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廷玲词两首 浣溪沙·迎新年 雪霁天晴起羽风,春回淮上景融融。飘香村酒醉龙钟。 梅绽枝头传腊信,莺歌弱柳展新容。此情尽在不言中。 御街行•新年试笔 红梅怒放庭前舞,抬望眼,凭栏处。空调开启暖洋洋,窗外飘寒雾。生炉煮酒,裁诗烹茗,闲作迎春赋。 铿锵锣鼓歌来兔。阳关曲,康庒路。宏图大展铸輝煌,企盼天公施祜。华夏儿女,共讨魔寇,冠毒难逃捕。 鹧鸪天·缅周总理逝世47周年(新韵) 庄来喜(大庆) 电闪雷鸣暴雨淋,海棠花泪忆怀深。通宵累累连除旧,理政频频屡创新。 参世会,表国魂。万隆和论撼乾坤。英灵日月光华夏,照亮艰程锦绣奔。 词两首 陈俊昌(安徽) 【南吕·干荷叶】迎新年 银花飘,雪花飘,焰火穿天叫。虎忧焦,兔相交。新年期盼镇魔妖。癸卯传捷报。 【南吕·干荷叶】感怀 休悲伤,莫悲伤,新策随开放。你阳阳,我阳阳。同心协力共驱羊。癸卯瘟神葬。 【最高楼】新春寄怀 程 光 长淮望,千里雪冰封。一夜泛凄风。春申驷驾南城舞,东淝垂钓腊梅丛。此时情,须亊酒,荡诗胸。 怎不见、疫魔萦大矩。也莫问、宇穹添伏虎。听国戏,击禅钟。八公借道虬龙阵,商杭嘶吼岁年匆。笑長江,淮上笑,已沟通。 雪梅香.赤蘭桥寻古 徐长华 几番觅,随心纵步复何求?正深秋时候,霜华浅染肩头。石上泉声狎青浪,岸边风色抚扁舟。楚天阔,玉笛怡神,丝竹鸣秋。 绸缪,赤心缈,好梦难成,夙愿难酬。但有清吟,只缘岁月淹留。一纸清词吊兴废,独余碑石启新猷。心情切,轶事潆洄,探胜寻优。 【双调·清江引带碧玉箫】魔都行 孙守英 轻松愉快申江骋,免检新冠省。行程绿码零,“大白”甘离去,“小蓝”隐退无影顷。 各自声轻,有序互相醒。共筑温馨, 自控力全能。游人款步行,为陪听说明。新气象。战疫东方盛,擎。齐赞亲民政。 如梦令·近视 彭 亮 年少前程待塑,教育九年同步。朝益暮习功,视力可怜高度。无助,无助!谁解少年苦处。
 
春天来了 文/方金云(北京) 春天来了 在昨夜的大雪中来了 院角处的腊梅悄然吐蕊 灶台清洗如镜 供上糖果 店铺开门迎客 寂寞的核酸检测点 是那个寒冬的唯一记忆 春天来了 在码头,在机场,在车站 那滚滚的春潮 是返乡迎春的自由 远处鞭炮声声 这是春天的宣誓 我背起行囊 在山谷狂吼你的名字 雪花儿还在飞舞 串成一串串的 不再是冰封的冬 是轻盈的春 听 那春笛的暗飞声
下雪了 文/田 珍(陕西) 寒风凛冽 冷雨随着雪花纷飞 鸟儿朴楞着翅膀回避 一场梦被冻醒 雾霾笼罩的山河 看不透暗藏的玄机 冬深处渴望的暖 总有点够不着 雪白粉饰太平 带着美好的初衷 开启未可知的崭新 立足于现实 认清这个世界 然后爱她  梦回故乡 文/李国富 昨夜梦回久违的故乡, 凤台县颜王大队庙李庄, 眼前高高的红砖大瓦房, 还有那间飘着饭香的小厨房。 院里鲜花开得好漂亮, 人们坐在门前晒太阳, 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 还听到厨房里传出笑声朗朗。 我背着书包站在厨房门口, 姐姐从屋里端出一碗米汤, 我接连喝了几大口, 家的味道,又甜又香。 突然手机铃声急促地响, 猛然惊醒, 发现我还睡在, 上海单位里的行军床上, 就匆忙写下这首诗行…… 

新春寄《淮畔艺苑》编辑与作者 苏林生 新朋老友谊情浓,尤念桑榆唱大风。 学富五车文采美,冰凝三尺累年功。 桃源莫道游人众,蜀道能寻曲径通。 艺海艰辛同勉励,传承薪火志无穷。 九五初度感怀 魏传良 任期圆满虎归山,玉兔履新司卯年。 历届二三歌乐土,辰逢九五颂尧天。 奧株猖獗息筵会,冠毒高峰远酒烟。 防疫宅居无个事,倚窗高卧伴书眠。 注:“历届二三”指公历2023年。 年末感怀(通韵) 陈良传 等闲步得水云宽,也有轻愁也有欢。 岚气和烟鬟影翠,日光破雾镜波寒。 兴来欲化霜为句,吟罢偏邀风作餐。 应谢楼前竹几垄,一年四季报平安。 往事留痕 于 军(内 蒙) 人闲理墨宣,爱恨两相牵。 琐事成佳作,辛酸酿美篇。 瑞雪兆丰年 丁家九 大江南北春潮涌,普降琼花兆瑞年。 贺岁盈门当户献,欣生紫气满堂延。 东风浩荡呈新绿,笑望明来把梦圆。 爆竹声中瘟神送,围炉煮酒话桑田。 欢度春节 杨东市 欢歌声里过新年,玉兔迎来热火天。 瑞雪飘飘添秀色,香茶袅袅乐团圆。 萦回紫气祥和兆,换得春光景象妍。 贴上门联多好看,相谈憧憬夜无眠。  腊月梅 方守庆 霏雪傲花姿,可怜垂首思。 斗寒非我意,唯恐送春迟。 雪 梅 朱多喜 白云谁揉碎,幻化玉沙飞。 花发暗香溢,携君春报回。 绝句两首 王金波 淮边闲步 霞光射水映沙鸥,三两悬浮四五游。 每悔生途多自茧,沿淮闲步忘前愁。 油菜花开 头顶金冠亮粉腮,香风扑面涤尘埃。 偷来几朵园中放,羞得桃梨不敢开。 病中吟 孙登先 奥密克戎侵四方,发烧咳嗽肺临伤。 隔窗空望一轮月,对镜难清两鬓霜。 伏枕觅思心向善,起身忧叹毒来殃。 危时过后莫愁福,化险为夷呈吉祥。 步李商隐《无题》诗韵 張雨生 长控疫情难上难,解封过后毒凶残。 居家慎出严防守,未雨绸缪可脱干。 祈祷人民多幸福,但求尘世少贫寒。 何时瘟孽扫除尽?待到山花烂漫看。 问瘟神 程海潮 有话问瘟神,为何汝不仁? 凡尘遭劫难,黎庶叹艰辛。 若要民心定,还须五鬼巡。 莫忘驱魍魉,赶快现真身。  抗疫感吟 李文庆 还忆当年呐喊声,非凡岁月苦相争。 白衣逆旅随征雁,黄发殊方唤晓莺。 入腊欣逢梅萼秀,向春笑看雪花轻。 一帘烟雨凭风散,莫忘时人战疫情。 除 夕 贾尚银 烟花炮竹映星空,肴酒浮香门对红。 百口欢声除旧岁,同飞笑语接春风。 两首绝句 李富华 咏 冬 北风呼啸带寒凉,路上行人裹厚装。 玉絮翩跹银色美,红梅傲雪吐清香。 小 年 寒冬腊月又新年,鞭炮声声乐笑妍。 祭灶除尘糖果摆,亲人相聚话团圆。 腊肉(宽韵) 孫國崑 腊月寒冬乡镇村,猪嚎农户客屠辛。 盐齑风干香囗味,酌酒待朋佳品尊。 步韵恭和魏传良先生《咏梅》 潘家凯 横斜疏影倚墙栽,独立寒冬伴露台。 望月踏歌三友聚,朔风咏赋四君裁。 冰肌玉骨凌霜展,艳蕊晶花斗雪开。 喜鹊登枝频贺岁,玲珑翘首报春来。 赞榴树 胡焕亮 不输梅贵虬枝劲,勇立阳坡绽放春。 临雪扬眉彰气魄,沐风昂首显精神。 返程征雁传佳讯,报晓金鸡伴旭晨。 五月嫣红燃沃野,秋来果实累周身。  
万有引力抵不过中国过春节 文/李国富 中国的传统春节越来越近了,回家过年成了大事!龙的传人把除夕看得比天大,所以四面八方,五湖四海的中国人都在以不同的交通方式向家靠拢,与亲友团聚!世界也为此震动,地球人都在感受着中国的这份激情和豪迈! 中国的人口世界第一,中国的移民世界也是第一!毛泽东时代就有标语:“中国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所以世界人民看待中国是怀着惊异的心态揣测着思索着。世界各地都有中国人的身影,无论再冷再热的地方,但是分散在世界各地的中国人为什么那么爱国爱家?春节一到,全世界的中国人都在这一天聚合,庆祝,再分散!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千百年亲情柔情不变! 牛顿发明了万有引力,但吸引不了中国人的眼球和内心,唯独“中国春节”可以有如此之大的诱惑力!世界卫生组织一直解释强调恒河很脏,但挡不住印度人跳恒河裸浴的决心,都是文化和一种信仰,纯粹的民族情结所致!这种状况不会因为发展而遗忘,不会因为进步而淘汰,而且会继续着传奇…… 
望河楼 文/连国民 姥姥家所在的村庄叫望河楼,距离阜阳市区有三十多里路;记忆中,村子并不大,有二十多户人家,散落在沿河岸边的一个个土台子上。虽说村子不大,但名气不小。相传在清朝末年,村子里出了一个大秀才。这让全村人感到了莫大的荣耀。于是,大家欣然集资,在村前为秀才盖了一座小巧玲珑的花阁楼。起名叫“望河楼”。从此,“望河楼”便成了远近知名的学堂,秀才也就成了远近闻名的先生。后来,村庄被洪水淹没,“望河楼”也在洪水中倒塌。大水过后,乡亲们又在原址上加高土台子,再建新家园。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村庄再次被洪水淹没时,村民们才在地方政府的安排下,舍弃原址,在堤坝外统一建起了新的家园。但村名仍叫“望河楼”。 村前的河水清如山泉,绿如碧玉。也许,“泉河”之名便由此而得。儿时的我只要去乡下,总爱跑到河边,看鱼儿三、五成群地漫游于清澈明亮的河水中;看欢乐的小野鸭在水面上展翅飞翔,追逐嬉戏;还看那些孤傲的鹬,像位优雅的绅士,迈着悠闲的步子漫步在明净的水边,独享一份宁静的时光。这里的蛤蜊壳很多,大大小小,白白亮亮;在阳光的朗照下,让平坦的沙滩闪烁出如梦幻般的耀眼光彩。所以,来河边捡拾蛤蜊壳,便是我儿时的一项乐此不衰的活动。 舅舅家就在河边的土台子上。我每次去河边,都有小表弟陪伴;他就像我的贴身卫士,与我形影不离。夏天里,表弟只穿一件裤杈,黑不溜秋的细手脖上用红线绳系着一颗又长又尖的狗牙。据村里的大人讲,用红线绳系颗狗牙带在身上是为了避邪。我们在河边不一会就能捡到好多的蛤蜊壳;然后用它们堆积出我们童年的无穷乐趣。沙滩上有一条底朝天的木船。有时我们感觉被太阳晒得不好受啦,就会钻到木船下面,并排躺在散发着丝丝凉意的沙土上——尽情享受着轻柔的溜河风吹拂身体的惬意------ 有一次,我看表弟睡着了,就悄悄地从船下爬出来,沿着宁静的河岸只管茫然地向前走。我当时只想着去寻找又大又厚的蛤蜊壳,却在不知不觉中走出了好远。我已看不到那条底朝天的木船,更看不见与我朝夕相伴的小表弟。只见到几只悠闲的小野鸭在水面地拨弄着水花,自由自在玩耍着。一只白鹭沿着水面缓缓飞行;忽然,一猛子扎入进水中,很快,便噙着一条摇头摆尾的鱼儿腾空而起,飞向了遥远的天空。我可没有白鹭饱餐一顿的甜美,更没有自由自在的小野鸭拨弄水花的快乐,此时此刻,我有的只是饥饿与害怕。 还好,我遇见一位邻村(已忘记村名)的摆渡人。他把我领到船上,给了我很大的安慰。后来,当然是我的舅舅领着我的小表弟找来了。看见小表弟脸上的泪痕,不用问我也知道,小表弟为我受了很大的委屈。 夏天的晚上,劳动了一天的大人们围坐在高高的土台子上谈天说地。而我的乡村小伙伴们则把他们的童年快乐带到了河岸边的沙滩上。每当玩捉迷藏玩得情绪高昂时,他们就会情不自禁地跳呵、叫呵、笑呵、闹呵,全都滚在了一起。在这如诗如画的月下河边,小伙伴们的嬉闹声不仅陶醉了晶亮的月亮,陶醉了清静的河水,更陶醉了我这个从城里来的小客人------- 在秋天,河岸边的夜晚更加清凉而明净。一轮白白的月亮飞上天空,又一下子跳进了清凌凌的水中。它好高兴呵!竟笑得清波颤动,银光闪烁。于是,河岸边草丛中的蟋蟀们便吟唱起欢悦的小夜曲,以表示它们对天上和水中的两个月亮的赞美。我也为之心动,竟情不自禁地高唱起我心中的快乐。歌声惊起草丛中的一只水鸟,只见它长鸣一声,如箭一般射向了神秘的夜空------ 正是“望河楼”及村前的那条清如山泉,绿如碧玉的“泉河”,时而把我拽回到那个久远的,但又是美好的童年片段中。这,就是乡情?就是铭刻在一个人的内心深处,且让人难以忘怀的乡情吗?  曹老爷子 文/胡仲昌 前不久,住在前栋楼的曹老爷子去世了。 提起曹老爷子,在那个时候全村公认他是最有学问的,还是一位长者,当时他已年过七旬,须发零落,牙齿仅存几颗,也早已失去了各自的功能。 印象中的他是个古稀老人,每天拉着平板车到集市上卖自己种的蔬菜。我第一次跟他接触是在三十多年前,他卖菜的时候,最能“抱住价”,就是无论如何都不肯降价出售,所以屡屡拉着半车剩菜回家,菜过夜就会失水打蔫,样子很难看,第二天再去卖只好达折价还折秤,所以他的几个子女常常因此和他争执,而他就是执意不肯降价,仍是常常拉着半车剩菜回家,真是固执之极。 上初中时我和他的女儿同班,经常一起去上学,或去她家一块学习。当我第一次进曹老爷子家大门时,确实让我大吃一惊!他家院子里角角落落摆满了花,皆非上品,这些最普通的花,有的种在瓦罐里、有的种在玻璃瓶里、塑料盆里、搪瓷缸子里等,甚至啤酒瓶子打掉半截也要种上花!一派姹紫嫣红。什么一串红、吊兰啊,蝴蝶花、凤仙花、马兰花啊等,居然都生机勃勃地傲然挺立在整个院子里,这些可都是路边随处可见的花啊!一瞬间,我明白了他不肯降价出售蔬菜的原因了,那些菜都是他一颗颗种下,一点点侍弄长大的,如同他的孩子一样,无论丑俊,他都不忍让他们降低了身份。就他这个蛮老汉,从此以后我再也不对着他的半车剩菜指点什么了,因为那是一位老者对生命、对劳动的尊重。 后来,我上了大学,常在假期把印着古体字的文学、汉语书带回家。父亲看了便说:“能看得懂吗?”我回答说:“爸、十有八九吧。” 父亲便建议我,有空的时候,可以去前院的曹老爷子家里坐坐,他的肚子里有一套“四书五经”,我颇为震惊,一个整天拉着半车剩菜的糟老头和孔孟之道有何干系!父亲看出了我的疑惑,接着告诉我,曹老爷子自幼就酷爱读书,这么多年他从未丢弃这些书,而书中的知识早已鲜活在他的生命里,流淌在他的血液里,他不亚于你古文老师的功底,父亲正色道,我肃然起敬,心里向往。 再后来,忙于考试,毕业找工作,恋爱结婚生子,曹老先生一直在我的心底,从未刻意想起,也居然从未忘记过,一直想坐在他的身边,听他吟上一段“关关雎鸠”“与子同袍”...... 去年我带着小孙女回了趟老家,别了近三十年的老家,添了几栋小楼房。傍晚时分,携小孙女在老家果园里转悠,孙女突然大叫:“爷爷,你看有一位长着长白胡子老太公在前面呢!我转过头一看,左前方果然有一位老者拄着拐杖慢慢行走,那样子像极了我年迈的爷爷,我们紧走几步赶上了他,看到他我心里一颤,是曹老先生!他头上的白发稀疏,更清瘦了,脸上长了很多铜钱般大的老年斑,脖子下面还围着婴儿用的口水巾,双手扶着拐杖,小步小步地往前挪动着,时不时有口水流出,我眼睛一热,赶紧上前扶住他坐在他家大门口左边老槐树下一块石头上,他的嘴动了动,看着我说:“老了,唉!没有用了......他的目光始终淡淡地向远处看。过了一会,他又咕哝一句,我没听清,他就用拐杖在地上写,我辨认出 “你是”二字,就连续大声对他说:“我姓胡,当年就住在你家后院子里。”他听过后,点了点头。 他又含糊地说着什么,我凑近他才听清,他说:“你爸的“三国”还在我这儿呢。”说着他撩起口水巾,踉踉跄跄到屋里,在床头的抽屉里翻出一本书递给了我......随后,我才想起了当年我上高中时,我要陈寿的《三国志》,父亲说:“借给了前院的曹老先生了,另外还借给他《大唐西域记》”。 我取回了书,他用拐杖往前指,我不明白,他长叹了一口气说:“走吧,这个样子,不想让人看......”良久,我都没说出话来,他又摆摆手,仍示意我离开。不得不走了,在一个理解他的人面前,他更是要保持尊严,唉,我的老爷子啊! 早些年就听父亲说,他年过八旬以后,每天都坚持走动,哪怕是住着拐杖慢慢地挪,也不肯让自己锈掉,也怕自己瘫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老了也要活的有尊严,就像他的菜一样,今天卖不掉,明天依然能卖上个好价钱,每一棵小苗,在他的眼里都是有生命有尊严的。 返回的路上,孙女不停地问那位老爷爷是谁,我当时想说,他是个饱学之士,他能写出一手好字,他还是个宿儒......然而他也是个劳碌终生的菜农,但他更是我终生仰慕的人。 
编辑 璞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