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大街的记忆(十二)
新华书店
郭应昭
清江浦东大街上的新华书店是原淮阴地区新华书店。1983年3月前,无论是清江市还是清江市与淮阴县合并后的淮阴市都没有市属的新华书店。当年市区的王营还有新华书店的一门市,但地方小,书籍种类不齐。
东大街新华书店在工人文化宫东约80米的街北。店内是南北为长东西为宽的矩形营业大厅,门面两边有橱窗和中间有两扇大玻璃门,橱窗和玻璃门外还装有与之同宽等高的可向两边和中间伸缩的钢折叠门。店西旁有一小门,通向里面的办公室和仓库。
东大街新华书店出售各种自然科学书籍、社会科学书籍以及小说诗歌传记等文学文艺书籍和印制的字画,每年寒暑假前,专门负责组织供应淮阴地区各大、中、小学的学生课本和教师参考书。
新华书店对我的人生影响很大。买回来的小人书,我百看不厌。对四大名著故事的喜爱,对历史上民族英雄及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献身的革命者的崇拜,反特防特的警觉性,爱国主义的情怀,最早均源自小人书。看到栩栩如生的画页,我曾产生过当画家的梦想,经常临摹手绘小人书的一些画面,奠定了我画画的一些基础,但没能发展下去。九岁时,小人书聚到了一百多本,我也想像在工人文化宫门口出租小人书的那位留着山羊胡、戴着一副老花镜的老头样子摆个书摊,赚点钱再买新的小人书看。于是让我父亲做个放小人书的书架,一到星期天或放假,我便用自制的有四个大轴承作轮子的木头小拖车拉着几个小板凳和书箱,拎着书架到堂子巷南口的街边租小人书。薄的小人书1分一本,厚的小人书3分两本。有时一天下来,也能赚个2毛多钱。但这些小人书中的古代历史故事连环画在1966年10月被“破四旧”的红卫兵抄去了。
20世纪五六七十年代,东大街新华书店平时不怎么忙。1974年前,我外祖父在书店门口看管自行车,私人车2分一辆次,公家车3分一辆次(给一张收据)。上午八点半开门,下午五点半关门,一天下来,也就收个六七毛钱,星期天好点。过年前几天,买年画、对联人多,一天能挣一二元。
我在清江市东风十年制学校教书的1974年到1978年,适逢中国历史上发生重大社会变革。教育从读书无用、凭手上老茧子、所谓推荐免试上大(中)专院校到恢复高考制度、凭文化考试分数升学。
1975年,有熟人帮我在新华书店仓库陈货堆里找到一本1956年版的俄汉词典,当时,我仍按书上定价不到5元买了下来。拿到这本内页纸发黄的俄汉词典,我如获至宝,准备好好地把丢掉快10年的俄语重新拾起来……但时间不长,被与我来往较多的一男同学连同在清江中学找来的俄语课本一起借去就没有下言了。我找他要过几次,他都说弄丢了,我为此后悔了很长一段时间。但前几年的一次相遇,借我词典的同学居然在我面前炫耀他去俄罗斯玩,跟当地人能用俄语讲上几句话……我听后心里很不悦。
1977年后,为了让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光顾新华书店的人买中专、大专以上考试学习书籍和资料的年轻人多了起来,星期天的新华书店内居然能排队购书。我爱好数学,特地请人买了两套数学丛书,以便进一步提高自己,但都被我爱人单位清江油脂化学厂的两名求学青年硬转让过去了。与我在一起教过书的小周是一名从城南中学毕业不久的临时代课教师,文化底子薄,他参加了1977年的中专考试,数学考了零分。败北后,他不敢再考了。在我鼓励和我与另外两名“老三届"老师的辅导下,他于1978年幸运地考上连云港海运学校,毕业后走上了他心仪的工作岗位。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昔日东大街新华书店现已是巍峨矗立在淮安市中心的高楼大厦。淮安市区的新华书店见证了淮安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人们求知的轨迹和书本知识给人们带来的巨大变化。
(原载于2018年12月24日淮安文史网)
2023年1月1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