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甑山之殇
——萧大诗人笔下描绘的清朝初年甑山之貌
文‖吴雷
萧企昭(1638年-1670年),字文超,清代顺治丁酉年副榜贡生,湖北汉阳人;系明末清初知名文学家,著有《客窗随笔》《性理谱》《暗修斋稿》《再笔》《杂笔》等书。
清代迈柱《湖广通志.卷五十二人物志》中有记载文字这样写到:先生博学多才,名动公卿,尤其是得到相国熊赐履的青睐并最为器重。
清代纪晓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九十七》中,也详细记载着:萧企昭所著录的多部作品,纪晓岚对其著作赞赏有加。
萧企昭因家居汉阳,因此常常会通过水路途经汉江之邻的汉川县城——甑山。
他曾写有以下这首甑山诗——
《汉川归舟即事》
买舟东下背江城,天渺寒鸦阵阵鸣。
远树淡烟空寂寞,前船炊火半分明。
甑山雪影侵愁鬓,涢口风波阻客程。
两岸流离鸠鹄辈,归人遥望不胜情。
据《同治汉川县志.卷十四》可查:“顺治二年乙酉汉川大水,七年庚寅汉川地震,八年辛卯汉川地震,九年壬辰汉川大水,十一年甲午大水,十二年乙未汉川雨雹大水,十三年丙申大风,十五年戊戍汉川大水,十六年乙亥大水。”短短的顺治一朝十余年这个期间,汉川一带频发天灾,再加上明末清初之际的匪患,使得汉川县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困境。
正如诗中描述的甑山上的积雪与老翁鬓边的白发一样过得是雪上加霜。诗人借用甑山之凄凉雪景的描绘与映衬,将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在这首“归舟诗”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大有一展报国之志的雄心,可惜天妒英才,先生于三十三岁如日中天之时便英年早逝,令人痛哉惜哉!但先生的英名却能其荡气回肠之诗章,青史留名,流芳永久。一如甑山上的青松翠柏一样成为永远鲜活、有生命的文字!
【责任编辑 胡采云】


作者简介:
吴雷,男,七零后;始终以一颗求知的心致力于荆楚文化的探索和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