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扇底汇风云 乱世红尘识丹心
文/杨君
明朝末年,随着李自成农民起军攻入北京,崇祯皇帝在北京煤山上吊身亡,吴三桂引清军入关,中国历史再次进入了一个最紧要的关头。同时随着剧情的发展,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在人们中间流传,一个个传奇英雄或卑鄙小人被人们不断颂扬和不遗余力地加以诅咒鞭挞,这其中就有桃花扇的故事,剧中人物是侯朝宗,李香君,杨龙友,马士英,阮大铖……
侯方域,字朝宗,河南商丘人。祖父侯执蒲,是明朝的太常卿。其父侯恂做过明朝的户部侍郎,后升任户部尚书,在朝中都是正直耿介的大臣。侯方域自幼随家乡名儒倪元路学习经书诗文,聪慧过人。崇祯十六年(公元1644年),他来南京参加会试,成为复社领袖。在此期间,他抨击阉党,议论朝政,遍交江南名士;指点江山,评品人物,风流倜傥,雄视当世,其时他才二十二岁。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名士自有名士的风流,名士亦多情。一天,他来到秦淮河畔散步。眼前烟水迷离,画舫如织,诗情画意令他不忍立即离去。正在这时,媚香楼主人李大娘发现了他。见他风度翩翩,俊雅风流,毫无当下许多青年人的鄙俗浪荡之气,眉宇间自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壮志豪情,便一下子想到了李香君。
李香君,又名李香,是李大娘用自己多年积蓄建成的这座秦淮河畔媚香楼中的当红歌妓。李香君自小在李大娘身边长大,由于李大娘的亲手调教,琴诗歌舞书画,无所不精;而且人品与李大娘一样,十分豪爽仗义。李香君自幼亦聪颖过人,长大后更是出落得人见人爱,虽然个儿不高,但娇小玲珑,秋波流转,眉眼生辉,自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与风韵。因为娇小香艳,又十分惹人怜爱,人戏称她为“小扇坠” 。除此,还有一样,香君虽为歌妓,身处媚香楼,但若平时客人到来,却只陪笑卖艺,从不涉淫滥腐俗。只盼有一天能遇到志同道合之人,脫籍与他喜结良缘,白头偕老,举案齐眉,共度今生。
侯方域见李大娘眉目慈善,言语可亲,知她是媚香楼主人。干女儿李香君,人品高尚,色艺俱精,居于媚香楼中,尚未觅得可意之人。便急欲跟随李大娘去媚香楼以一睹香君风采。当他怀着好奇而又仰慕的心情走进香君的房间,只见香君室内陈设清雅,香气馥郁,与一般青楼毫无相似之处。李香君笑盈盈地请客人入座,递上一杯清茶。侯方域便如与故人重逢,轻松愉快地边喝茶,边和李香君闲聊了起来。正好墙上有幅画,名为《寒江晓泛图》。画子上雾雪迷蒙的清江之上,一叶孤舟荡于江心,意境悠远淡泊,给人以清寒空灵之感。画上还题有一首诗:
瑟瑟西风净远尺,江山如画镜中悬。
不知何处烟波叟,日出呼儿泛钓船。
“挺好呀,敢问香君姑娘,此诗画乃系何人手笔?”
(图片来源于网络)
侯方域不似那般粗俗无聊的客人,他用温柔的眼睛看着李香君,毫无调戏之意,十分赞赏和感兴趣地边欣赏边问。李香君略带羞涩道:“见笑了,这画本是小女子涂鸦之作,诗也是小女子随口吟成的,不足为道,如有不妥之处,还请公子多加指教!”
“皆是您所作?”
侯方域竟然难以相信,这么年轻的女孩子,能作出这么好的诗画来。若不是勤学苦练,心性特别敏慧,是万难作出的。不觉油然而生敬意,便道:“姑娘有如此之才,确实难得,若得闲暇,我倒想求得一幅,悬于壁间,朝夕欣赏,陶冶性情,倒强似大家名人,倍感亲切!”
听如此说,香君十分高兴,便道:“若不嫌弃,小女子箧中正有一幅,刚请人装裱好,也是随意涂鸦,不知能否作为相赠之礼?”
当下香君便让李大娘将那幅画取出。这画的是一个山水斗方,题为《嵩山高隐图》,装裱精致,用笔简练,气象浑厚,韵味生动,完全不像出自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女之手。侯方域接画在手,反复揣摹,十分欣喜,连称“好,难得,难得!”临别时,无物相赠,略加思考,留诗一首:“绰约小天仙,生来十六年。玉山半峰雪,瑶池一枝莲。晚院香留客,春宵月伴眠。临行娇无语,阿母在旁边。”
一个绰约美少女,一个英俊美少年;一个阆里仙葩,一个美玉无瑕,皆人才出众,情感深长。短短一次见面,已相互倾慕;一番言语交流,眉目传情,已互吐心声,把对方看作了人间知音,只恨相见太晚。“高山流水识知音,谈画论诗见真情。”从此,在秦淮名艳李香君的心中,众多翩翩佳公子,却只有复社首领侯方域。她已暗暗下定决心,一生一世跟定他,是水是火永无悔。而与此同时,在多情公子侯方域的心中,也早把住在媚香楼里的这个灵秀的江南女儿看成了他心中的唯有。愿今生今世无论走到哪里,身处何境,都会把她珍藏在心底!
(图片来源于网络)
然而,李大娘告诉侯方域,他要娶李香君,她打心眼里满意、高兴。可是,这不能算完,他得很快拿出一笔“梳拢费” 来 ,其数目还不在小处。所谓“梳拢费”,就是他必须拿出一笔钱来,为她赎身。侯方域听李大娘一说,立刻傻了。因为他这一次是到都城来考试的,身边没带多少钱。
几天中,为“梳拢费”的事,侯方域急得团团转。正没着落处,没几天,一个人却把钱给他送来了。这个给他送钱来的人是谁啊,原来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好友杨龙友。原来,侯方域的好友杨龙友,这阵子也在一直关注着侯方域与李香君两人婚姻大事的进展,一听说“梳拢” 要钱,很快就给他送来了。
有了钱,“梳拢” 成功,杨龙友就催促侯方域赶快迎娶李香君。侯方域也怕夜长梦多,略作准备,便和李香君双双走进洞房。是夜,侯方域沐浴着秦淮河两岸醉人的花香,簇拥着香艳的李香君,感到自己此时该是多么幸福的人。可是,当天快亮时,侯方域忽然猛地坐起身,对熟睡的李香君叫了一句:“不对呀!”
“什么不对?”李香君吓一跳!
“梳拢费呀!”
“梳拢费?”
“对,这梳拢费肯定不是杨龙友的,杨龙友没有钱。”
“那会是谁的?”
“阮大铖!”
侯方域没猜错,这钱可真是阮大铖送给他的!阮大铖,一提起这人的名字,当时可说是没有人不知道。他本是魏忠贤的同伙,阉党的成员。自魏忠贤倒台,他被赶出朝廷,削职为民,可仍贼心不死,一心想东山再起,却受到了复社骨干成员陈贞慧、吴应箕等人的激烈反对。他知道侯方域为人正直,现在又是复社的领袖,和陈贞慧、吴应箕是铁哥们,便想通过侯方域,制止或减缓他们以及其他复社成员对他的攻击。
“不成,摔锅卖铁,也不能要这老贼的钱!”
(图片来源于网络)
侯方域披衣坐在床上,攥拳切齿,果断地说。李香君也极为气愤,决定卖掉自己的首饰,拿出这些年仅有的一点积蓄,再求求众姐妹,把钱还给阮大铖。
李香君发动众姐妹,好不容易把钱奏齐了,可当把钱还给阮大铖时,阮大铖却恼羞成怒,骂侯方域不识抬举。他咬牙切齿,暗暗骂道:“既然如此不知轻重好歹,那就休怪阮某不客气,这厢有礼了!”
说这话不久,阮大铖通过拉帮结派,当上了南明小朝廷的兵部尚书,东山再起,大权在握。没几天,便勾结马士英,一面气势汹汹地将陈贞慧、吴应箕逮捕入狱,一面发布通缉令,四下追捕侯方域。侯方域无奈,只好忍痛与李香君诀别,投奔在扬州坚持抗金的民族英雄史可法。在与李香君分手之时,侯方域和李香君依依惜别,将一直带在身边的镂花象牙白绢面宫扇送给了李香君作纪念之物。扇子上还系着侯家祖传的琥珀扇坠。天上的月亮凄清地照着深秋的大地,更在秦淮河弥漫的烟雾里洒下侯方域与恋人分离时的旧恨新愁与点点热泪。

(图片来源于网络)
侯方域逃了,阮大铖把仇恨和报复的快乐集中到李香君身上:将她作为一份厚礼,转嫁送给淮阳督抚、佥都御史田仰为妾,此人这次给弘光小朝廷从维扬漕运米粮而刚刚立了大功。
迎亲的队伍吹吹打打地来了,李香君不得不佯装答应,可在临上轿之时,她却冷不防地从梅香楼上跳了下来。她要以一死报答侯郎,以一死以示气节,表示对阮大铖一伙的鄙视和仇恨!
李香君盛装浓艳地躺在梅香楼下的院子里,犹如一枝静美的秋叶。她脸上嘴边都是血,一试已然没了气息。阮大铖们赶紧走了。谁知李香君命大,强烈的爱和正义感支持着她渐渐苏醒了过来。杨龙友痛心地站在李香君身边,见她苏醒过来,怀里仍然抱着侯方域送给她的那柄绢扇,扇面上贱满了血迹,像桃花一般艳丽。不禁灵机一动,赶紧让李大娘从楼上取来一枝李香君尚未用过的毛笔,把血迹绘成花瓣,再稍加描绘,添上枝叶,在扇面上又题写了三个字:桃花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桃花扇以血绘成,是那般精美,那般艳丽,它是李香君和侯方域爱情的见证,也是阮大铖一伙罪恶的见证,历史的见证!
听说李香君又活了过来,阮大铖听说了,又来找到她,强行将她捆绑入宫,送给弘光帝做妃子。他要永远拆散李香君与侯方域,一来作为报复,二来把她送给弘光帝,作为自己向上爬的资本。到了这一步,李香君算是什么也没有了,侯郎不知身在何处,生死未卜,幸而朝夕相伴的还有这把用鲜血染成的桃花扇。她现身在宫中,就仅是为此而活!
阮大铖、马士英一伙,醉生梦死,弘光帝也只顾玩乐。不久,清军攻破南京,弘光小朝廷很快迎来了自己的末日。城破之日,弘光帝逃出宫外,不知去向。在慌乱中,李香君和宫妃们四处逃散,遍地硝烟烽火,她好不容易跑到秦淮河边,媚香楼早已在火海中化为灰烬。现在,她已经没有落脚之地,心里一急,竟一下晕了过去。等她苏醒过来的时候,已经是在苏州她的朋友卞玉京的家里。原来是她的老师苏昆生救了她。
由于过度思念侯方域,又经过这么多的打击和折磨,李香君现在的身体极度虚弱,且已染上了肺病。苏昆生十分同情她的遭遇和现在这可怜的样子,便毅然北上商丘,寻找侯方域。可他这里才走没几天,李香君便病情加重,眼看不久人世。她让卞玉京替自己剪下一缕青丝,小心翼翼用红绫包好,与桃花扇绑在一起,交给卞玉京,请他转交给侯方域。留下遗言:“公子当为大明守节,勿事异族,妾于九泉下,铭记公子厚爱。”
世事多变,人心也像天上的云,此一时,彼一时。多年后,进入清朝的侯方域,为了生活,讨个一官半职,参加了顺治八年的乡试,突然想起李香君的遗言,十分愧悔。为了不负香君所爱,他修了一座楼,名曰“壮悔堂” ,并著《壮悔堂文集》以明志。李香君地下有灵,可含笑无悔矣!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姓名杨君,又名杨群,安徽省六安市人。近年创作小说、散文、随笔等文,见于《分水岭》、《皖人春秋》、《首都文学》、《胶东文学》、《三秦文学》、《作家视野》、《老丫文苑》、《湘西美文》、百度《百家号》等文学网站微刊、纸刊。编著《古代名人传奇百人经典》由北京时代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
【老丫文苑 :创始人】
陈艳丽,女,汉族,吉林松原人。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 ,《华夏诗词文学社:社长主编》江南诗词协会会员。作品有诗词、散文、小说《老丫》。经常发布在《江南诗絮》《都市头条》《北方都市文化》《松原日报》《松花江》《温馨微语》《艺苑百花》《大江诗社》《巴马文化社》《中国爱情诗刊》《花花上酸菜》等报刊与微信公众平台。



金牌主播朗诵热线:
传奇: 13436847700
智昊:13756148336
阿桂:13943822385
天乐:13991678287
(备注: 作者可以选择您自己喜欢的主播老师为您朗诵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