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刊头语:兔兔生威、龙精兔猛、兔背熊腰、如兔添翼、龙吟兔啸、兔兔生风、龙蟠兔踞、龙腾兔跃、兔头兔脑、龙兄兔弟、生龙活兔、藏龙卧兔。

难忘家乡团年饭
东方慧
每到辞旧迎新之际,上了年岁的人最上心的就是如何保持团年饭,也最爱做回忆的奴隶。尽管我退休和移居外地多年,但对家乡大年三十团年饭的记忆,就象欣赏一幅幅最精美绝伦的画卷,每逢年关总爱将它一次次的展开。这幅画卷,没有因为时光的流逝而褪色,它依旧是那么的完整清晰。
大年三十清晨,迎春的鞭炮声此起彼伏,浓浓的年味让人们更加欢喜、忙碌。母亲天不亮就进了厨房,准备着这一年到头最为浓重的团年饭。父亲张罗着与过年有关的外部事宜,我和姐姐忙着打糊糊,贴对联门神,换壁画,就连鸡舍畜圈也要贴上“六畜兴旺”等对应的字联。鲜红的对贴,崭新的壁画,干净的地面,摆放整齐的家具,焕然一新的前堂后院,让人心情格外欢畅。
团年饭前,秉承习俗要敬祖先。母亲将卤好的猪头猪尾,装进红釉陶瓷盆里,郑重其事地将还冒着热气的贡品放在正堂的供柜上。一脸虔诚的父母先拜祖先,接着是姐姐和我再拜。敬祖完毕,母亲便回厨房开始切卤菜,拆猪头肉。馋嘴猫般的我一直围着母亲转,递盘子拿碗格外勤快,看着偷偷咽着口水的我,母亲悄悄夹几块切好的卤肉帮我解馋。葱姜蒜、香醋、小磨油和少许过年才舍得用的调味品与片好的卤肉拌匀,满屋顿时肉香缭绕,令人口舌生津。母亲在折骨头时会有意多留点肉在上面,忙里偷闲递给我。我如获至宝,一边快速啃食骨头上的肉,一边忘我的嗅着卤肉的香味,油腻的双手不时翻转着骨头,最后吮吸得骨头没了咸味还舍不得放下。
后来姐姐和我长大成人,母亲单独张罗团年饭已力不从心,姐姐姐夫便承担了全家团年饭的准备和制作任务。年三十头几天,母亲就开始不停地往门西张望,盼着在外工作的我们早点回家。我和丈夫单位每年春节放假很晚,有时大年三十当天才赶回家里,姐姐姐夫早已完备所有事宜,我们倒像请来吃饭的客人。
临近中午,鞭炮声开始阵阵响起,这是各家团年饭即将开启的标志。姐夫听到屋外有鞭炮声,赶忙拿出自家鞭炮,在堂门前用长长的竹杆挑起伸至街道中心,我爱人负责点火,小字辈忙着悟起耳朵。一家人静待那噼噼啪啪的响声结束,即可正式上桌。左邻右舍和对门街坊的鞭炮声也先后响起,整条街道都弥漫着浓浓的硝烟和独特的硫黄味道。站在街上,你会发现各家门前总有一张张的笑脸露出,像是在倾听谁家的鞭炮更响更长,更像是表达着对路人的新年问候。
姐姐姐夫每年都准备两个不同食材的火锅摆在大方桌上,旺旺的火苗争先恐后地往上窜,锅里美味欢腾咕嘟作响,桌上摆满了凉拌的、煎炸蒸炒的佳肴。眼见丰盛的团年饭和围绕在身边健康和睦的一家人,父母的脸上一直挂着满意和幸福的笑容。
大方桌的上席自然是父母大人专坐,我们一家三口在父母的左边,姐姐姐夫在父母的右边,三个侄女在我父母的对面,这样的座次成了一家人团年饭相对固定的模式。姐姐姐夫把里边不易打挠的位置留给不常回家的我们,他们则选择近门处,方便下座为家人酌酒添菜盛饭。姐姐跟着母亲学了一手好厨艺,烹饪的菜肴香糯可口,酿造的米酒更是醇香地道,大人小孩喝得上了瘾。每年三十坐上大方桌,十口之家的团年饭就会洋溢着热闹喜庆的气氛。二十多年,年年如此。
在那古镇老街的老房子里,在那张大方桌上,摆过一年又一年的团年饭,留下了我们大家庭数不尽的欢声笑语。如今,老街上的老房子还在,硕大的方桌也还在,可父母、姐夫早已远去,姐姐也上了年纪。我们俩姐妹的四个孩子和四个孩子的孩子大都已长大成人,分别在广东、武汉、襄阳市区组建了自已的家庭,吃着各自家庭的团年饭。
回想往事,自打父母离世后,我们一大家人聚在家乡吃团年饭的机会越来越少,不免心生感概,没有人能陪伴你一辈子。抬头望远,国家不是一直在为亿万个我们这样的家庭遮风挡雨吗?在祖国的福荫下,我们的日子一年比
一年好,无论席上人多人少,每家的团年饭都吃得有滋有味。
2023年1月17日
农历2022年腊月二十六日

新 春 快 乐
东方慧
轻风吹拂白沙洲
云漫长空细雨柔
垂柳依依欲萌芽
梅向百花频招手
暖阳又催春草绿
彩霞尽染万户楼
翘首企盼新年到
回归常态乐悠悠
2023年1月13日

瑞雪迎新年
茫茫夜空撤银花
万籁无声静待它
晨起一派北国画
瑞兆丰年福华夏
2023年1月15日
注:雪起2023年1月14日22时(寅虎岁未腊月二十四日晚十点)

吕传慧,网名: 东方慧。中共党员,大专文化,国企退休。热爱生活,具有创作热情,积极传递正能量,在本厂报刊、襄阳市军工专刊、百步亭文学、长江文学东亭创作中心均发表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