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平阳近作选(2022)
雷平阳
昆钢印象之二
世界溃败的声音
有时候根本不是什么声音
而是黄昏时有人割草,草上的光
被割走了
草还在那里
我:人物之一
写诗时我总想抹掉以前的风格,
但抹不干净。我努力的去成为另一个人,
但还是虚弱的这一个,并且无法还原。
我:虚构了自己所有故事的思想温度,
把真实分切成无法缝合的碎片,把假象凝固为白银。
为天空种上茶树,给星斗浇水。
无视烈火在马厩和墓园中点燃、失控,以及退隐于
宗教之后用烛火与柏香自焚的猎手。
——没有陷阱可以困住诞生于陷阱中的人。
伟大的文字也并非世界最终的善。
我:每天坐在家门口,
观看巨石和巨浪从街道上轰隆轰隆地滚过。
我:人物之二
身边有狼的影子。我能找到它的
短缺之物,并在影子的终点把狼找到
宝丰半岛上,扑满灰尘的金合欢、铁皮船、钓鱼人
都有其不同的短缺。水冲击石堤又被石堤推回去
发出瓷罐撞碎的声响,龙王庙翘檐上飞离的鸟
松枝从我体内抽走,也是短缺之物在召唤
无法完成事物短缺之物的统计表
但我知道:狼、金合欢、铁皮船、钓鱼人、水
鸟儿和松枝,为我所缺又非我所有
他们早于我,像少女早于圣母
暴力早于亲善,爱早于不爱。在伦理与逻辑
两种关系都一团乱麻时,断塌的石桥
早于污水中的月亮,结局早于开始
彼岸早于故园,而短缺之物也许全都封存在狼眼的
后面。当狼的影子围着龙王庙疯狂飞转的晚上
宝丰半岛因为龙王塑像的消失而寂静异常
——是“消失”加大了短缺之物的
品种和总数?是狼找到了化身并隐藏了
自己具有的普遍的象征性?是时间把它凶残的本性
转移到了人的行为之中?三个问题像三条作为景观的
铁皮船,红油漆写了编号,倒扣在水够不着的地方
哦,回答问题的人继续提出问题,导致
无用的铁皮船数量暴增,仿佛每天都有
一支虚拟的人马或狼群将搭乘它们
这也就引出一个问上帝的问题:“要去哪儿呢?”
古老的答案没有显现在向下的船底之上
那些在船底上看见答案的人,他们的死亡
早于多盐的海水,背叛早于思想
苏格兰内海之一
没有袭击过人类的风暴是青色的
它们互相袭击,像神与神在人类找不着的地方
展开没有死亡的战争——也可以称为狂欢
风暴与风暴几万条巨蟒那样扭结在空中
肉欲即使在神话中也配得上闪闪发光的
专门用来陈述的语言。同时奏鸣的音乐
不是尖叫,是海啸。天空的冰山崩裂而下
倾倒在海里,海水的深度因此向上升起了很多
我是在巨蟒走空之后来到这儿,虚空的海天社会
遗迹即是新创,没有一样东西可以从其他东西那儿
发现自己,而自己也不可能将自我固定在
某处、某形、某时。我看见的,你明天就看不到
被命名的石柱、海沟、岛岬,命名的人
已经把奇观悉数带走,什么也没留下
——我是这儿相对恒久不变的一位。从清晨
到暮光弥漫,我感觉自己已经访问了
几百个地球,每走错一步,又会进入新的地球
地球一个套着一个,大海一片套着一片
天空一块套着一块,我死死地套着自己
整整一天,没让身上掉下一种骷髅
苏格兰内海之二
孤峰全部被拉平,群峰也是。曲线
之于平阔的世界产生不了救赎,除非世界
将以巨浪滚滚的形象隐身于大众哲学
我出生在悬崖,在风中的一枚失控的气球里
长大,成为老人。但看见风浪的发源地
同样风平浪静,内心顿时深感不安
就像阅读一本冗长的黑暗之书
读到最后一页——看见
一百个月亮悬挂在一棵枯死的菩提树上
炸鱼之二
死亡的作品——是从超自然世界平移
而来?如果是,这条被油炸得露骨的鱼
它游不回去了,即便我们
把它投放到圣水池中。生活表面上波澜不惊
但当你认真地盯住某些细节,入神地辨析
它的超自然,比单独的超自然世界
更极端——死亡发生,灵魂被死死地箍在
死者身上,哪儿也不准去了
得死在一块儿。再生之门已然被堵掉
而拓边的人就站在身边,向你传达的却是
远方的消息:地平线被击退,隐形王国已经从黑暗中
搬出来,我们已经是它的注册公民
我对双重国籍印象最深的是,在一个王国的厨房中
把鱼放进滚沸的油锅,转身进入另一个王国
就可以在餐桌上参观这条鱼的灵魂之死:不管
什么样的鱼,入锅之前,鱼头首先泛白
面上那层滑溜溜的粘膜很快凝固。当眼睛、腮盖
大嘴同时闭上,说明它的思想丧失了反抗和挣扎
杀过鱼的人,一定还记得——每一条垂死之鱼
躯干还会平平地上下蹦跃,离开菜板几毫米
又删除这几毫米。像煽情的鼓手在音乐的结尾处
击鼓,调动了浑身力量,但用力越来越轻
频率越来越慢,慢到停止,停止了很久,才用寂静
告诉人们已经停止。就在这鱼身蹦跃的进程上
你发现,鱼头没有参加,它早就贴着菜板一动不动
率先跨过了边界。而躯干之所以还在蹦跃
因为思想的指令还未抵达,它得在
一毫米接一毫米的减少中有节制地死。指令的延迟
通常就是几分钟,可这几分钟意义非凡:一是让
肉身多绝望一会儿,把刺绷断;二是让魔鬼之油
在高温中继续升温;三是短促的几分钟内
摆脱了肉身的灵魂又得重返肉身,二者楔为整体
灵魂的一根根轻骨头必须向下重重插入相应的肉中
让肉身在缄默前获得到接引
四是核心——思想的大脑做了死亡的先躯
如同傣族人发现的生命结构,肉身的每个器官
均有灵魂,数量无人知晓,它们最后的使命不可逆转
——在记忆中断前,从虚无中向后一跃
完美地占用肉身的形状,公开宣示灵魂
对待死亡无中生有的态度:终极之死产生的
火中遗物,不是纸上画像,而是死亡
留下的有形雕塑。世界一派寂静,几分钟后
再熬过途经炼狱的几分钟,死亡在白瓷盘上
诞生了。它保持了游动时自由的姿态。背鳍
尾鳍、胸鳍、腹鳍、尾鳍,统一向外张开至终端
根根鳍条像深藏于皇帝陵中杀魔杀鬼的
刀刃。躯干皮开肉绽,侧线的上下两边
脊柱与肋骨整体外露,如埋在石灰岩中的条状音箱
只露出了装有金属条的波阵面——长期受到声波
由内而外的强烈冲击,金属条外凸、变形
但没有一根折断。金属条之内,心脏、肝脏
白鳔和胃肠,这些易碎之物,分别变成碎碴
像什么地方的腐殖土塞进了它的腹中
躯干上的肉无助于灵魂成形,可有可无地
附着于骨架。偏执的头颅,巨大的半圆形腮盖连结起
上翅的牙床与唇骨,托举着时针停止转动的表盘
一样的巨眼(也像飞机的引擎),形成了雕塑
迎向现实王国的这一面。腮盖上的裂纹、肌理
和色泽,牙床中的锯齿,不可思议的嘴巴上翅的
弧度与力度,眼睛因为失真而散发出来的黑光
空洞、引力,组合起来就是一个异教徒的
汉白玉图腾,屡遭敲碎、遗忘、发现、拼装,终于
还是来到了终点。终于两个王国的两份死亡
两份空虚,抵在了一块儿。灵魂借用鱼身
鱼身也还存在的雕塑作品,以末日之名
之实,躺在白瓷盘中央,对应一个以两个国度
揉捏而成的实体——创造了人死之际
另辟一个神龛并端坐其上的古怪格局
两个王国的嘉宾,轮流光顾
——同一张餐桌——不止于今天,还有
时间的另一些金色黄昏
圭山石林之二
石头在笑。会笑的石头身上有肉
无论体量多小,它们也会将断崖
作为自己选定身形的方案之一。魔术不常启用
其奥义不在于频繁改变外表,而是要让石头的心
自然地变成任何一种心。任何一种心之间
可以互变,无限地变,又能变回来
此刻,魔术正在进行——屈指可数的微型断崖
斜坡上的革命者之心,即将变成看不见坡度的罗汉心
可在变犹未变的节点上,魔术停止了。哈哈大笑的石头
扭曲的肌肉使之看起来像腰斩的白蟒
在打滚。但它们没有送命前的剧痛,石化已经让
堪忍的苦刑上升到象征的顶层——而且
草木荣枯,天空无常之外,也许一切
将以此为结局。肉还会发笑,肉的组织内
还会有撕裂,有骨头折断,有冰水钻孔,但都会被
肉缝中响起的音乐淹没。世界的形象就此固定为
圭山的这个小景,人不准进去,在天上
呼应石头的云朵。即使是石头的灵魂,也不会
继续飘动——也许只有身在穷途,我们
才有兴致永无宁日地盯住世界单一的美
浮生若梦之三
万物皆有主动变形的倾向:信鸽
越长越像乌鸦。苍鹭的脖子上长出鲸头鹳的脑袋
鲤鱼有一张涂满脂粉的媒婆脸,尾鳍变成了
金鱼的巨尾。猫头鹰在梦境中惊变为石狮子
蝴蝶幻变为幽灵。蚂蚱静卧如一匹碧绿色的马
鸭子约等于锦鸡。蟾蜍戴着独角兽面具
翠鸟骇然有一颗鹰头。就连白菜也将叶片的比例
放大了几百倍。芣蓝也叫人头疙瘩或不留客
长长的细茎上悬着的叶子多么像枯荷……
还有数量惊人的怪物来到了集市上,没人知道
它们首先是什么,然后才是什么,将来会是什么
它们一个挨着一个,互相只认识局部
那么多的局部——有的已经抵达局部组成的整体
有的变到一半就停了下来,更多的还在变
比如有一条鱼,它想变成三条鱼
有一条巨蟒,它想变成一头水牛

“短缺之物在召唤”
——读雷平阳近作
张媛媛
德国女诗人赫塔·米勒(Herta Müller)在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演说中说道,“为了确认我们的存在,我们需要物体,我们需要姿态手势,我们需要词语。归根结底,我们能用的词语越多,我们就越发自由。”在一度被三色电子符码禁足,被惊叹号噤声,被代号404删除记忆的荒唐岁月里,能够确证我们自身存在的,只有那些切切实实被我们占有的词语。这种词语绝不是生硬的造词、模糊边界的命令或者由谐音、缩写、字母、表情包拼凑的密文隐语,而是纯粹的、干净的,能够清晰映照灵魂与生活的,可信的表达。而在谎话连篇、噪音丛生的时代,这种纯粹的词语无疑是最难拥有的“短缺之物”。
在雷平阳的近作中,作为诗之质料的纯粹的词语,一如既往地填满“经验”的缺口,追随某种“超验”的神秘召唤,展开更饱满、更鲜活的想象。尽管诗人坦言,“写诗时我总想抹掉以前的风格”(《我:人物之一》),但某种持之以恒的信念,使他永远无法彻底消除自我的痕迹。所谓风格,依本雅明(Walter Benjamin)之见,便是“借助日常语言而浸染读者”。对于诗歌而言,日常语言既是致命剧毒,又是苦口良药。一方面,诗歌本身是对日常语言的凌越与破坏,英国学者特伦斯·霍克斯(Terence Hawkes)认为,诗人的存在必须假设日常口语对话缺乏生动化的隐喻的语言因素,“作为诗人特有的一种语言现象的‘诗’的存在使‘日常’语言呈现为支离破碎的。”另一方面,不同于文绉绉的学术话语或者冷冰冰的公文辞令,真实可感的日常语言最契合于诗的频段,世间一切真理,无不顿悟或缘起于日常对话这一人类交流最基本的模式。正是这种矛盾的特性使然,追寻“诗与真”的创作者徜徉于丰富的日常辞海中,仍然难逃“短缺”的困境。如何才能以少胜多、化险为夷呢?诗人雷平阳给出的答案是:听从“短缺”的召唤。换言之,在现实经验与日常语言中聆听、辨别、发现诗歌的“短缺之物”,追随“短缺之物”的召唤,从而获得神性的、超验的、真理性的诗意。
在雷平阳的两幅“自画像”(《我:人物之一》《我:人物之二》)中,这种由日常经验上升到超验真理的特质展现得尤为充分。以“自我”为题,在汉语新诗中并不罕见。穆旦的《我》是现代的“我”,残缺孤独,“从子宫割裂”,“永远锁在荒野”;吉狄马加《自画像》中的“我”是民族的“我”,连结族群,“是一个剪不断脐带的女人的婴儿”;路东《简介》中的“我”是象征的“我”,“滑入乌有之乡”,“以虚构方式冒犯了生活”……作为对“诗人自我”的重现,这类诗歌往往具有一定的“元诗”意味,让“我”具有文本内外的双重身份。雷平阳的两首写“我”的诗也是如此。《我:人物之一》像是一幅笔画凝练,瞬间捕捉动态的对镜速写。诗人将真实的部分分切为碎片,重新构成一个虚构的自己。而这个“我”努力想成为的“另一个人”,“为天空种上茶树,给星斗浇水”,在幻想与假象中找寻“伟大的文字”,却发现它并非“世界最终的善”。就像“抹不干净”的过去,就像“无法还原”的自我,只能成为一个旁观者,“每天坐在家门口,观看巨石和巨浪从街道上轰隆轰隆地滚过”,同时也观看了另一个“我”。
相较之下,《我:人物之二》则仿佛是一幅浓墨重彩、色块鲜明的超现实主义自我肖像画。在这幅“画作”之中,“万物皆有主动变形的倾向”(《浮生若梦之三》)。作为主体的“我”,化身为一系列“短缺之物”:狼、金合欢、铁皮船、钓鱼人、水、鸟儿和松枝……在画面中遁去,留下影子和消失的痕迹。疑问接踵而来,“是‘消失’加大了短缺之物的品种和总数?”一个接一个的问题,“导致无用的铁皮船数量暴增”;而关于“自我”本身的终极问题——“要去哪儿呢?”——它的答案也成为了“短缺之物”。古老的答案在召唤。诗人在日常的经验与幻想的神秘中间,找到被封存于狼眼后面的“短缺之物”。用自我所占据的最纯粹的词语,将某个绝对的真理不断具象——“在记忆中断前,从虚无中向后一跃/完美地占用肉身的形状,公开宣示灵魂对待死亡无中生有的态度:终极之死产生的/火中遗物,不是纸上画像,而是死亡/留下的有形雕塑。”(《炸鱼之二》)
作者简介:

雷平阳,云南昭通人。著有诗歌、散文集多部。曾获鲁迅文学奖等奖项。

张媛媛,蒙古族,1995年生于内蒙古通辽市。现为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写诗兼事批评,诗歌与批评见于《诗刊》《星星》《民族文学》《作品》《上海文化》等刊。曾获第二届全球华语大学生短诗大赛二等奖;第十届首都高校原创诗歌大赛一等奖;第六届“抒雁杯”全国大学生诗歌大赛二等奖等,入选第十二届《星星》大学生诗歌夏令营。著有《耳语与旁观:钟鸣的诗歌伦理》(台北秀威,2021年)
附:首届“南方诗歌奖”入围名单
诗人奖入围名单
1.哑石《日落之前:哑石诗集2012-2020》 (北岳文艺出版社,2022年1月)
2.朱朱《我身上的海:朱朱诗选》(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1年5月)
3.伽蓝《磨镜记》(上海教育出版社,2021年11月)
4.王璞《序章和杂咏》(《新诗》丛刊,2021年5月)
5.刘立杆《尘埃博物馆》(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2年8月)
青年诗人奖入围名单
1.方少聪《哈孜的记事册》(飞象界编辑部,2021年1月)
2.彭杰《群峰的试探》(ϔ诗丛,2021年9月)
3.王辰龙《埋花窖》(ϔ诗丛,2022年10月)
4.张慧君《家园》(ϔ诗丛,2022年3月)
5.傅曼殊《困中录》(飞象界编辑部,2022年11月)
批评奖入围名单
1.一行《诗艺四论》(2022年8月自印)
2.李心释《当代诗歌语言问题探赜》(科学出版社,2021年3月)
3.翟月琴《以戏入诗—当代汉语新诗的戏剧情境研究》(商务印书馆,2022年6月)
4.王雪松《节奏与中国现代诗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年10月)
5.马春光《时间困境与诗的超越:中国新诗的时间抒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年5月)
翻译奖入围名单
1.郑体武译《赫列勃尼科夫诗选》(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22年7月)
2.连晗生译《帕特森》(威廉·卡洛斯·威廉斯)(中信出版社,2022年5月)
3.刘国鹏译《回声之巢:帕索里尼诗选》(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2年8月)
4.少况译《凸面镜中的自画像:阿什贝利诗集》(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2年11月)
5.程佳译《海豚:手稿对照本,1972-1973》(罗伯特•洛威尔)(广西人民出版社,2022年2月)
首届南方诗歌奖组委会
西渡 臧棣 张桃洲 敬文东 杜绿绿


《南方诗歌》2021年总目录
《南方诗歌》2022年总目录
《南方诗歌》2023年元月目录
博远:大漠苍狼
王自亮:一个被时间拐卖的人
秦人:炊烟是一缕乡愁的白发
子梵梅:所有沸腾的桃花最终都要归于寂静
陈智泉:山中杂诗(组诗)
"品鉴“:朱涛&陈培浩|一毛钱歌剧(组诗)
张雪萌:米开朗基罗和亚当在西斯廷
任相君:你好,2023
小引:悲观是一种远见
岛主:寻找火种的眼睛
鲁川:雪落无声(组诗)
李龙炳:蚂蚁的乌托邦
辜义陶:时间已经开始了(组诗)
首届南方诗歌奖入围名单揭晓
首届“南方诗歌奖”诗人奖入围作品选 |王璞《纽约线索绘》
首届“南方诗歌奖”诗人奖入围作品选|哑石《日落之前》诗选10首
首届“南方诗歌奖”诗人奖入围作品选|伽蓝《磨镜记》诗选10首
首届“南方诗歌奖”诗人奖入围作品选|朱朱《我身上的海》诗选10首
首届“南方诗歌奖”诗人奖入围作品选|刘立杆《尘埃博物馆》诗选10首
首届“南方诗歌奖”青年诗人奖入围作品选|王辰龙《埋花窖》诗选10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