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明互鉴 与冲突》(六十三)
作者/三木秉凤(周凤森)

人类文明在各自发展中形成的势态犹如自然丛林之杂,用不同视野会产生不同的观望结果,若用西方“弱肉强食”动物世界规则看待丛林现象,则其结论是强势文明吞噬弱势文明,但若用东方“天人合一”的自然规则看待丛林现象,则人类各类大小文明犹如山川草木般欣欣向荣。我们必须明白一个道理,一种文明的消失并非是由强势文明所吞噬,而是这种文明失去了发展土壤而自行消失或转移,例如佛教文明从印度消失但转移到东土大唐。中华文明之所以五千余年绵绵不断,是因为我们民族文化中包含着“道法自然、以德配天、天人合一”的依道崇德思想,几千年来无论王朝政权如何更替,以太极文化引领的儒释道文脉几乎从未出现变更,当然“文革”除外。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逐渐实现,“文化自信”下的中华文明将再次熠熠生辉照亮世界,并成为社会主义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下最大的人类文明互鉴就是资本主义文明与社会主义文明之间的互补共荣!而非意识形态的对立。

社会主义文明与资本主义文明之间究竟有没有矛盾与冲突?当年北约集团与华约集团两大阵营的对立难道仅仅是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文明冲突”吗?人类文明冲突难道就没有调和的可能?未来人类的思想如何走向包容与和谐?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中关于科学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思想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以人为本”的道德社会,它以社会的和谐运转以及人类的公平公正作为自己的最终目的,财产共有其实属于共享经济的雏形,而人类社会的公正首先体现在社会资源的公正配置上,因此,共产主义社会以其社会资源按照“人的需要”进行合理分配,所以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前提是生产生活资料的相对丰富以及人类文明程度的极大提高,“产品极大丰富”和“以人为本”是“按需分配”的社会基础,而社会分工和资源配置都需要以人类道德的自觉性发挥着重要作用,人类社会的主要领域秩序不是用法治而是靠社会道德、职业道德、人文道德的自觉性在调节和维持,在共享经济中“人”是社会关系中心。资本主义社会是个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以物为本”的社会,它强调私有物权的不可侵犯以及物在交换中所衍生出的各项权利的保护,而物权及其衍生权利的保护需要法律这个外在的强制性工具,所以资本主义社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法治”社会,这与共产主义的公有制基础上的“德治”形成显明对比。资本主义社会中,物权以及物的衍生权利在某种意义上放到社会极高的位置,“以物为本”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契约和利益的交换基础。所以公有制和私有制,以人为本和以资为本,贫富两极阶级对立和经济共享按需分配,道德和法治,人权和物权,以“社会之人”为主义和以“资本之物”为主义,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在具体实践中的差异的显现。回顾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即华约集团与北约集团的五十年对立,也体现出了两种意识形态的不可调和,这是西方文化土壤中文明冲突论之渊源。

自大唐接纳世界各种文明以来,中国其实已经成为人类文明融合的实验地。而近一百五十年特别是从洋务运动以来,来自于西方两种不同意识形态文明落户中国之后,一种崭新的人类文明正在太极混沌之中阴阳冲和,这就是东西方文明大融合。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公有体制完美妙合,建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就是中国智慧在当今世界的体现,中国特色的优势是既坚持共产主义奋斗目标,又借鉴了资本主义的“法治”和“市场”理念为我所用发展自己,同时复兴传统民族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灵魂的精神基础!中国将从苏联传来的社产主义以及改革开放后引入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与法治精神与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有机结合而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由之我们巨烈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中庸与灵活,也更感受到中国智慧的超强与伟大。

东方文化的土壤中熏陶成长起来的黄色人种有着绝对的与众不同的智慧与才能,特别是从《易经》文化中脱颖而出的道学文化更是直奔哲峰。对于道学发展出来的术数应用学科,例如以《黄帝内经》为基础的中医学,以《孙子兵法》为基础的军事学,以“四书五经”为基础的的儒家经典的人伦学说,在医学,军事学,人伦学等领域大显神手,令古今学士兴趣盎然,甘之如蜜,欲罢不能。《孙子兵法》给我们所带来的是来自道学的本质性规律性的思考与应用,不仅体现在古代战场的厮杀声中,近代毛泽东领导的敌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印战争,中苏战争等等,一张一弛、一阴一阳的战争艺术在不同战争形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孙子之所以享誉天下,并非其军功显赫,治军有方,而是其为后人留下了一部军事巨著——《孙子兵法》。《孙子兵法》共十三篇,各篇既独立成章又相互联系,该作品内容丰富,结构严谨,衔接有序又浑然一体,是中国文人必读之书,也给人类留下了“不战而胜”的无穷智慧。

《 孙子兵法》又是一部军事战争大法,自始至终围绕一个“胜”字展开,从先胜到全胜,到不战而胜,从上兵伐谋到不战而屈人之兵,以最小代价取得最佳政治军事效果,达到完全胜利之目的是《孙子兵法》的战争指导原则。本书体现出了战争之目的是以战止战,以战争求和平。“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明君良将,警之慎之,不可不察”。慎之就是慎战,慎战并不是惧战,怯战,不战。慎战是孙子兵法要求战争决策者,一是不轻易发动战争,二是不打无准备战备,三是不打无把握战争,四是知彼知己,兵贵速不贵久,五是讲究战争的道义,正义之师,得道多助,六是以少拨多以弱胜强。

《 孙子兵法》在《计篇》中提出了决定战争胜负的“五事”和“七计”,“经之以五事”即道、天、地、将、法,而“校之以七计”即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通过比较“五事、七计”基本达到了未战而已妙算胜负的目的。但在兵法中“ 道”放在首位, 例如“主孰有道“即看谁的领袖更注重战争“道”义,因为“道”是天意的体现。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屈服敌国为上,武力攻破次之。最好的战争并非百战百胜,“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即不战而胜是好中之好也。若想不战而屈人之兵,则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即首先从谋略上胜敌一筹,让敌人从计谋上失分,从而产生畏战怯战之心,主动放弃战争之念,其次,通过外交谈判,解决争议,达到和平的目的。代谋也好,代交也好,都需要武力作为后遁。但用武力击败对手已属下策,而攻城掠地则是下下之策,因为得之一地,需要驻兵把守,战争的人力物力财力将逐渐分散,机动力量趋微,还会引起被占地区的民族的反侵略斗争而失去战争的道义性,蒋介石在解放战争初期犯下了攻城掠地分兵把守的错误,导致了整个解放战争的主动权丧失。孙子认为,“谋攻之法……以全胜于天下,兵不顿而利可全”,即不损兵折将而全胜于天下,是善用兵之人谋略所致。故知胜之道有五,“知战与不战者胜,知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意者胜,以逸待劳者胜,将有才而君令有所不受者胜”。《孙子兵法》之《作战》篇强调了作战物资准备工作的重要性,而兵法第三篇《谋攻》篇之结论则是“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第四篇《形》篇。“形”从字意看是显山露水的有状有体的外在态势。战争要靠有形的力量去战胜对方,军形,队形,阵形,敌我双方的指挥员,大都依据有形之示,排兵布阵,作出判断和发号施令。其实,战争的关键之点,不是战胜对手,而是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不被对方所胜。所以,一个战场上的一线大将军,其军事判断能力非常重要。“不可胜,兵力不足则守,可胜,兵力有余则攻。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神龙无形。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这叫奇兵天降。自保而且全胜,是守与攻的基本原则。善战者首先立于不败之地,其次巧妙布局,在关健时间,关键地点,集中关健兵力,以优势之强,利用有力地形,若决积水于千仞之谷,随形就势,以多胜少,吃掉对手。《形》篇的关健思想是“先胜而后求战”,不打无把握之仗。战前克服各种不利条件,形成完备防御体系,无懈可击,使敌人无隙可乘,无机可达,从而挫伤敌人战争取得胜利的信心,动摇其战争意志。然后等待机会,制定各种战争预案,一旦对方露出薄弱之节或纰漏,以雷惊风扫之势,致敌于“一棋不慎满盘皆输”的结果。这就是“先胜而后求战”,即已胜券在握了,战与不战已没有多少意义了。

不战而胜,不战而和,不战而定!未来中国若引领世界思想方向,必须走出“文明冲突论”的怪圈!中华文明若世界认同,首先东方文化要被世界认同,文化自信不仅仅是中华民族我文化自信,也是全世界的文化自信!当然军事战略能力、经济驾驭能力、外交说服能力必须当作文明后遁,以震慑西方帝国的各种不轨图谋。几百年的西方帝国扩张历史已经证明,帝国主义对其它国外民族是不讲民主与人权的,对于强势文明之压,一切手段包括军事、经济、外交手段等必须时刻准备着,因为东西方文明思想上的碰撞也许会体现在军事战略的“上兵伐谋”上。

第十八届“三木秉凤”杯网络征文再次开启新程,我们依然期待着天下正能正见正义的文化作品百川归海,我们期待着才子佳人再显风采,共同扛起用文化作品为中华民族文化建设增砖添瓦的历史责任!为了使本次活动达到理想效果,我们征文内容做出部分调整,现将征文事宜公告如下:
一、征文种类:
现代诗歌、古诗词、散文,小说共四类。
二、征文要求 :
1. 现代诗歌类限投3首,没有字行限制。
2. 古体诗词类作品限投3首。
3. 散文、书评、随笔、杂文等散文类作品各限投1篇,字数限定在1500—3000字以内。
4. 小说类作品,包括即微短小说,也包括中长篇小说的某一章节或选段,但字数限定在1500—3000字以内。
5. 戏剧作品征文标准参考小说作品。
6. 参赛作品必须原创首发,同届征文中作者向多个诗文类种投稿,只限领奖一次。
三、投递要求:
1. 来稿请发裸文,并注明“三木秉凤杯第十八届征文”字样,无标注者将视作普通来稿不予参评。
2. 附作者简介及照片一张,并将作者真实联系方式主动告与征文主编,以备联系,暂无证书及奖杯。
3.评奖结果公布只按投稿时微信网名,敬请作者不要轻易修改自己的网名。
4.一经投稿,不管是否获奖,除政治原因外,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主编删除。
四、征文时间:
5. 本届征文计划2023年1月1日起至 2023年5月底截稿。
五、征文与评审流程:
1. 主办单位组织成立征文及评审委员会,负责征文与评审。
2. 初选入围作品要求:
(1)文质优秀,思想健康,正能正量,坚决杜绝三俗文化作品入选。
(2)阅读量300以上者可入围三等奖以上等级,阅读量500以上即可入围二等奖、一等奖,特等奖范围。
(3)文章评审以文章质量为主,同时参照文章点击量量、尾评、打赏、阅读反馈等各种综合因素作出评定。
(4)征文的目的是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社会正能正义正道正见之文化作品,坚决拒绝三俗文化作品以及国内外各种负能文化作品列入候选。
(5)涉嫌购买阅读量点击量者,欢迎群众举报,我们一经发现,立即取消参赛资格!且永远不得参与本平台的赛事!
(6)特等奖由评审委员会以投票形式,从各位主编推荐出点击量高,且质量好的文章中优中选优。征文评审结果将在网络中公示七天!公示内容包括获奖作品序号、作品名称、作者笔名三个部分。
(7)为了鼓励广大作者书写出优秀文化作品,弘道承德,我们特别设立了优秀奖、鼓励奖各二百名,从阅读量未满三百但已满一百的优秀文化作品中择优挑选。
六、奖项设置:
特等奖1名:奖金5000元。
一等奖5名:奖金600元。
二等奖30名:奖金200元。
三等奖200名:奖金50元。
优秀奖200名:奖金20元。
鼓励奖200名:奖金10元。

投稿主编:希望之梦
微信:yangrrong123
邮箱:1628586637@qq.com

【世界大同文化传媒】由三木秉凤先生建,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
在中央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为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三木秉凤团队于2017年 2月正式创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该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以文化自信促文化复兴,以文化复兴促文化繁荣,以文化繁荣促文化大同,以文化大同促世界大同。
三木秉凤老师带着一支草根文人组成的编辑团队在征文领域走过了六年,在这充满传奇色彩的17届征文中,每个获奖者的奖金都来自他个人倾囊相授,而他又是为了什么?为了中华文化的复兴与繁荣,这是中国文人践行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的真实写照。在利益至上物欲横流的的世界大背景下,在道德滑坡与诚信迨丧的今天,三木秉凤老师能带领一支网络文化团队,无畏艰险,逆袭而上,只为文化发声,只为文化复兴,只为文化昌盛,同时又让更多的征文者,能在中华5000年的文明沃土与文脉传承中,感受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傲与伟岸,以身作则去弘扬正能正量,传播优秀文化,启迪宇宙智慧,这就是大爱无疆的中华文人典型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