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节选
作者:老舍
我的老家在农村。一到腊月,年的气氛就浓起来了。在村里的供销社,购年货的人络绎不绝。那些传统的年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厚厚的纸,散发着油墨的芳香,在幼小的心灵里,已经把它当作是年的象征。北方的腊八,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村里的老人们开始对小孩子们说:“小孩小孩你别谗,过了腊八就过年。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孩子们嘻笑着、欢呼着,真够热闹的。

除夕的前几天,母亲便开始忙着蒸年糕、蒸馒头,前一天才会用大锅烀肉。我则在站在锅台边,紧紧地盯着锅,闻着那飘出的香气,不知不觉着唾液已经流了下来。母亲在旁边看了,便会掀开锅盖,用筷子扎出一小块肉放在碗里,顾不上烫嘴,狠狠地咬下去。

对联也是过年不可缺少的重要物品。父亲的书法很好,所以到我家来求父亲写对联的人都排成了队,我在旁边地看着那黑亮亮的毛笔字写在红纸上,有说不出的羡慕。当红红的对联贴到墙上门上,那个喜庆啊,年的气氛立刻就出来了。一年到头能穿新衣服的时候是很少的,一般都要到过年。睡前早早地把小脚洗干净,把新鞋、新袜摆在枕边看着,后来就睡着了。有时会做梦,虽然不知道自己当时的表情,但小脸上肯定带着甜甜笑意。

除夕一大早,我就被鞭炮声从睡梦中惊醒。父亲也会在我们的耳边说,快起床吧,过年了,早点放鞭炮。我们便一咕噜地爬起来,穿好新衣服、新鞋,跑到外面放鞭炮。然后等待我们的便是饭桌上香喷喷的饺子了。除夕的夜充满了祥和与神秘。火光映着红红的笑脸,我们围着火堆跳着,叫着,跑着,那一刻,感觉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三十的晚上是要吃年夜饭的。全家人坐在一起,团团圆圆地吃着饭,说说话,其乐融融。这时吃的饺子都是肉馅的,还会在里面放一枚硬币,谁要是吃到的话那就预示着一年将有好运相伴。年夜饭后有“守岁”之说,所谓“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据说要是能一夜不睡的话,一年之中头脑都清醒。难忘的年夜总是过得很快。天亮了,人们相互拜年,串门,整个小村又在年的气氛中沸腾起来。
时隔多年,一些往事都已淡忘,但儿时过年的情景却永远地留在了心中。
文/老舍

迎接兔年的到来
作者/吴卫东

早晚仍然料峭的寒风,
为就要过去的虎年抖着最后威容,
午间和煦的阳光,
恰似提醒人们兔年即将与人间相逢。
新冠的疯狂在年底仍然令人畏惧,
家家户户都进一步增强了防护的警惕,
越来越多人们从周围的封控中解放出来,
而与左邻右舍间的交往却继续作着更科学的回避。
年的味道在民间始终在作着丰富的努力,
活动的设计则出现了更多充满特色的新意,
许多往年的聚会被明确不作提倡,
连家人相聚的范围也有了许多限制性的建议。
人们送着威严的猛虎归入山林,
又开始恭迎着玉兔自天庭向人世的来临,
广寒宫的嫦娥令吴刚奉上送行的桂花甜酒,
又感叹着自己不被允许结伴同行。
人们把更多有期盼向玉兔一一表明,
最大的愿望大概还是尽快送走瘟君,
更多人在为自己筹划新一年的征程,
寄期望于自己能够拥有更大的活动环境。
每年的春节都在向人们传递春的信息,
随着自然界的万物复苏开始到处都增添着春意,
新的希望越来越充斥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兔年的到来在春的舞弄中拥有了更多欢乐与惊喜。
【作者简介】吴卫东,网名龙行天下,内蒙古草原插队8年,双下肢残疾,现任中国知青网担任超级版主,2015年开始学诗,现居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