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育圃寓言(连载2)
文|毋东汉
一村三名
终南山北麓有个小山村,它名叫杨家村,原来叫柳家村,还叫杨柳村,一村三名,名不见经传,地图上没标。
清同治年间,回民起义失败后,部分兵卒因无经费,沦为匪患,沿山一带见人就杀。柳家村有柳氏弟兄五人率众自卫,反击失败,壮烈牺牲。县令给村口立碑,表彰柳氏五壮士,栽五棵柳树以示纪念。村碑上铭刻:柳家村。后来又有人说柳宗元曾来该村住了一宿,粉墙留诗,故事颇完整,成为又一村名来源。
柳家村有个财东杨员外,乃一方绅士,他觉得村名应叫杨家村;临死时,他对儿孙们说:“咱家是大户,全村九成田亩姓杨,村名应该叫“杨家村”。我因此死不瞑目。”儿孙皆表示为此努力。杨员外的儿子、孙子想尽千方百计:说呢说不过,柳家有碑有树;打也打不过,柳家子女多。尤其是有纪念碑、村碑、五棵柳树在,村名难改。
杨员外第四代孙名叫杨盖天,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回村创业、办罐头厂,竞选当了村长。杨盖天态度和蔼,见人不笑不说话,该叫哥的叫叔,该叫叔的叫爷,威信直线上升。他提出“要得富先修路”的口号,全村积极响应。柳家居住村口,修路必经之地。杨盖天来到柳家逐户做思想工作。
杨盖天说:“要得富,先修路,这五棵柳树挡路,正好伐了修桥栏杆,折价,加倍赔钱;把柳家这旧屋拆除,全部盖成三间三层砖楼。石碑字迹不清,换成新碑,将柳家众弟兄支持修路的壮举刻在碑上。柳家每户再发一万元的生活补助。”柳家众弟兄一听,名利双收,纷纷签字画押。
杨盖天先发了生活补助,捂住了柳家众弟兄的嘴。然后挖树砸碑另盖新楼。拆旧屋时发现老墙上有柳宗元真迹,但难以保留,只好照拆不误,连拍照都顾不上了。
柳家人乔迁新居,对杨村长感恩戴德。杨盖天召集村民大会,冠冕堂皇地宣布:“咱村旧貌换新颜,公投改村名,或叫杨柳村,或叫杨村,或仍叫柳村。民主决定!”
公投结果,百分之九十的人投赞成票:“杨家村”。其中杨家的佃户后代投赞成票,柳家众弟兄多数人也投赞成票。
杨家村村长杨盖天又组织人编写《杨家村简史》,印了三百册,每户一册。村名起源只一句话:“杨家村因杨员外家为大户而得名。”
柳家众弟兄读《杨家村简史》,个个心中五味杂陈。拿着村史去乡政府质疑。乡政府文化站站长说:“村名来历要有文字记载或文物佐证。”到后来,乡政府折中调解,村名暂定为杨柳村。地图上仍标为杨家村,绘图人进村了解过。
柳家众弟兄理屈词穷无证据,这才懂得啥叫“历史虚无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