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破五 驱穷神 迎财神
□ 刘彦强
我国的年俗,最重要的节日有腊月二十三的祭灶,腊月三十的除夕,正月初一的春节(元旦),正月十五的元宵。但我今天要说的是现在人们不太重视但却有点特殊的破五。
正月初五,又叫大年初五,关中人称这一天为“破五”。五,谐音同“恶”、同“污”,同“仵”,同“误”,总之是个不吉利的数字,前面加一个“破”字,即为破掉这些不吉利,去祸纳福。
如何去祸纳福,就是在正月初五这一天同时有进行两个完全相悖的活动,驱穷神和迎财神。驱穷神是辟邪去祸,迎财神是迎祥纳福。一驱一迎,爱憎分明。
一.驱穷神
穷神是谁?就是打坐在一家主屋大梁上的太公姜子牙曾经的老婆马氏。
民间传说,姜子牙没有被周文王发现之前一直很穷,是十足的一个倒霉蛋,做任何生意都只能赔钱。比如到朝歌城里卖面粉,吆喝了多半天没人买,好不容易等来个老太太要买一撮面粉打糨糊,口袋打开了还没称呢,商王带着打猎的马队冲了过来,面袋子踢翻了,踩烂了。马队过去了,他想把散在地上的面粉拾起一些,偏偏又吹起一阵狂风,把面粉吹了个干干净净,你看,够倒霉的吧。这倒霉蛋的老婆马氏是个厉害角色,如何忍得住倒霉蛋无休无止的倒霉,整天家非骂即闹,说这姜子牙“没有本事”,“放屁都是呲撸子”。最后实在忍无可忍,就闹离婚,姜子牙无奈,于是一拍两散。
离婚之后的姜子牙就离开伤心之地西行,入函谷,进关中,沿着渭水钓鱼谋生。后在宝鸡市的潘溪被周文王发现,从此成为周人的太公望,帮助周文王、周武王父子灭了商纣王,建立了周王朝。成功之后,姜子牙按照三教协定在毕郢原上筑台封神,很是风光。这个时候马氏找到了封神台,要和姜子牙复婚。这个时候已经是姜太公的姜子牙叫人端来一碗水泼在黄土地上,然后把碗递给马氏,说“你能把这一碗水收起来我们就复婚”。这当然不可能,但马氏还是苦苦哀求姜子牙,不对,应该是太公看在夫妻一场的份上,“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比海深”,无论如何也应该照顾照顾她,走个后门当一路神仙。姜太公实在被缠得没办法,又不想开后门,于是就封马氏为穷神。
电视剧《封神演义》中的马氏与姜子牙
民间说法,这个穷神马氏缠上谁谁就受穷。姜子牙离开马氏之后才发迹。于是,人们就在正月初五这一天驱赶穷神。
送穷神之说曾见于大文豪韩愈的《送穷文》。这位八代文宗说,“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凡此五鬼,为吾五患”,所以要“送而走之”。这位文宗把“穷神”不称之为“神”,而是“穷鬼”,可见内心是很憎恨“穷神”的。但不管对“穷神”怎么憎恨,大知识分子嘛,说话总是比较平和,客客气气,不是赶走,而是“送而走之”,心平气和的送走了吧。但老百姓就没有那么多雅量,驱赶穷神就有些斩尽杀绝的恨意,行事也有些淋漓尽致的快意。
破五这天关中各地最常见的是吃饺子。以姜太公发迹之地关中西府为例,旧时吃饺子有个讲究,就是在包饺子时须点一枝香,在那盛饺子馅的盆上边绕去又绕来,然后才包饺子。这是为什么?民间的说法这是将五种穷鬼(神)赶拢了来,聚在馅子里包将起来,煮熟了,吃掉。这样做,不只是赶走“穷神”,而是要将“穷神”剁碎吃掉,很有点”食其肉寝其皮”的狠劲。西安咸阳与东府各地民俗虽有不同,但吃饺子的意思是一致的。
除了吃饺子之外,还有一些地方也兴破五吃搅团。西府的陇县是全县都吃搅团。做搅团是把面粉洒在开水中用擀面杖不断地沿着一个方向搅,与上面点香绕馅子盆转是一个意思,说是要把所有的穷神穷鬼都用这糨糊般的食物粘住团住,然后吃掉。地处关中中心的咸阳市彬县,淳化县,在正月初五这一天也吃搅团,彬县人说是“吃穷饭,除穷根”,淳化人说”糊穷坑”、“填穷坑”。用搅团这样的食物来糊来填倒也适当。
除了吃之外,就是“赶五穷”(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的习俗。破五那天鞭炮从每间房屋里往外头放,边放边往门外走。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一切妖魔鬼怪都轰将出去,让它们离我们远远的,越远越好。尤其放“二踢脚”(两响),称“崩穷”,把“晦气”、“穷气”从家中崩走。腊月三十到正月初五以前,一般是不允许搞卫生的,也扫扫地,但只能在屋里扫,垃圾只能先放在屋里的拐角处。特别是大年初一,不能动扫帚。可到破五这一天,就要彻底大扫除。等到垃圾扫出大门,扫到一个角落,便也将鞭炮从屋里放到了屋外,于是拿来一个极大的爆竹,放在那垃圾堆上,点燃了,轰隆一声,仪式完毕。人们说:这下子,一切穷气穷鬼都给赶跑了!放炮赶“五穷”风气在全国都是一致的。
从破五的民俗看得出来,所有的神中,这个在丈夫穷困时离开的穷神马氏是最为招人嫌的神了。怪不得“贫贱夫妻百事哀”的诗句那么深入人心。
不过,站在马氏的角度想想,这马氏也够糟心的:“我有什么错?不就是个想追求自己的幸福嘛,至于这样让人驱赶?”
二.迎财神
与糟心的穷神马氏相比,人们最欢迎的的神就是财神赵公明。破五这天,人们在驱赶穷神的同时也接财神进门,企盼财神给全家带来好运。商家尤其如此。
那么,财神,何许人也?
财神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比较流行的有文财神比干,武财神关羽,但无论是正史还是民间传说,都找不到这两个人能带来财运的根据,做财神显然不够资格。至于其他,我们不说也罢。
我国民间最为认可的财神是赵公明。根据《封神榜》所载,财神姓赵名朗字公明。陕西周至县人,先在昆仑山(即今之秦岭,又叫终南山,秦之前名为昆仑山)中学道,他的师傅是截教的掌门人通天教主,学成后法力极为高强,是三圣之下三大高手中排名第二的人物。在封神英雄榜中,赵公明性格豪爽大气,为人十分仗义,但却错误的听信面目长在背后永远向后看的申公豹的游说,认为姜太公等周朝将士有侮辱截教的行为,于是就应商朝军师闻仲之邀下山助纣为虐,与革命的周武王为敌。因武力高强,法力无边而曾打败多路神仙,后被名不见经传的散仙陆压用七箭书破了法力,很不服气的屈死在商朝的军营中。有一部秦腔戏叫《黑虎坐坛》,唱的就是赵公明被打死后灵魂“放大声哭奔到封神台前”的故事。

按照《封神榜》,赵公明被封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并统领“招宝天尊萧升”、“纳珍天尊曹宝”、“招财使者陈九公”、“利市仙官姚少司”四位神仙。因为这四个部下专司迎祥纳福、商贾买卖,负责财富转移,职责都与钱财有关,因而赵公明被奉为财神。
据道教传说,赵公明本为终南山人,自秦时就隐居深山,精修至道,功成之后,玉皇大帝封他为"正一玄坛元帅",简称"赵玄坛"。这与封神榜略有不同。
旧时财神庙和各家各户所供的财神,其尊容颇凶,乌面浓须,怒睁圆眼,头戴铁冠,一手执钢鞭,一手捧元宝,身下还跨有黑虎,故又有"黑虎玄坛"之称。
有意思的是,在赵公明的的四位部下中,陈九公与姚少司原是赵公明的徒弟,随赵公明在峨眉山罗浮洞修道,赵公明被陆压的七箭书钉倒之后,为救师傅前往周营抢书,被杨戬、哪吒杀死,他们成为赵公明的部属自然应该,但“招宝天尊萧升”、“纳珍天尊曹宝”生前都是赵公明的敌人,用落宝金钱抢走了赵公明最重要的两件宝贝,为陆压后来用七箭书钉死赵公明奠定了基础,而他们也被赵公明用铁鞭打死。按说这两位与赵公明应该是死对头,但死后却成了赵公明的忠实部属。看来,神仙们还是心胸开阔的,生前拼命厮杀,死后握手团结,这就叫“一死泯恩仇”。
旧时民间习俗,正月初五,各商店开市,一大早就鼓锣炮仗、牲醴毕陈,以迎接财神。清人顾铁卿的《清嘉录》中引了一首蔡云的竹枝词,描绘了苏州人初五迎财神的情形:"五日财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时酬;提防别处迎神早,隔夜匆匆抱路头"。"抱路头"亦即"迎财神"。
财神公明正直,为什么要提防别处迎神早呢?
民间有一说法,谓赵公元帅因逞强而招致身死封神,所以成神后变得性懒而散淡,一年中仅在正月初五那天走下玄坛骑上黑虎转转,而且是随意出行,说不定去往哪一家,所以大家都在此日赶早鸣放鞭炮,焚香献牲,想抢在前头迎接他。不过也有人打听到这位尊神的生日是农历七月二十二日,因此并不在初五扎堆拥挤,而是改在"财神寿诞日"悄悄备办盛大祭品,通过祝寿的办法行贿走后门,指望财神收礼后多方照顾 。如今常在商家铺面店堂里置有或大或小的"财神龛",平日仅电子香烛高火低明,但至每年的农历七月二十二日就悄悄地摆上了四菜一汤,这便是为财神祝寿了。
赵公明只有一个,加上四员下属也只凑成了一个巴掌之数,每年他们能支配的财政收入总是有限的,想发财的人却又那么多,胃口又特别大,供不应求是明摆的。而且,有些人自己慵懒而不努力,却总想发个利市招财进宝,于是苦苦向赵公明祈求磕头,弄得赵公明极不好意思。于是在自己的神龛前贴上一副对联,
只有几文钱 你也求 他也求 给谁是好
不作半点事 朝来拜 夜来拜 教我为难
这样看来赵公明这个财神也不是好当的。
赵公明既然变得性懒而散淡,不愿意出门,四个部下也忙不过来,于是便有了冒充财神或财神部属,就像今天有人冒充某某领导或领导子女一样骗吃骗喝骗财的骗子,久而久之,大家习以为常,由此导致出一幅新的风俗画——"送财神"。
旧时每逢正月初五之日,贫民乞丐三五结伙,戴起面具,扮成财神班底,热热闹闹的到商号或财东门前敲盆击碗,号称给财东"送财神",也叫"跳财神"。主人不敢得罪财神,当场送上钱币饭菜酬谢。如果哪家不给或者给的少,这些人便在你家门口或店铺前闹个不停,徒惹围观者哂笑,倒不如破费一点,快把这班"活财神"送走完事。
穷光蛋扮活财神,商人不用起早抢财神就能有人送财神上门,这出充满讽刺意味的街头闹剧,倒也稀里糊涂的给破五习俗增添了不少额外的情趣。但现在这样的情趣已经不见,起而代之的是某些人的单独行动,时间也不一定是初五,而是任何时候都可能利用手中职权,或者假冒手中有职权而向商家伸手讨钱。一些商家也误以为这就是财神上门,乖乖的送上各种礼物以求照应。正所谓与时俱进,时移俗易、推陈出新咧。
民间素有一种说法,就是财神从不照顾打工种地的穷人。传说某天土地神和财神走到一起,土地神批评财神嫌贫爱富,总是“给肥猪身上贴膘”,土地神说:“诸神始祖太上老子言,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你赵公明是人之道,取不足而奉有余。就没有资格做神仙。”
财神觉得很冤,他说不能怪他不照顾穷人,因为穷人没有富人的的思维,再照顾也不会发财。土地神不信,说穷人再不会思维也不会愚蠢到有财不发的。财神就说我们当场实验。
实验的办法是财神在一群推着独轮小车的打工仔前面把一袋金元宝撒在独木桥上。这伙打工仔走到桥前时就打赌比赛,看谁能闭着眼把车子推过桥。结果大家都闭着眼稀里哗啦的过了桥,尽管金元宝颠了车轮,绊了双脚,他们也没有人睁眼,过桥之后还抱怨骂道:“那个缺德的,给桥上撒了那么多石块,把人脚都碰疼了。”
财神指着这些人对土地神说,“实验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你看,这就是穷人,给钱都不拾。”弄得土地神无话可说。
传说终归是传说,不足为凭。但近两年确实从一些媒体上看到很多与这个传说中财神的观点一致的理论,那就是所谓“富人的思维”与“穷人的思维”之别,大意就是富人能够抓住任何发财的机会,穷人对发财机遇视而不见。
我不知道这些所谓的专家学者是不是受了这个传说的启发才发明这样的理论,我只想说,他们真把穷人看成是傻瓜白痴了!
三.财神休妻
看民俗年画,土地爷有土地婆,灶爷有灶婆,龙王有龙婆,就连玉皇大帝身旁也有个王母娘娘。诸神皆有老婆,唯独财神是个独身。为什么?
民间流传有"财神休妻"的故事:
某年有个穷人穷得无路可走,就当了叫花子讨饭。这一天路过一座古庙,进庙后,他什么神仙都不拜,单单摸到财神爷像前叩头不止,祈求财神爷赐财。赵公元帅见是一个叫花子,心想你不但没有供品,连香烛都不点,还来求财?你真以为我手中的大权是白白使用的?于是闭眼不理。可叫花子心中想的正相反,他认为财神既然是“照”公明的,应该知道富人不愁吃穿,求财何用?穷人才需要钱财,所以一定会救济穷人,便不住地拜。怎奈何财神就是不睁眼。这时,财神娘娘动了恻隐之心,想推醒打瞌睡的财神夫君,劝他发善心给这叫花子一点施舍。可财神爷不理睬,打了个哈欠又闭上了眼睛。虽然是财神娘娘,可财权在夫君手上,夫君不点头,怎么好将钱赐给叫花子呢?娘娘无奈只得取下自己的耳环戒子扔给了叫花子。叫花子突然感到神龛上有物掷下,一看是一副金耳环一个钻戒,以为是财神所赐,急忙磕头,连呼"叩谢财神爷爷"。财神爷闻言睁眼一看,发觉娘娘竟将自己当年送她的定情信物给了穷叫花子,气得大发雷霆,就将财神娘娘赶下了神龛。自此以后,财神没有了婆娘,于是也就再也没有一个穷人是拜了财神而发财的。
财神是否因此休妻我不知道,以人心度之,也许是财神有钱,被更年轻更漂亮的女人傍大款傍上了,于是休妻又娶,但又不敢公开隐情,只好单身上神龛了。即使财神不想休妻,也架不住那些求财者的色诱!你看看,很多有权有势的“财神”,还有那些跟着“财神”发了大财的人,不是纷纷都换了老婆,或者是“老婆基本不用”,外面偷偷养着小三、小四甚至于小N个情人么?
2018年2月20日星期二初稿,2023年1月17日修改
作者简介:刘彦强,笔名憨子,陕西咸阳人,高级教师。从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近四十年,为全国知名政治教师,曾在各类教育刊物发表教研论文180余篇,主编出版《青少年心理行为咨询》丛书、《中学思想政治课学习指导》丛书、《学习心理学》、《坡刘村志》、《草根憨语》等书,并主编或参编多种教辅读物,有杂谈散文以及诗词散见于多种刊物。
纸刊投稿敬请点击征文链接https://m.booea.com/news/show_2954259.html&&share=15960254093&
🍀🍀🍀🍀🍀🍀🍀🍀🍀🍀🍀🍀🍀🍀
纸刊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