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暮然回首,往事如烟。我从1971年开春进入武功县薛固中学,到1977年3月从学校领取高中毕业证,前后满打满算不到6年,期间所经历的人和事,虽然有些都遗忘了,但好几位胸怀宽广、甘为人梯、诲人不倦的老师默默奉献的言行举止、音容笑貌,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神奇的是,现今也许是岁数大了些,隔两天的事常常记不住,反倒是若看到一张老照片、老物件,或是听到一首老歌,立刻就引发自己回想起已过去几十年的事情来。竟然是清晰可感、历历在目。
这里拾取以往的一些散记系列,让我们再一次与学高为师、行为世范的先生们,沉浸在当初那个赤子之心、至真至爱的情感世界里……
中途退学——我的回想系列之一

遥想当年,思绪悠远。我是1971年春天小升初到薛固中学初一一班,可按当时学校学军的编制,就叫一连一排。辅导员(班主任)是李玉堂老师,他和善儒雅,衣帽整洁,家是水渠村北堡子人。据说他的家庭成分不好,所以说话办事就格外谨言慎行。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就把我推选为排长。
平时,李老师教导我要带领全排,严格按照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办事,不能有半点的马虎。他还说,既然咱们是一连一排,那在各个方面都不能落后。于是,除了文化课学习外,全排在政治理论学习、学工学农学军、文体活动、教室和宿舍环境卫生以及课外公益劳动等几个项目,都能全面发展提升,力争上游、排名靠前。
为此,责任心很强的李老师,从早到晚,把不少时间和精力,都用在操心班里的工作上了。
就这样,前半学期,排里对学校安排的各项任务,完成得都还不错。可到了后半学期,也许大家的新鲜感减少了,一些同学逐渐对政治理论学习和公益事务,开始厌倦了。加上李老师是个心慈面软的老好人,似乎缺少点威严服众,排里有些工作慢慢不好推进。
这里不妨提说一下,李老师通常给大家讲课,他不去看学生,而是嘴上讲着,眼睛却老盯着教室上方。有同学私地下说他,上课是在数椽呢。
照实说来,当时,有个姓成的同学(已去世20多年了),虽说仅是个班长,但他依仗着排里有三四个同学是他们村子的,很傲慢、不好管。后来,他还窜通着一心想取代我,自己当排长。
李玉堂老师发觉排里出现了不团结的迹象,曾多次鼓励我一如既往,大胆管理。他便去给这位班长谈心做思想工作,让他识大体、顾大局,积极配合排里把各项工作搞上去。可人家只是口头上答应,实际工作中根本不去用心力。

第二学期开学没半个月,这位年轻气盛的班长见李玉堂老师按兵不动,便公开跳出来,跟我和李老师唱反调,致使排里学习工作难以顺利展开。
面对如此被动的状况,李老师只好望而却步。为了息事宁人,李老师专门找我交心,说是你们崆峒三个堡子同学太少,你势单力薄,他争强好胜,就别跟他计较了。提岀把我改为副排长,让这个硬茬班长当排长。他满以为,这是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可当我推心置腹地向他建议,我干脆退出来,让焦建荣、雷建成俩位优秀同学当排长和副排长,或让同学们举手表决也行。没想到,却被李玉堂老师否定了。对此,我怎么也想不通。为了不让李老师作难,我宁愿退一步,蹲一级。就坚持到学校办理了休学手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