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刍议几副原创联语之四
作者/朱海明
播音/阿红

曾见过年前有人组织书法家写春联,内容大都是从网上抄下来的,根本就不像个春联,平仄和词性均不对仗,文学性更谈不上,简直是开玩笑,羞死人了。
又快过年了,贴春联的好时日,那就说说春联吧,我在52集电视剧《大耕耘》中,为主人公高大明家拟了一副春联:
人富家富集体富一心致富;
山新水新天地新万象更新。
这是一副非常通俗易懂的联语,很适合庄稼院儿的气氛和环境,轻松喜庆内含丰厚,咀嚼起来也很有味道。
还有一副春联:
九霄云外,几声爆竹除旧岁;
三尺案头,满园桃李报新春。
不难看出,这是教师家的春联。化自北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诗句。“爆竹”本是古人燃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出响声驱散妖魔的。后来发明了火药发明了鞭炮,依然成为爆竹。三尺案头则是讲桌或讲台了。满园桃李形容学生多,遍天下。
大气的春联:
今夜火树银花,万方乐奏,阖家放歌金缕曲;
明朝云蒸霞蔚,四海承平,满城高照上阳春。
上联,化自毛主席和柳亚子先生的两首《浣溪沙》“金缕曲”是词牌名,即“贺新郎”。因叶梦得“贺新郎”词有“谁为我唱金缕”句而名。“上阳春”也是词牌名,又名“蓦山溪”,多有名篇传世。
再一副春联:
爆竹飞上九重天,天悬日月光宇宙;
春风度来百姓家,家有诗书耀门庭。
此联读来气吞万里,包容宇宙,春风浩荡,为读书人添彩增光,顺畅而快哉。同时采用续麻顶针的手法,咀嚼起来韵味颇足。
下面是正月十五上元节的对联,也是有些意趣的。
龙凤呈祥,氍毹上名家唱响元宵月;
花灯兆喜,巷陌间百姓迎来丰稔年。
氍毹(qú shū):一种织有花纹图案的毛毯,演剧时铺在舞台上,也代指戏曲舞台。因为戏曲表演中有不少高难度程式和功夫如:圆场、趟马、踩跷、吊毛、蛮子、甩发、卧鱼、旋子、搓步、摔僵尸、耍枪花、铁门坎、打出手、乌龙绞柱、鹞子翻身……所以必须铺氍毹。
现在的春联,很多都是买现成的,本来写得就不对,根本不对仗,甚至分不出上下联。对仗是春联的基本规矩,包括词性要对仗,平仄要对仗。一般上联要押仄韵,下联要押平韵,不能瞎编乱写。可是有任务是规矩,就连电视上介绍春晚的对联台词也不对仗,不知哪个大腕儿写的,太没文化了吧。
再就是贴春联,常常被大众忽略了。每逢年关不妨到大街小巷社区楼层去看一看,没几家春联贴的是正确的。记住,上联应在门左侧,你的右侧,下联应在门右侧,你的左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