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上的女人们
文/杨君
女人是什么?歌曰:女人不是那天上的月,女人不是那墙上的画,女人不是那瓶中的花,女人不是那门上的锁,女人不是那藤上的瓜……
在远古时期,人类和禽兽一样,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所以后世对不孝顺母亲的人常被叱之为禽兽不如。因为禽兽既知其母,便有跪乳之恩,反哺之意。所以从古以来,唯一得到世人莫大尊崇而被称为萱堂的只有母亲。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远古时期,人类生存极其艰难,资源短缺,温饱不继。正是女人,在远古的母系社会阶段,义不容辞地肩负起养育子嗣、维系整个氏族社会生存发展的责任,今天看来,那该是需要多么大的耐力和勇气啊!女娲补天,精卫填海,这些故事正是对那个时期女性雄伟气魄和不屈的战斗精神的讴歌。而西王母的神话传说,也正体现出了女性在悠久历史变迁中形象的不断变化与精神的升华。其后一代又一代杰出的女性,如妇好,花木兰、红拂、梁红玉等辈,无不是历史与现实相交织涌现出的最杰出代表。
一代代才女层出不穷。从汉朝的班婕妤,到其后的蔡文姬、卫铄、谢道韫、薛涛、上官婉儿、杜秋娘、李清照、朱淑贞,严蕊以及秦淮八艳中的柳如是、顾眉、董小宛等人,个个皆裙钗不让须眉,诗词歌舞,琴棋书画,各个方面不仅在百花丛中独擅群芳之首,而且在诸多方面与男子相比,亦毫不逊色。故而就连当年大才子曹雪芹坐在悼红轩上批阅《红楼梦》时,亦深深感叹自己在多方面“诚不若彼裙衩”!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代代杰出的女性不唯“独善其身”, 还特别注意对自己文化修养和道德品性的培养,更注意教育儿女,使他们有望鹏程飞举,凤凰展翅,成为国家的栋梁。
在中国历史上的历代杰出人物中,为我们熟知的孟子、颜真卿、韩愈、白居易、元稹、刘禹锡、范仲淹、欧阳修、辛弃疾、朱熹、岳飞,还有后来许许多多卓有成就者,无不是因早年失怙,而由其母督促教育,砥砺其道德情操,培养其优秀的品质,才终有所大成的。而其中书圣王羲之跟随其姨母卫铄学习书法,颜真卿父亲去世后,一段时间拜其姑母颜真定为师,清代诗人袁枚少时亦由其孺居在家的姑母授其书文,皆大得益于女性长辈的谆谆教诲,才最终以其成就而留芳百世,成为旷代精英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无数女性同自己的丈夫一起共同承担起家庭生活的重担,夫倡妇随,琴瑟和谐,任劳任怨,风雨同舟,表现出了极大的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还有些杰出的女性,由于特殊的原因和历史机遇,置身国家大事和权力运作的中心,亦能指挥若定,从容不迫,表现出相当不凡的见识与政治家风范,从而使她们成为了一名卓有成就、可圈可点的政坛风云人物,在历史上和男人一样留下了她们闪闪发光的名字。这方面,如隋朝独孤氏皇后、唐初的长孙皇后,东晋的禇蒜子、南宋英宗时的高太后,清初的孝庄皇太后等女性,都属于政治上的皎皎者。在紧要关头,她们或是釆取果断措施,千方百计稳定国家局势;或深谋远虑,参与了当时有关国家前程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做出了一些令男性政治家无法企及的成就。当然,她们有的只是表现出了一种情怀、一种气度,或超出流辈的高屋建瓴的眼光,但仅此已能非常令人对她们刮目相看了。
在民族矛盾尖锐,国家处于生死存亡关头,女性的正义感和民族气节,亦往往高于男性。五代十国时,蜀国被北宋皇帝赵匡胤灭亡,蜀主孟昶投降,他的爱妃花蕊夫人愤怒咏诗赋怀,气节凛然:“君王城中树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在明清鼎革之际出现的名妓有气节者柳如是、顾眉与李香君,她们既爱家庭爱丈夫更爱国家,都表现出了很高的民族气节,足为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写上绚烂的一笔。到了近代,更有秋瑾、杨开慧、向警予、蔡畅、宋庆龄、邓颖超、林徽因等一大批妇女界的精英,在中国人民争取自由解放、反抗外来民族侵略的斗争中不屈不挠,因而立下了足以标炳史册的不朽功勋。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是,作为一名女性,在生活中爱美爱时尚,总是她们出于天性的一种基本追求。为了使自己更美艳出众,她们总是想尽办法美化自己,甚至不惜标新立异,而使别人艳羡。如传说南北朝时宋武帝刘裕之女寿阳公主,一次闲卧章含殿檐下,一朵梅花落到她的额上,怎么也拂拭不去,显得异常美妙。宫女们一见,都觉得这很好看,争相效仿,竟成了一种时尚,在社会女性中,兴起了摩登美丽的“梅花妆”。
到了唐朝,传说武则天因妒嫉上官婉儿与二张调情,用戟怒戳上官婉儿,在她额上留下一道疤痕。上官婉儿对着镜子琢磨,寻思着怎样弥补这个缺陷。一天,她看到亭子边的梅花开了,忽心生一计,心想,我何不把额上的疤痕也做成梅花样式,岂不更美?心里想着,便用画笔在额上细心地描绘起来,一会儿一朵赏心悦目、鲜艳好看的梅花便绽开在她额际的伤疤处,竟是那般抚媚,那般娇艳。以至宫中的美女见了,都竟相学习,终成时尚。“女为悦己者容”,女子面部妆饰如此,在服饰佩带方面,就更不用细说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尽管如此,在辛亥革命和新中国成立以前,女性在历史上总体来说属于弱势群体,受程朱理学男尊女卑封建思想的影响,在政治和社会生活方面处于从属的地位。她们中有许多人,终生遭凌辱和压迫。可到头来,一旦需要承担罪责,她们往往被推向历史的前台,被当成替罪羔羊,给她们加上“女人祸水” 的罪名。而理应承担罪责予以谴责与惩罚的男性却逍遥法外,为所欲为,有的还被称为圣君和英雄,此公耶?殊不公耶?
南宋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官方愚弄人民,束缚广大女性的利器。在“存天理,灭人欲”口号的蛊惑下,统治阶级更用“三从四德”,“纲、常、节、烈”观念来束缚广大妇女的手脚,规范她们日常生活的行为。稍有不慎,便会受到极其严厉的处罚。故数百年间,为此每天被逼其上吊者有之,被活活捆绑上石块,或装进猪笼沉塘者有之。彼时,你若是成为节妇,朝廷马上就会给你赦建一座高大结实的贞节牌坊。说起来好听,但这些牌坊无不是由节妇们的斑斑血泪和累累白骨砌成,凝结着她们的无尽苦难。“节妇”沉冤,千古难消。

说到妇女在封建时代受到的不公平待遇, 还表现在“裹足”“戴耳环”这两件小事上。在封建时代,女人一举一动、都要服从男性的意志和要求。在当时的一些男人看来,女人既作为男人天生的玩物,那就必须让男人玩得尽兴和满足。于是将她们的脚裹成“肉粽”、“三寸金莲”,捧在怀里,咏诗赋怀歌之:“妙纤说应难,须从掌上看”,觉其可爱无比!同样,让女人戴上耳环,只要一行动起来,就能知其举止和行踪。管束不可谓不严,办法不可谓不绝!
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是广大妇女的血泪史,也是一代又一代女性的的觉悟史,奋斗史,成长史。“五四”以来,中国妇女迎来了新的历史命运,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她们把屈辱记在心里,战斗不息,奋斗不止。
“共产主义真,党是领路人……妇女要翻身,妇女要翻身!”《红色娘子军》歌,唱出了旧社会我国广大妇女最迫切的心声!
【作者简介】:姓名杨君,又名杨群,安徽省六安市人。近年创作小说、散文、随笔等文,见于《分水岭》、《皖人春秋》、《首都文学》、《胶东文学》、《三秦文学》、《作家视野》、《老丫文苑》、《湘西美文》、百度《百家号》等文学网站微刊、纸刊。编著《古代名人传奇百人经典》由北京时代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
【老丫文苑 :创始人】
陈艳丽,女,汉族,吉林松原人。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 ,《华夏诗词文学社:社长主编》江南诗词协会会员。作品有诗词、散文、小说《老丫》。经常发布在《江南诗絮》《都市头条》《北方都市文化》《松原日报》《松花江》《温馨微语》《艺苑百花》《大江诗社》《巴马文化社》《中国爱情诗刊》《花花上酸菜》等报刊与微信公众平台。


金牌主播朗诵热线:
传奇: 13436847700
智昊:13756148336
阿桂:13943822385
天乐:13991678287
(备注: 作者可以选择您自己喜欢的主播老师为您朗诵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