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吕朋林
本篇就奇巧的对联之形式中规求变言数多样、语素单词化、不限词脉;运用诸般技巧之工对、多重对、叠字对、嵌名格、重现字等以及渊博的知识、深挚的感情内容细细道来。
作者撰写的对联,都是中规中矩的,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同, 声调相对,句尾字上仄下平。但他又追求形式的变化,避免单一造成的 枯燥乏味。我们只举三点。
一是言数多样。对联以五言七言为多,尤其七言,广祥先生的联也是这样。但他这部书的联里还有四、六、八、十言的,还有上下联各由两三个小句组成 的,小句的言数又是多样的,有3+7:~、3+5+7:~、4+7:~、4+8:~、4+4+7:~、5+7:~、5+3+7:~ 等等。
数字加号表示上联由某言加某言(如三言加七言)两个小句组成,“:〜”表示下联相同。例子不举,读者自可寻见。
二是语素单词化。药名自然是名词,由它们连缀成的对联,岂不成了千联一律呆板的一体词对联?但广祥先生有办法。他让组成药名的语素游离本词形成单音或复音词,这样就有了动词、形容词乃至虚词;再让这些词组成短语、句子不受原药名词界的限制,于是词性、结构多样的联句就出现了。
语素化的例子如:《善不是》小篇上下联的后一小句是“黑老头过街陈佛手/勤娘子行夜使君根,” “过街” “行夜”都成了动宾词组,“过”和“行”都成了动词;“使君根”这个名词里面的“使君”语素本来是官职名,但上联“陈佛手”是动宾组成的定中结构,于是“使” 和“君”也成了动宾关系。
再比如《化解》小篇“当道正香百劳舌/可离偏口双寄生”联 (“/”表上下联界,下同),“当道”和“正香”都是药名,但由于语素 词化并由于上下联的对偶,“当”和“可”成了能愿动词,同理,“百”和“双”成了对应的数词;再者,“百劳舌”这一药名的结构本 来是“百劳”加“舌”的定中复合词(取意于这种植物像百劳的舌头, 百劳是一种鸟),在联里它却成了 “劳舌”这个动宾词组前加状语“百” (古汉语数词可以直接做状语),整个联意是“担当道义,就不要怕上百次劳动唇舌去劝解人,可以远离偏向一边的说辞而使矛盾双方的人都得以安生”,正道出了矛盾调解员的工作意义与原则。
又如《虎年》联“冬术生藤旺梨草/春兰染菽香景天”,由于本联语境,“旺”和“香”不但都由语素成了动词、形容词,还都变成了使动用法。
三是不限词脉。最巧的例子莫过于《越南小吃》联“过街因预茶实/逐马列当粥香”,不但“茶实(惠)” “粥香”这两个主谓词组紧扣小吃主题,“逐马”和“列当”本是两个词(两个药名),在联里,“列”离开了 “当”跟“马”组成并列缩略词,再做“逐”的宾一求马列主义,遵循马克思列宁主义,暗指了越南国家的社会主义性。作者还用这两招造成了不少主谓词组、动宾词组、主谓宾句、连动句、连贯分句, 限于篇幅不展开谈了。
1.工对。作者诸联可以说都对得很工整,可以看前文举过的所有例子。其中“过街”和“行夜”不仅都是动宾,而且“过”和“行”都是表示空间移动的动词,连小类都一致却取自不可更改的药名!作者于联中数字对、颜色对、时令对、自然物对都是很擅长的。
再比如人名对:张国老升推着生药/徐长卿抹利通脉丹(人名亦药名《时论篇》)。虚词对:白泽孜然/蓬莪必也(《敢向》小篇截联)。
2.多重对。即不仅上下联相应的词对,本句中也有词对,形成了纵横斜的多重对应关系。如:“天雄石绿山和尚/水浚风兰海决明”(《亲善》),“天”对 “水”,“石”对“风”,“山”对“海”,但本句中,天山、石山、天石都成对,下联水海、水 风、风海亦然,斜线上天 风、天海、石水、山风也成对。如图:仅6个表自然物的字(单音词) 就造成了 15个对偶!
3.叠字对。既有普通词,如:信信/ 凌凌(是药名“信” “凌”的重置),也有拟声拟态词,如:唧唧/勾勾 (都是药名,)
4.嵌名格。如《缅怀陈香梅》“香仪戴胜英华库/梅片飞蓬玉果花”藏头嵌名;为黄玉香作序,“玉遂文章树/香通节骨风”藏头嵌名,“出象自然添品玉/穿针潇洒带花香”藏尾嵌名。
5.重现字。句内,对句重现的都有。如“山连复花/山哥早望;重阳柳树/水串重泽”(《旅眺》);“米面翁甘储裕米/瓜犀子续断稍瓜” (首尾复现,《自信论》);“天斗黄金楼;云连日及天“”罗絮/夜行胖大海;波扣/更生夜渡红”(《好个》);“千秋地旋花,水曲山青包蔽木/百部山苏木,天蓝地锦应春花”(《大帽山》)。这样的联有着回旋美,反复咏叹之美。
6.古氏书许多篇什的配图,也是颇具匠心的。譬如《果树》篇,就配自己修剪果树图;《农妇》篇,则是农村妇女插秧、扶犁的耕作图;“逃港”配图是三名男青年在密林小道中坐下来小憩,一边吃着干粮,一边还警惕地瞥着左方;除夕写的一篇则配有儿童贴春联的年画图;一些涉及真人实地的篇什,就配上真人、实地的照片;比较抽象的议论篇什,配上几幅水墨画和名人墨宝,以使读者怡情。总之给人以视觉美和形象感。
我在本文开头说古氏此书还有“渊博的知识、深挚的感情”的特征。特别是“深挚的感情”有专门小节,结语部分也要说到这两点,另外大家可以从阅读广祥先生的原书中发现这两点,特别是不同专业、爱好的人,会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识。总起来说,这部书涉及了文学、美 学、哲学、医药、政治、经济、法律、生态、农学、人文等等知识,说它是一本小百科全书也不为过。
那么,古广祥先生为什么要写这样一部奇妙而又务实的书呢?他又凭什么能写出这样的书来呢?我们要向他学习什么?
他写书是为了回馈。伟大祖国哺育了他,严父慈母培养了他,父老 乡亲帮助过他,诸多友人启迪过他,才能专业成就了他。他要回赠,要报答,要直抒胸臆,要与人民大众共享他的知识、技艺和见解,于是写 了这本书。
他凭什么能写出这本书?是因为他的阅历和素质。他少时在农村, 尝过艰辛生活,他渴望知识而奋发读书,成功后他不忘根本,发迹后他关心大众。退休后,广祥先生则有更多时间关注身边事、天下事,包括退休人都关心的休闲养生。
我们要向他学习什么?也写这样一本书?那不可能。因为起码我们没有广祥先生敏锐的政治眼光、清醒的经济头脑、广博的知识兴趣、深沉的家国情怀。而我们谁又有这些特质呢?有的人是博学之士却不关心政治,有的人是著名医师却不见得会写对联,有的是高官却于国学无知,有的发了财却忘了根本而只是一个土豪,有的心系国民却感觉知识才能不足。主要的,我们是要学习他的品格,学习他的求学精神、报恩意识、爱国思想、亲民作风。当然,我们也不妨模仿他的联作、文章而增加生 活的雅致和乐趣。也能从他表述的观点、抒发的感情、展现的才艺、传 授的知识中找到同感,受到启发乃至诚服遵循。这就是我的推介。
吕朋林,东北师范大学汉语史专业毕业硕士,北京大学汉语史专业博士,东北师范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