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听荷
文/刘虎
杭州美,西湖里荷更美。
七月的雨,下得急。刚刚还是蓝天白云,转眼间一阵大风吹来,乌云在天空似一座小山压过来,顷刻便是大雨落下。雨,落在湖水里溅起无数个水花;落在青绿绿的荷叶上,似是散了线的珍珠。远山在雨中,朦朦胧胧。苏堤岸,花瓣飘落一地,像是红艳艳的寂寞。看雨中的荷花,在世俗中有着一种禅意的隐喻,让人读着植物的语言,在西湖畔,多一份聆听。
我不是江南人,但对江南是带着诗意去阅读的。在杭州听荷,便是一种闲趣。
对于荷,我想应是与梅、兰、竹、菊、莲同是共雅的。古人在西湖吟诗作画,想必与荷也有关。苍翠的荷叶,互相交错地生长,羞红的荷花,亭亭玉立在西湖中,让每一个来观景的人不由得赞美。我不知道,在这里有多少才子佳人已被岁月淹没在时光深处,但我清楚地记得,日出日落,花开花谢,安详的目光会伴人一生。想必杭州的美,都融入了山水的画卷里,水中的荷,叶上的花,让人的思想在植物的语言里想像着轮回。
喜欢听荷,并不是因为荷香沉梦,而是因一个“怕”字。怕江南不在,怕夏日不在,也怕自己那颗被荷香洗过的心也不在。人世间,有多美好,而岁月,谁能留住?春天美好,只能在低声里轻叹几声。一句春去了,便是万般无奈。说春易逝,而夏也是如此。记得有人题诗说:昨日君见荷花开,醒来不见赏花人。岁月匆匆转眼过,世间几人留初心。诗人们写荷,都是带着赞美的,不像今天的人来看荷,除了叶绿花红,便是人多拥挤。从古人的诗中,我感觉古人比今天的人会品味,会生活。一首〈〈满庭芳〉〉,煮酒笺花,道尽世间千古;一首〈〈采莲曲〉〉,又言不尽江南的生活情趣。而那首〈〈一剪梅〉〉中的荷,却让人读到另一种的愁思。有人说,听荷,便是听心。而时光,却无法折叠一杯清透的白开水。再品味,已经太淡。植物与人都是一样的,都有着一颗佛前的心。人与植物也是一样的,几场雨后,又会老去,老了的岁月刻在肌肤,形成皱纹,不知不觉,花非花,人生似是梦。似乎,爱情也是一样的,能让人怀念的,只有初心。
记得我第一次听荷,是从乡村的池塘边路过。清绿的叶,清透的花,伴着几声的蛙鸣,让我感觉到尘世间每一株植物的美好。很喜欢文学大师写的〈〈荷塘清韵〉〉,那种简朴的生活,不是我今天的写照吗?世间的繁华,我不去眷恋;世间的名利,我不去贪图;世间的权势,我无从听从。或许是因为世人的心太浮躁,或许是因为世人的情太单薄,或许是因为自己太贫穷,我从荷语里听到一种平静的声音。那声音用目光去读,生疼生疼的。而谦虚,有多好。可有些人总是做不到,偏要带着疼,去抚摸岁月的华丽。
听荷,是一件很闲趣的事。无论是从大师的画卷里,还是古诗词里,都让人有种身在世俗似又不在世俗之感。看到荷,我想起古代人对采莲的描述。南北朝时,都是以诗歌的形式记载的。六朝时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欋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由此可见,当年的趣景了。闻着荷香,我又突然想起江南的一些女子。李清照、柳如是,董小婉、苏小小、白素贞……无论是虚还是实,有的与荷有关,有的与荷无关,从她们的诗词或故事里,我感觉这个世间真正能有幸福爱情的,似乎只有平凡的人。他们生活简单而忙碌着,一生一世都在为爱情而坚守。金钱,名利,权势对于他们来说,只是身外物,而我,却什么也没有。
采一束荷香藏在手心,把梦刻在岁月的石碑上,故乡便在我的心里。在杭州,在西湖,踏着月光,听荷在诗里散漫,打开一本书,走进去。佛说,一切都是缘。
多少以后,再去杭州,路过还会记得。而听荷,已是少年事。
作者简介:
刘虎,当代实力派作家。安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会员,中国散文诗作家会员,中国影视编剧作家会员。主编《徽派新作家散文作品选》,安徽天堂寨风景区作家代言人。作品曾获华夏文学奖,当代文学奖,中国原创文学作品奖等。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截稿日期:2023年3月30日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