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河故事(小说)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也是巧合。
决定写这篇小说时,我心里很紧张。因为我家乡有一位小说家已经写了几部中篇长篇小说都是以檀河为背景来创作的,我从他作品可以体会到很浓重的檀河情结。可以说檀河元素就是家乡元素,作为一个檀河人,我对家乡的感情一点也不比他浅,只是,我对乡土的研究没那么透,尤其是家乡的红色历史我只是一知半解,在这里发生了许多故事因时间久远,而变得越来越陌生。比如血战土堡,奇袭石壁岭,延祥阻击战。泉上的农民红军题材作者廖善金的《东征英豪》和鸿琳的《血师》都有触及。
这条檀河,发源于谢新和联群的几座山谷间,我的老家赤岭头的大窼庵也是其中一条支流,汇入泉上才叫檀河,但檀河的名气应该是明末清初的方志家李世熊“檀河精舍”而来,而今檀河依旧流淌,但李世熊已离开我们四百多年了。新檀河的故事发生在泉上土堡,自然与他老人家有关联。
言归正传,先将目光转向泉上土堡,这个土堡在数百年来,可以说都是泉上人的乃至宁阳人的庇护之地,清朝时期,社会治安不太好,经常会出现兵灾匪患,一遇上这事,远近的富人都拖家带口躲进土堡,等形势好些再返回自己家园。
话说这天土堡的李二狗赌搏又输了钱,没办法,只好又卖房又卖地,差点没把瞎眼的老娘给气死,哭啊骂啊都没用,赌瘾发作了,谁也做不了他的思想工作,甚至连老婆的首饰也偷出来当了,老婆一气之下带着李小二狗回了娘家,再也不回来。李二狗也不管,依旧天天泡在赌桌上,没多久,祖上传给他的几十亩地全败光了,除了菜园和偏僻的几分地外,几乎所有的土地都卖给了一户姓邱的长工。邱浩生多年来一直在土堡做长工,因为土堡的人十户就有八九户有地,自己侍候不了那么多,所以邱浩生帮完这家帮那家,省吃俭用,居然也积了不少钱。他不赌不嫖,很守本分,遇上李二狗的土地要出手,就主动买下来,结果,后来划成份时,李二狗被划为贫农,而邱浩生却被划为地主。幸而他没干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有几个恶霸地主还被政府镇压了。这便是败出的贫农,买来的地主的故事。
而政府将土堡的房屋和土地重新分配,李二狗重新拥有了房子和田地,搞得堡里的其他地主都对他有点羡慕嫉妒恨,二狗,你这败家败得好,要是你不败,凭你的家产和土地,好歹也能评上大地主,说不定命都丢了。
倒霉的邱浩生就有点沮丧,当初,他拣来的媳妇就反对他一直买田产,劝他留几个钱应急,可邱浩生说,有了田就有了钱,结果肠子都悔青了。刚刚到手的田又分给了别人,望着田间沉甸甸的压弯了腰的稻穗,他的心也是沉甸甸的。看来,这辈子就是受穷的命,再怎么折腾还是折腾不过命啊。
听说邱家媳妇姓杨,叫玉秀,是广东陆丰人,是随二哥逃难到宁阳的。当时日本人占领了广州,邻近的很多人为了逃难,四处散逃,来福建的很多。可惜逃难过程中,杨玉秀和二哥跑散了,一个人来到泉上,人生地不熟,语言又不通,饿昏在土堡的青石小巷中。邱浩生路过,把她给救了,先给她热了一杯红糖水,又拿出蒸好的红薯给她,吃完后,要送她走。杨玉秀连比带划的说“我不想走,我没有去处,大哥能收留我吗?”可是邱浩生也听不明白广东话,后来问走南创北的李金发,总算弄明白原由。李金发做过木工泥水,年轻时广东江西经常走动,见识也多。他问杨玉秀,几岁了,玉秀说十六了,当时邱浩生已经二十多了,当时父母遇上了土匪,被残忍杀死,他一个人躲到土堡,靠帮人打长工,干了十几年,也从一少年娃变成了壮小伙。在土堡挣得了一分家业。开始是租李二狗他爹的田种,他体力过剩,除了种租来的田,还常年帮土堡其他人家的忙,工钱也不高,活儿又干得好,大家都爱请他。这不,遇上李二狗要卖房卖地,他便今年两亩,明年三亩,竟然买下了十几亩。李二狗的房子只留了两间偏房,其它的左三间,右三间也先后卖给了邱浩生。真是世事无常,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邱浩生不再做长工了,十几亩地一个人折腾,也挺辛苦,还得请人帮忙……
李金发说“浩生,你有这产业,可是就差个屋里人呢,你看这玉秀,模样不错,要是留下她,来年生个胖娃娃,啥都有了”。于是,李金发做了个顺水媒人,帮助邱浩生把婚事办了。
邱浩生没有什么亲戚,倒是土堡的几户李姓人家都主动地来道贺,虽说场面不大,来了三五桌人,从此,邱浩生和玉秀就在土堡安顿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