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 代 宗 法(3)
文 : 豫南杨
20230116

导读:宗法是以家庭为中心、根据血统远近区分嫡庶亲疏的一种等级制度,这种制度巩固了统治阶级的世袭统治,在封建社会中长期被保存下来,为封建制度服务。现将宗法常识解说如下。


第三讲:谥号

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生平的行为给予一种褒贬善恶的称号,这个称好叫谥或谥号。
谥号,是固定的一些字,是对死者生前事迹和品德的概括,往往是虚构的,与事实有差距。

谥号有规则,这个规则是谥号的标准,这个标准叫谥法,大致有三类:
1.表扬类谥号:
经纬天地曰文
威强叡德曰武
圣闻周达曰昭
行义悦民曰元
布纲治纪曰平
辟土服远曰桓
温柔好乐曰康
布义行刚曰景
柔质慈民曰惠
圣善闻周曰宣
安民立政曰成
照临四方曰明
听明睿知曰献
布德执义曰穆
2.批评类谥号:
乱而不损曰灵
杀戮无辜曰厉
好内远礼曰炀
3.同情类谥号:
恭仁短折曰哀
慈仁短折曰怀
在国遭忧曰愍

一个人有了谥,就等于在名人名字之外又多了一个别号。
上古帝王谥号多用一个字,也有用三个字的,如:周平王、郑武公、齐桓公、秦穆公。这里的“平”、“武”、“桓”、“穆”都是谥号。
南北朝时期,帝王谥号前加一个“孝”字,是谥号的另一部分,如孝武帝骏、孝文帝元宏、孝静帝元善见、孝昭帝高演、孝闵帝宇文觉……
又如魏安釐王、贞惠文子的“安釐”、“贞惠文”也是谥号。
除帝王外,还有功臣谥号,如:宜成侯(霍光)、忠武侯(诸葛亮)、文忠公(欧阳修)、武穆王(岳飞),这里的“宜成”、“忠武”、“文忠”、“武穆”全是谥号。
有名望的师长学者死后,其亲友学生为其所加的谥号叫私谥,如:东汉时的陈寔死后,海内赴弔者三万余人,谥为“文范先生”;晋代陶渊明死后,颜延年为他作诔,谥为“靖节徵士”;宋代张载死后,学生谥为“明诚夫子”。



豫南杨,男,汉族,河南新县人,1958年生,大专学历,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中学高级教师,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工程师,中国当代艺术名家。教育业,懂谱学,知地理,晓日柱,通礼仪,擅长氏源姓始探究,喜录民间奇闻轶事。教科研作品曾在《中国地图》、CN刊上出版发行,诗歌、散文、寓言多被官网平台收录。新、光两县《杨氏宗谱》主编,新县《杨氏族志》副编,新县《雄关古寨》采编,编著《王店村志》,组织重建“杨公祠”,命名“斋醮堂”,撰写杨家冲杨氏始祖杨珠夫妇碑文和杨家冲“杨公祠”版面图文,出版发行校本教材《村落文化》等。工龄42年,获国家级奖3个、省级奖6个、地级奖7个、县级奖27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