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小时候叠红灯到街市叫卖时的情景
森林(沈阳)
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了,我想起了小时候年前叠小红灯时的情景……
小时候,总盼着早点过年。年前,我好去街上卖小红灯,赚点零花钱用。
腊月二十以后,是我最忙的时候,开始准备叠小红灯了。
分二道小工序。第一步:先将大红纸中间一裁两半,开始折叠成扇子形状,大约对折七八层,再用姆指挤匀小褶,这是最累最慢的过程。小细褶挤完后,很像一帘小洋鞭。把两边再用浆糊粘合好,形成了圆形,在轻轻地向上拉,这样就叠成了半成品的小灯笼了。 第二步:用薄纸壳剪成和灯一样大小的小圆形,把顶盖和底座粘好,用较有艺术感的小碎花纸把上下装裱好。再用薄的纸壳做个小蜡座,粘到底座上,这样,灯笼就叠好了。 我把很多叠好的小红灯笼挂在院子的挂衣绳上,红彤彤的一片,好看极了!颇有过年的气氛和味道……
于是,我请几位发小帮我一起卖灯笼。我们白天在小城的百货大楼门前大声叫卖。晚上去大车店。车店里住宿的车夫特别多。过年赶集的农村老哥对我的灯笼特别感兴趣,大家把我们围了起来,争先恐后地买灯笼。几十只小灯笼一会儿就卖完了。这是我一年最开心的时候……
晚上回家的时候,发给小朋们每人一串大糖葫芦。大家兴高采烈地回家了。 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每天叠灯笼一直到深夜,(眼睛都出现了几道血丝)还得在年前全部卖出去,真是不容易啊!
可谓……
年前熬夜至天明,
巧手叠出褶皱灯。
叫卖街头风刺骨,
妈妈看了最心疼。
那个年代的孩子都能吃苦耐劳。冬天,男孩子手挎着柳筐捡煤核是正常的,必须干的活。那时,每户人家都暗地里比谁家院里煤核堆大,谁家就是最会过日子的人家、更有一种光荣感。也迎来了左邻右舍羡慕的目光。那时的孩子不仅勤劳而且心灵手巧,自己动手制作玩具和简单的文具……
时光如梭,一晃,我们已到了古稀之年,可是,小时候很多劳动场面,总在我脑海里浮现,萦绕着我的心灵。人老了自然地爱怀旧,真是一生难以割舍的情怀啊!
更是我一生的财富……
2023.1.15.
作者简介
徐森林、汉族,一九五四年生于黑龙江省拜泉县,中共党员,大专文化。县政府机关公务员退休。爱好文学创作。200多首现代诗、格律诗,30几篇散文等作品散见于国内网络平台。喜欢声乐、二胡、打乒乓球、摄影等项娱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