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年味》
作 者:聚 光
诵 读:梦 露
过去盼过年那激动的心情,
孩子们牢牢的记在心窝。
快点儿过年吧!
跺着脚跟妈妈喊,怎么还不到啊!
妈妈冲着儿子微微一乐。
过年就能吃上想要的糖果。
那个年代,冬天雪大,
男孩子脚上都绑上滑冰板儿,
打着小红灯笼,蜡烛在里面闪烁。
挨家挨户串门儿,
自我感觉那速度像飞起来一样巧合。
女孩子则坐在炕上欻嘎啦哈,
四面儿分别叫针儿、轮儿、坑儿、背儿,
扔起口袋摸着翻,绝不可弄错。
到了阴历二十三,
是祭灶王爷的日子,
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平时少说坏话,
因为灶王爷不好惹。
二十四到二十九,
分工明确,扫房子、
扫院子孩子们来负责。
宰鸡、炖肉,爸爸来做。
发面、蒸馒头,
你妈妈忙的门里门外直穿梭。
各家都做些油炸食品,
麻花、蜜果、大萝卜馅儿的丸子,
花样繁多,各有特色。
小市场卖春联的摊子都是红红的,
一个挨一个。
年味贴春联是一大景观,
“日子财源秋广进,年年褔禄春必到”,
希望日子越来越好过。
老百姓
浓郁醇厚的好习惯绝不能破。
“物华苒苒缀乾坤,喜看桃符列万门”,
“福”字要倒着贴,
都希望福到自己家的,
那一刻。
三十晚饭要先放鞭炮,
吃团圆饭,
大家围在一桌,
家里困难一点儿的,
买不起好的鞭炮,
就买小鞭炮,
动静小而脆,
再买几个二踢脚就得。
半夜十二点要吃饺子,
一顿管两年,
大人要有酒,小孩要吃肉,
绝不能随便凑合。
收拾完母亲是最后一个休息的,
第二天是第一个起床的人。
在她心里,任何时候都不能让孩子挨饿。
这是母爱的伟大,
当看到孩子们天真活泼的笑脸,
他心里就滚热滚热。
大年初一起来,
小孩子都要穿上新衣服、新袜子,
表示欣欣向荣,去旧迎新的是新征程。
从过三十到初一,
孩子们尽吃平时很少能吃到的东西,
边玩耍边打嗝。
香味儿互相传染着,
欢声笑语着,
心里别提有多乐。
穿上新棉袄,小脸像个桃。
初一来拜年,舅舅给一毛,“太少”?
在那个年代已经是绰阔。
人间烟火家家暖,
出门踏雪不觉寒。
各家平房的烟囱里都飘起缕缕青烟。
过年小孩子就是不寂寞。
正月十五晚上,
家家点上红灯笼,
白天扭大秧歌、踩高跷。
在红、粉、绿衣的队伍里,
能看到猪八戒背媳妇儿,
猴哥在秧歌群里,东藏西躲。
小时候一个年下来要到二月初二才算完事,
各家把蒸的馒头和油炸食物都放在外面冻起来,
北风雪飘,天然冰箱,真是大有气魄。
把肉冻在一个大缸里,吃一块拿一块,
自然冷冻,牛羊肉鲜嫩无比。
在炕上,小桌一放,小酒一喝,
五花肉烩酸菜,炖了一大锅。
味到鼻里,香在嘴里,满意的无话可说!
小时候谁家有收音机,
这个东西能说话,播新闻,
简直就是深不可测。
后来,有了公共大喇叭,
孩子们盼着上午十点,
小喇叭开始广播了。
滴哒滴,滴哒滴,滴哒滴哒滴……!
这是让孩子们记在脑子里的,
永远不会消失的电波。
天地冰雪尽,曦满小山河。
过了年,春意渐暖,
到处能看到梅花朵朵。
春风徐来,房屋檐下挂着的冰流子,
慢慢融化滴落。
不管什么时候,人间烟火处,
都能书写情怀。
不能忘记,虽然没了朝暮年华,
仍然有大爱母亲的嘱托。
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小时候的年味儿,
在人们的记忆里,
不会淡薄。
活在当下,
也不能忘记艰苦奋斗的岁月和过去的山河。
更不能忘记自己曾经唱过的儿歌。
其他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