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互鉴 与冲突》(六十一)
作者/三木秉凤(周凤森)

记得有人说人民是人类历史的创造者。其实天地之间的一切万物包括人类社会、动物世界、山川草木皆源于道法自然,人民仅仅是人类舞台上历史悲喜大剧中的主角而已,那么真正推动人类历史滚滚向前的力量是什么?是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这二只看不见的手!大观世界,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曾有多少古老文明被社会规律创造并推动,又有多少人类文明被宇宙自然规中止并毁亡。人类社会脱胎于宇宙大自然的怀抱,人类文明的每一次演化与进步必须符合自然规律的要求方能欣欣向荣绵绵不息!大自然生育了人类,养育着人类,人类当有报恩之心,在天地母亲面前我们不能妄自尊大,人类必须放弃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战胜自然的“雄心壮志”,重寻在宇宙自然中自我定位!去顺应自然,回归自然,尊重自然,放下人类傲慢的身姿再次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共荣的母子关系。也有人说,“ 从人类文明发展史来说,神学是基础,生出哲学,再生出科学”!神学研究凭藉“信心”,哲学靠“逻辑”,科学依赖“实证”!然而,“思辨的心灵所最感兴趣的一切问题,几乎都是科学所不能回答的问题”(罗素《西方哲学史》)!所以科学中解决不了的问题,哲学可以给出答案;哲学上的疑惑,神学也早已给出了完美的答案!仔细想来,每一项科学发现,科学家们都经历由“内心的确信”到“逻辑推理”再到最后的“实验验证”思想过程!反过来说,科学所做的工作一直是在证明哲学、神学的价值和意义!“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

现代科学已经证实,组成巍巍宇宙的最小元素不是物质性微粒子而是光波!而光波永远向宇宙世界发射出光和热,且不求回报!这就是无意识博爱!这就是本能之大善!相比于西方哲人柏拉图苦苦寻找而不得的那个绝对的善,我们中国人真的是幸运极了,“百善孝为先”!在孝字之下,人类一切传统的美德,正直、诚实、是非曲直都不重要!相比于二千多年前的亚里斯多德对真理的苦苦寻求,“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真理是什么?中国人却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从宇宙意义上讲,真理就是宇宙真相,从生命意义上讲,真理就是人生真相。 不管神学,哲学,科学,三者的终极目的是绝对的一致,就是回答宇宙人生的真正意义!如果将宇宙现象与宇宙灵魂作个比喻,宇宙现象犹如电脑显示的银屏图像,宇宙灵魂犹如电脑正运行着的各种程序软件,而宇宙本体就是从不动摇的不生不灭的“电脑”!图像、软件、电脑三者构成了完美统一的丰富世界。也就是说宇宙现象(相),宇宙灵魂(识),宇宙本体(心)共同构成了完美的宇宙世界。

人类哲学文明由世界观与方法论组成。但从认识论上讲,神学是根基,它揭示的是宇宙本体的意义,方法论是“自由心证”。哲学是骨梁,它揭示的是宇宙现象的普通运动规律,方法论是“逻辑思维”。科学是枝叶,它揭示的是具体的某类宇宙现象的生灭现象及其规律,方法论是“观察实验”。神学,哲学,科学,三者共同指向了宇宙这棵真理大树,其最终必然地走向统一。宗教与科学的对立,哲学与神学的对立,必将成为历史笑柄,宗教、哲学、科学三者在融合中将共同形成人类大同文化的思想基础。
在认识问题上我赞成《道德经》的一句话“绝学无忧”。大多数人字面理解为“弃绝了学问,就没有忧愁”。其反向之意是:人们的忧愁来自学问。如果依据这种观点,古今的大学问家都是忧天悲世之人了。人生在世,忧愁常伴,这是世事无常决定的。很多人平日处心做事,韬光养晦,低调做人,这都是为了减少树大招风而带来的麻烦。可生活中许多事,往往越低调,鬼越敲门,令人防不胜防。如何减少人生的忧虑,提高大众的幸福度。老子在《道德经》中,给出了几点启示。首先《道德经》第三章言曰:“不现可欲,使民心不乱”。大意是不彰显欲望,惑乱民心,令民少私寡欲。其次,《道德经》第八章曰:“夫唯不争,故无忧”。对外无争,没有忧患。再其次,《道德经》四十四章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大意是知道满足,知道适可而止,人生则没有危险,不受侮辱。
老子哲学的通智之处,就是处处显示着理性的光芒。《道德经》第四十八章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大意是求学问要不断学习增益,求道则不断简约。从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人间技能学问与宇宙大道是背道而驰的。也就是科技越发达,离道愈远。这就是科学融入神学的困难之处。
《 道德经》的中心思想是要求人们自然无为,与道合吻。不论政治,军事,人事,学问等等都要顺乎自然,不能妄为。《道德经》六十五章又曰“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欲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这一条被后人某些专家称为统治阶级的愚民政策,真是贻笑大方。但通过以上看出,老子将“自然无为”以外的东西,都视为妄为。我们再回到“绝学无忧”的本意上来,无忧非常容易理解,就是没有忧患。绝学,则有多种理解。因为绝字本身就有多种含义,其中主要有断绝和极高两种含义。这里的学字,结合道德经其它章节的理解,应为学问之义。

“绝学无忧”,如果按照以上分析就会有两种解释,一是放弃了世间的学问,人就没有了忧患。二是我们拥有了最高的大道学问,就没有了忧患。我感觉这两种解释都能符合老子《道德经》文义。神学也好,哲学也好,科学也好,若成为真理之学,心须经过时间、空间与历史实践的检验,必须让心证、逻辑及科学实验有机统一。

第十八届“三木秉凤”杯网络征文再次开启新程,我们依然期待着天下正能正见正义的文化作品百川归海,我们期待着才子佳人再显风采,共同扛起用文化作品为中华民族文化建设增砖添瓦的历史责任!为了使本次活动达到理想效果,我们征文内容做出部分调整,现将征文事宜公告如下:
一、征文种类:
现代诗歌、古诗词、散文,小说共四类。
二、征文要求 :
1. 现代诗歌类限投3首,没有字行限制。
2. 古体诗词类作品限投3首。
3. 散文、书评、随笔、杂文等散文类作品各限投1篇,字数限定在1500—3000字以内。
4. 小说类作品,包括即微短小说,也包括中长篇小说的某一章节或选段,但字数限定在1500—3000字以内。
5. 戏剧作品征文标准参考小说作品。
6. 参赛作品必须原创首发,同届征文中作者向多个诗文类种投稿,只限领奖一次。
三、投递要求:
1. 来稿请发裸文,并注明“三木秉凤杯第十八届征文”字样,无标注者将视作普通来稿不予参评。
2. 附作者简介及照片一张,并将作者真实联系方式主动告与征文主编,以备联系,暂无证书及奖杯。
3.评奖结果公布只按投稿时微信网名,敬请作者不要轻易修改自己的网名。
4.一经投稿,不管是否获奖,除政治原因外,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主编删除。
四、征文时间:
5. 本届征文计划2023年1月1日起至 2023年5月底截稿。
五、征文与评审流程:
1. 主办单位组织成立征文及评审委员会,负责征文与评审。
2. 初选入围作品要求:
(1)文质优秀,思想健康,正能正量,坚决杜绝三俗文化作品入选。
(2)阅读量300以上者可入围三等奖以上等级,阅读量500以上即可入围二等奖、一等奖,特等奖范围。
(3)文章评审以文章质量为主,同时参照文章点击量量、尾评、打赏、阅读反馈等各种综合因素作出评定。
(4)征文的目的是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社会正能正义正道正见之文化作品,坚决拒绝三俗文化作品以及国内外各种负能文化作品列入候选。
(5)涉嫌购买阅读量点击量者,欢迎群众举报,我们一经发现,立即取消参赛资格!且永远不得参与本平台的赛事!
(6)特等奖由评审委员会以投票形式,从各位主编推荐出点击量高,且质量好的文章中优中选优。征文评审结果将在网络中公示七天!公示内容包括获奖作品序号、作品名称、作者笔名三个部分。
(7)为了鼓励广大作者书写出优秀文化作品,弘道承德,我们特别设立了优秀奖、鼓励奖各二百名,从阅读量未满三百但已满一百的优秀文化作品中择优挑选。
六、奖项设置:
特等奖1名:奖金5000元。
一等奖5名:奖金600元。
二等奖30名:奖金200元。
三等奖200名:奖金50元。
优秀奖200名:奖金20元。
鼓励奖200名:奖金10元。

投稿主编:希望之梦
微信:yangrrong123
邮箱:1628586637@qq.com

【世界大同文化传媒】由三木秉凤先生建,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
在中央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为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三木秉凤团队于2017年 2月正式创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该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以文化自信促文化复兴,以文化复兴促文化繁荣,以文化繁荣促文化大同,以文化大同促世界大同。
三木秉凤老师带着一支草根文人组成的编辑团队在征文领域走过了六年,在这充满传奇色彩的17届征文中,每个获奖者的奖金都来自他个人倾囊相授,而他又是为了什么?为了中华文化的复兴与繁荣,这是中国文人践行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的真实写照。在利益至上物欲横流的的世界大背景下,在道德滑坡与诚信迨丧的今天,三木秉凤老师能带领一支网络文化团队,无畏艰险,逆袭而上,只为文化发声,只为文化复兴,只为文化昌盛,同时又让更多的征文者,能在中华5000年的文明沃土与文脉传承中,感受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傲与伟岸,以身作则去弘扬正能正量,传播优秀文化,启迪宇宙智慧,这就是大爱无疆的中华文人典型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