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完了鱼志清赠我的书巜仰山俯水》之后,很想写几句话表达一下感受,列了三个小标题,一是初识老鱼,二是真识老鱼,三是深识老鱼,就算是我的读后感吧。

一,初识老鱼
我在55师任政委时,常听师政治部的同志们念叨一个人,那就是曾任55师政治部付主任,后任21集团军西安干休所政委的鱼志清同志。政治部的几个笔杆子称老鱼为传帮带的师付,脸上写满了敬仰二字。一个付主任能有如此高的人格魅力,这件事引起了我的好奇,很想见识一下这个鱼政委有何过人之处。机会不亏久思人,鱼政委回55师办事,我让政治部的同志们安排了一桌饭宴请老鱼,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却像老朋友似的无话不谈。老鱼是68年兵,早我一年入伍,生於1946年,年长我4岁,不善言谈但酒量极好,基本上是来者不拒,一瓶酒的量绝不夸张。从喝酒看人品,老鱼是我喜欢的直肠子,不藏着掖着,不装着躲着,是一个典型的陕北汉子。

二,真识老鱼
真正认识老鱼,是我担任21集团军付政委之后。21集团军有3个干休所,分别设在杭州、合肥和西安三个城市。这3个干休所里分别住着21军离休的老首长们。按照常委分工,付政委主管老干部工作。每到年终总结,我都要带着司政后工作组到这三个干休所看望慰问老干部,并考察三个干休所的全面建设。那时候三个干休所都很上进,争先创优的劲头很足,都想争当被兰州军区或总政表彰的先进干休所。在我任21军付政委期间,西安干休所的工作相对更全面一些,主要表现是告状信少,老干部们满意度高,干休所党委班子建设走在前列。和鱼政委搭档的所长郑全铎同志也很优秀,是从61师付参谋长位置上平调到干休所任所长的,在老山参过战。两个干休所主官一老一新、一文一武、一内向一外向,配合的十分默契。“关起门两个人,开了门一个人”,团结的像一对亲兄弟似的。鱼政委任付局职务(相等於付师)退休,军长政委让我亲自到西安干休所宣布鱼志清同志的退休命令,并找老鱼谈话,征求他的意见和建议。这是超规格的待遇。按照惯例,干休所主官退休,政治部派干部处主管老干部工作的付处长去宣布命令即可,集团军领导去宣布退休命令实属罕见,那是集团军党委对老鱼在位工作时政绩的充分肯定。鱼政委很高兴、很知足,多次与我谈起这件事。在高规格的赞誉声中平安着陆,成为老鱼军旅生涯中精彩的一笔,划了一个最完美的句号。

三,深识老鱼
真正深知老鱼,是在我退休之后。我和鱼政委都退休在古城西安,他住在兴善寺对面的原21军干休所里,我住在大雁塔西边的红小巷内,两地相距不足一公里。55师在西安退休了不少师团职领导干部,我们常有聚会,这些聚会我和老鱼都会受邀参加,接触越多对老鱼了解越深。老鱼退休之后,受邀担任巜老战士》杂志社长兼总编,在老年媒体岗位又奉献了15个春秋,为办好杂志禅精竭虑、煞费苦心,使原先名不见经传的《老战士》杂志,成为老年大学一张靓丽名片,成为全国综合类期刋的“翘楚”。当他辞去社长兼总编职务后,一度销声匿迹。大家原以为他脱离红尘养尊处优时,他的名字又屡屡现身各种媒体。原来,“二次退休”的鱼志清并没有消沉,而是“躲进小楼奋笔耕,不闻窗外名利声”,读书与写作成了老鱼生活的全部内容。在写作中生活,在写作中思考,在写作中进取,在写作中交友。巜火箭军报》曾发表过他的一篇文章,《常到书店看风景》,揭示了他深居简出的秘密。他以“文亦醉人何须酒,书能香我何须花”的境界,先后出版了巜大战略》、巜谈山品水》、《听山问水》、《仰山俯水》等著作,为后人留下了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明代诗人陈献章的这俩句诗,不正是鱼志清夕阳也生辉的真实写照吗?


作者简介
李太忠,1950年出生,河南省孟州人,少将军衔,历任某红军师政委,某集团军政治部主任,青海省委常委,省军区政委,新疆军区副政委等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