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的灯笼挂满了街头巷尾,宽敞笔直的水泥路向前延伸,道路两旁树木整齐排列,一草一木、一景一物与村庄相映成趣……临近春节,河洛嵩州大地处处洋溢着生机和活力,一张张笑脸荡漾出新生活的幸福和喜悦。
上级领导指出,“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自我省开展“治理六乱、开展六清、实施六提升、实现四起来”整治行动以来,河南省洛阳市嵩县紧紧围绕“六乱、六清、六提升、四起来”的工作思路,着眼群众期盼,引领群众思想,发动群众智慧,探索工作方法,充分利用村边、村中、村口闲置地、空闲地、荒废宅基地,打造一批“菜园”“花园”“果园”“游园”,建设一批村景驿站,美化亮化一批精品街巷,全面提升人居环境整治整体效果。
“四园”建设亮点纷呈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嵩县从打造“菜园”“花园”“果园”“游园”着力,推动人居环境从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转变,让美丽乡村焕发出新气象、新活力。
做好“四门功课”。为扎实推进“四园”建设,各乡镇组织乡村党员干部做好“四门功课”,即,走出去学经验、深研究摸村情、勤入户讲政策、畅言路集广思,分析工作难点及原因,制订工作策略和方法,细化工作分工,责任明确到人,为“四园”建设高效、顺利推进提供保障。
坚持“四个原则”。开展“四园”建设,坚持“四项原则”,即,宅权不变、群众自愿、树木留存、百姓受益,在拆除危旧房屋前,留下影像资料,村委会与群众签订协议,整治后的宅基地、宅基地上的树木等仍归群众所有;整治后的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归农户所有和管理,可扫码付价,增加群众收入;小游园由村“两委”组织公益岗进行维护。

抓住“一个主体”。“四园”怎么建,群众是主体,建设什么样的“四园”,用途群众说了算,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动员群众在房前屋后建设“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小游园”,在村组空闲地、房前屋后等合适位置围起竹篱笆、酸枣树篱笆,打造“共享菜园、果园”“农夫菜园”,明确村、组、户分包责任。荒废宅基地清理后,是新“建房”还是变“四园”,群众说了算,不再建新房的,村委干部带头,支持引导群众自己清理、自己使用、自己管理,改建菜园、果园和花园,充分激发群众的自愿自主性,乡镇牵头,村为单位,群众主体,自行维护,出台评优评先活动方案,定流程、定奖励,实现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目前,全县打造“一宅变四园”251个村2856处,“篱笆经济”269个村5635余处,
一举多效建驿站、造村景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如今,漫步嵩县乡村,这种存在于古诗中的田园风光皆可呈现。
突出重点建驿站。在湖山圣域路、嵩县爱你路打造一批驿站,同步在省道、乡道周边建设小驿站方便群众出行。驿站建设实现“六个有”。有比较好的景观和位置;有停车位;有村庄指示牌;有乡村市集,让群众把驿站作为卖农产品的集中地;有旅游服务,介绍乡村的旅游小景点;有厕所,有条件的一类驿站建有水冲式公厕,充分展现文化品位、旅游元素和服务游客“嵩县爱你”的理念。

村中“三地”造村景。结合驿站建设,充分利用村边、村中、村口闲置地、空闲地、荒废宅基地,群众自己设计规划建设村景,用村里的一棵老槐树、一个石碾、一个石磙子、一个石水缸、一个石槽、一个石墩子打造村头小景、村中小景,在全县推广村景驿站建设。目前,开展村景驿站建设的村253个522处。
“四位一体”扮靓小街小巷
人居环境整治跑出“加速度”,美丽乡村留住最美乡愁。2022年,嵩县采取“美化环境+改善设施+注入文化+突出特色”四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开启特色村、整治村、达标村、精品村街巷亮化,“美颜”升级街巷1000条,创建达标村105个,四美乡村10个,五美庭院10000户,农村人居环境实现从“局部美”到“全域美”、从“外在美”到“内涵美”、从“一时美”到“持久美”转变。
街巷打造产业化。在“治理六乱、开展六清”的基础上,结合休闲游提升乡村文旅价值,融合乡村特色文化,提升改造小街巷的颜值和内涵;融合一产、三产,将特色餐饮、休闲娱乐、非遗文化、体验旅游有机地结合起来,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和服务业,吸引消费群体,提高消费能力,打造“一村一景、一村一品、一村一个小集市”的小街巷,形成“湖山圣域、嵩县爱你”旅游文化的新名片。旧县镇东村利用“百年古桑园”,创建“旧县镇古桑文化园”,打造以采摘观光、休闲旅游、深加工三位一体的果桑产业体,实现果桑产业“接二连三”助推乡村振兴和文旅融合发展,加快乡村振兴战略步伐,全力打造嵩县精品乡村游目的地。
街巷管理精细化。在实施小街巷整治工作中,对基础设施、公共秩序、景观亮化、环境卫生进行全面提升,为特色街巷注入更多的文化内涵。通过粉刷美化立面、制作公益宣传、捆扎线缆、亮化街巷等措施,让小街巷面貌一新,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出行和生活环境。同时,探索实行“一巷一车一人”管理模式,通过“随手拍”,对小街巷村容户貌、环境卫生、乱摆摊设点、占道经营、店外经营、车辆乱停乱放等问题进行持续性、常态化整治。
扮靓街巷精致化。境整治无死角、全覆盖,常态化开展小街巷整治大会战,成立小街巷管理委员会,建立了“街长制”“户长制”小街巷管理网格,将保洁员、公益岗等全部纳入“街长制”网格,联合治理小街巷环境卫生和监督检查“门前三包”责任落实,开展“五美庭院”“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在小街巷整治改造中,从“空面、立面、地面”三个位面出发,全面改善小街巷线缆、建筑立面、占道经营、交通秩序四个领域的形象秩序。规划制定街头党建驿站,在驿站中摆放石凳、石桌,设置图书阅览、便民医药箱、雨伞租借、家政咨询、政务代办、茶水站等服务事项,在街头巷尾为居民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322个村、社区建立“有事 找我”工作机制,随时接受来电,解决群众迫切问题。全县制作“有事找我”公示栏6460个。

一方晴空,满目青山;一泓碧水,诗意栖居。如今,放眼望去,茂密的森林、蜿蜒的河川、悠悠的乡愁,构成了大美嵩县的幸福画卷。
生态宜居绘新颜,美丽乡村入画来。下一步,嵩县将以“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以打造“三大彩点”为载体,持续推进“生活垃圾治理、农村户厕改造、生活污水治理等三大重点,利用国开行专项贷款、专项债等资金包装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行动计,强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有效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品位,为建设美丽河南作出嵩县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