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酒陶然万古杯
文/图 谢建林
2021年5月12日16:56时,单位摄影兴趣小组组长赵一霖在微信群里发布信息,安排5月16日开展党建历史专题摄影活动,指定集合地点为北京陶然亭公园南门。
陶然亭于清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时任窑厂监督的工部郎中江藻在慈悲庵内所建,题亭额为“陶然”。它与安徽滁州醉翁亭、湖南长沙爱晚亭、浙江杭州湖心亭统称为中国四大名亭。5月16日,星期日,农历辛丑年四月初五中午,我从地铁北京南站出站,徒步走出小巷,穿越地下通道,跨过南护城河,赶到陶然亭公园南门口时,已经超过了集合时间几分钟。
我在摄影微信群里发言询问:“都进园了?”想家回复:“来晚了,没找到组织”。我说我刚到陶然亭公园南门。jenny想家在微信群里喊:“先到的能不能发个定位?”向往春天随即发了一个陶然亭慈悲庵的定位。慈悲庵始建于元代,林则徐、龚自珍、秋瑾等爱国志士常来此吟诗抒怀;“五四”运动前后,陈独秀与钱玄同、刘半农等相约“与君一醉一陶然”,雪中在陶然亭兴游雅谈,畅饮听琴,他们展望新文化运动和《新青年》的前景,寒意全无,如沐春风; 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高君宇、邓中夏等革命先驱也曾在此从事过革命活动,商讨中国革命前途。
我看到公园指示牌,按照前往陶然亭慈悲庵的方向走过云庵桥,一拐弯远看,右侧栅栏外的花坛内,紫色、红色、白色绣球花竞相怒放。一帮人对着绣球花在拍照,走近一看就是“组织”上的人,段晓辉老师正在指点同事选取拍摄绣球花的角度和错落构图。我们分别各自打上了招呼。
北京陶然亭
我们想进慈悲庵和陶然亭去瞻仰革命先驱的光辉事迹。走上前去,台阶前用一米线远远的被拦住了,两名山西籍保安在值守着。我们不能上去,只能远拍其外景。据了解,为庆祝建党一百周年,庵亭里面还在紧锣密鼓重新布展,要等到完工后再对外开放。
我问:“高君宇的墓在什么方位呢?”保安说,高君宇和石评梅他俩夫妻的墓就在中央岛,他指了指方向,说:“在那前面,从这里向左拐、向右拐都可以前往瞻仰。”
我不解的问:“他俩不是没有结婚吗?”
这位保安坚定地说:“他俩已经结了婚,在高君宇病逝后三年,石评梅才害病死了。我们山西人还不晓得。”
我问:“高君宇是山西人?”
“高君宇、石评梅都是我们山西人。”
是的,高君宇是山西静乐峰岭底村人,年仅29岁;石评梅是山西平定县人,生命还不满27岁。我早先在读《石评梅散文选集》时,被石评梅一生短暂而诗文情挚所感动。“五四”运动落潮期,她在友谊上找到了自己感情的寄托点,成为高君宇生命中最挚爱的女性,他俩经常在陶然亭并肩漫步。同高君宇的爱情,使这位中国现代女作家中生命最短促的石评梅,其人生变得无穷的凄美和空前的灵绝。
高君宇、石评梅雕像
我们走过中央岛上的风雨同舟亭、佳境牌坊,瞻仰了高君宇烈士墓以及他与石评梅的雕像。想家用手机查了一下资料,轻轻的念着:“高君宇,……中国共产党和共青团的早期领导人之一,五四运动时为北京大学学生会负责人。1920年与邓中夏共同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当选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二、三届中央委员……”高君宇曾就读于北京大学,他紧紧跟着那个时代,成为代表当时最先进思想的弄潮儿,被李大钊所器重。有一次,他在返京探望石评梅的途中,特意在天津看望了邓颖超并转交了黄埔军校周恩来给她的求爱信,促成了这一对革命伴侣。高君宇一心想着党的事业,他本来就有肺病,经常咯血,在率领工团军与发动叛乱的反动商团激烈巷战时又负伤,紧张艰苦的战斗生活使他的身体更加孱弱,然而,他在北京住进医院后,病情稍有好转就一再要求出院工作。
高君宇的墓碑上镌刻着碑文:“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这碑文原是高君宇生前自题相片的几句话,却是石评梅手书的。石评梅在“色香俱足的蓓蕾”年华,便“萎谢在萧瑟的秋风里了”。她在孤寂凄苦中,抱着高君宇的墓碑悲悼泣诉:“君宇!我无力挽住你迅忽如彗星之生命,我只有把剩下的泪流到你坟头,直到我不能来看你的时候……我们的生命并未死,仍然活着,在无限的高处创造建设着”。
我们一行还拍了醉翁亭、鹅池碑亭、百坡亭、林木花草水等,一路拍摄一路畅游,寻找美,发现美,把美尽收心底。
这次一同参加陶然亭公园党建历史专题摄影活动的有:段晓辉老师,双锐、子坤,汪洋,向往春天,乐婉儿,坤,阳光,本想家等十余人。正是:
风雨同舟佳境在,
死生携手赋高梅。
鹅池飘渺千年迹,
亭酒陶然万古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