力量”的夏津好人。有几个跟明星照一样的美女好人,印象犹深,耳熟能详。如张莉莉、王媛媛、冯倩倩等,但不得几年的时间,每天都在复习这些面孔。不过有点好奇是,这些好人已经挂了好几年了,县里每年都在评选好人,好人不断涌现,也该把新的好人张贴出来,让这些老好人休息休息吧。前二天,浏览朋友圈,已看到今年新评选出的好人了。江山代有人才出,哪里也不概莫能外,况且昨天的好人不一定是今天的好人,今天的好人不一定是将来的好人。
走到公园北侧,小喇叭已在播放公益信息,意思是让农村的人购买清洁环保煤球。这个,我知道一些,好像推广这个东西已经十余年了。这项工作,每年都是做为一项硬性任务让乡村完成。为了老百姓的温暖,为了环保,县里也是操碎了心。
公园中心的小广场,纵横交错地挂了很多灯笼,彩带,旁边的树冠上还挂了各种色彩霓红灯,为落寂、萧瑟的公园增添了节日的气氛。
大寒了,只差一步就到年了,就到春天了。时光这么不经用,一眨眼,说着说着就来了。
抬头朝向太阳,沐光而行,清楚地看到街面上车来车往,行人川流不息,都涌动起来,活跃起来……

作者风采
王德春,山东省夏津县人,曲阜师范毕业。《首都文学》发表小说《黄职员的文学梦》散文《躬身的母亲》,山东《散文圈》发表《一次历险地旅游》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