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姐姐家的鱼塘
文/岚鸟
眼下正是藕带上市的时节。一盘又白又嫩的藕带,或清炒或香辣,都是城里人的最爱 。
姐姐家有一片鱼塘,早年也是养鱼的,由于鱼的行情不好,农业税赋重,生产成本高,生活得很艰难,便将鱼塘转给别人,自己在武汉卖菜为生。这几年农村形势好了,便返乡重新经营鱼塘,改种莲藕。每到收获季节,姐姐、姐夫总会给我打电话:“现在藕带出来了,你们来弄点藕带回去吧!”“现在正吃新鲜莲蓬,你们回来吧!”这鱼塘成了她的骄傲,也成了我的向往。
今年五一过后,我和妻子一起回到老家洪湖大同湖。妻子从小在城里长大,对农村的事儿都很好奇。鱼塘自然成为我们重点要参观的地方。姐夫骑着电动车,姐姐坐我们的车,向湖边驶去。在我的记忆里,这段路程是不短的,以前步行要花很长时间。没想到,水泥路一直修到了湖边,很快就到了。下车后,我们边走边聊,姐夫用手指着前方说:“前面这一片就是你常常念叨的肖家湖,现在全挖成了鱼塘。”
站在自家的鱼塘旁,他得意地向我介绍他是如何经营的。他说:“你别小看种莲藕,门道还不少。我这块鱼塘有二十亩,我把它分成二块。一块专门用来摘莲蓬、挖藕,一块专门是踩藕带,养鱼、养虾的。”他又向我介绍如何养鱼、养虾,又如何销售他的产品。他说:“我把虾就近卖在镇里,莲蓬、藕带送到新堤(县城)卖,那边销路好。我的藕带、莲蓬又好又新鲜,比别人的卖的好。”
“到新堤卖,方便吗?成本呢?”我问。
“方便的很!比如这藕带,我早上踩,忙的时候还请人,然后送上通往新堤的交通车,那边有人接。比起多卖的钱,一点运费不算什么。”姐夫回答。
“一年产值能搞到多少?能有多少收入?”
“反正吃了喝了,一年能落个大几万块钱。闲时,我还可以做点别的,也有些收入的。”
姐姐说:“现在农村好了,只要人勤快,饿不死。在我眼里,到处可以来钱。你看这鱼池周围,种么事收么事。莴苣,黄豆,豌豆,葱啊,蒜啊,尽管不是什么大钱,但总可以卖点钱哪。”接着她拉高了声调:
“这鱼塘是我的聚宝盆,金不换!”
她得意地笑了,我也高兴地笑了。
接下来,姐夫开始踩藕带。他穿上用防水布特制的衣服,下到没胸的水里,腰上用绳拖着塑料水盆,到还未展开的荷叶处,弯身手脚并用,荷杆藕带一并勾起,然后分离,将藕带放入盆中。他边踩边说:“只有荷叶还没展开,下面的藕带才是嫩的,如果荷叶展开了,下面的藕带就老了。”我和妻子都很兴奋,说:“你先保留几根不要分开,一会儿让我们看看藕带是怎么回事。”
尽管我出身在农村,小时候也到湖里摸过鱼,挖过藕,但从来没有踩过藕带。所以长期以来,我一直没有搞清楚藕、藕带以及莲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一次,有实物标本,就非常清楚了。
从植物学上来说,藕是植物的茎,荷是叶,荷杆是叶柄,莲是果实。藕带与藕同源,藕带可以发育成为藕。农村有一句谚语:“三月三,蛇出洞,藕出簪”。农历三月三,已经是春分前后了,气温变暖,有利于藕的生长。我们看到藕带的前端,有一个“包”,这就是“簪”,它是植物的生长点,在泥底下生长极为迅速(有的藕带长度超过一米五以上)。长到一定长度,这个“包”会分裂,它的一部分向上生长,出泥出水长成荷杆荷叶,一部分(结头处)发育为根系,另一部分还是“簪”(生长点),继续在泥中向前推进,如此反复。当气温降低时,生长缓慢,变得短而粗,就成藕了。
我们踩了藕带,又从水中网袋里收了一些鱼和虾,在鱼塘边的田埂上采摘了一些豌豆、葱和蒜,回到姐姐的家。姐姐的家原来在村里,新农村建设后,村里的房子拆了,政府给了一点补偿,加上家里积蓄,在镇上买了一套二手房,一百五十多个平方,三房二厅,房大厅大,宽敞明亮,厨房卫生间一应俱全。外甥在县城工作,还有一套小两居室。与十年前相比,已经是天壤之别了。姐姐说:“你不用再为我操心了。我没有想到会有今天,虽然冇得么积蓄,但饿不死的,我还有退休金,日子会一天天好起来的”。我为她高兴,但不知怎的,心里却酸酸的,眼睛有些湿润。
吃罢晚饭,已是暮色苍茫了。漫步在小镇的街头,空气新鲜,和风送爽,心情舒畅。和我当初离开家乡的时候比,小镇已有相当的发展和规模。眼前的小镇,温馨祥和。街道两旁店面明亮,人来人往。广场上音乐声响,和城里人一样,大妈们跳起了广场舞。看到眼前的一切,耳边又响起姐姐的声音:“日子会一天天好起来的”。是的,日子在一天天好起来!我为家乡的发展和姐姐的幸福而高兴。这时,我又想起了此前和一位老师的相遇。他正在编一本反映家乡人杰地灵、发展变化的书。书中拟编一个我们这些在外人士的名录。在家乡一部分人看来,我们能走出乡村,在外发展,便是成功,便是荣耀。今天在我看来,一切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养活自己的人,一切能对社会有所贡献和服务的人,都是成功的,光荣的,都是值得尊敬的。我向姐姐,向家乡的父老乡亲致敬!
作者简介:
赵南仿,笔名岚鸟,湖北武汉人。有一颗永远年轻的心,喜欢文字,有散文、诗歌和歌曲等作品见于报刊和网络平台。全国粮食系统《粮食人之歌》词作者,该歌曲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成就展粮食行业展区目录。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截稿日期:2023年3月30日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