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本豪老师笔下不负历史使命,事事力争走在时代前列的村支书 —— 陈文军,让我们看到了脱贫攻坚的新村新景。

《活力陈文军》
作者:陈本豪
凝聚众心团结奋进
陈文军,无论走到哪里都是一团活力,朋友很多,路宽道广。他热衷交流,且擅长交流。一张四季常花的笑脸,一副清悦爽朗的笑声,云淡风轻中自见天门南开。每当朋友们遭遇郁闷低潮的季节,都爱去见见他,即使是一处深山静潭,他也会帮你开启鱼跃飞花的序幕。在安山街道的村支部书记中,陈文军是一位典型的活跃分子。很少看他有闲得住的时候,无论公事私事还是朋友事,他就像时光的钟摆,规律而有节奏的敲打。他曾对人说过,我是一个不怕忙而特别怕闲的人,只有在忙中才能创造效益,如果两天不让我做事,心里就像猫抓一样。
虽说陈文军很活跃,但工作上却出奇的沉稳,从不冒进。他在实施长远规划方略上谋求改革创新,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做出集体决策,从不因个人因素而引起工作失误,力求少出错。团结老干部,让他们充分发挥余热,这项工作他做得的确受人称道。前两三届退下来的村级领导,都乐意与他来往,每请必到。陈文军经常召开老干部座谈会,关心他们的生活与健康,宁愿设家宴也要陪他们喝一两杯小酒,在请益中交流工作,在恳谈中增进友谊。对于过往的历史和工作经验,老干部们均不遗余力地向他贡献积累与献计献策。
抓住优势振兴产业
英雄村站在安山苗木花卉产业开发前沿,全村现拥有大中型苗木生产商15家,70%的土地均为绿色植被所覆盖,园林中的珍稀高档品种,在这里并不鲜见,处处树绿风扬,步步花香宜人。今天的英雄村不仅是鸟的天堂,更是人的天堂。大多数村民无需外出打工,早晨扛着锄头铁锨出门,中午回家烧火做饭,晚上收工进门,几百元现款早已装进荷包。据不完全统计,英雄村的苗木产业,给村民们带来的务工收入,每年均在300万元左右。环境美丽了,经济富裕了,村民们的笑脸就像桃花映照的红云,给时代贴上一幅彩色的标签。
任何地方或任何产业,发展中并非一帆风顺,阳光之下总有照不透的阴影,干旱季节也有阴暗潮湿的角落,这是物象,更是规律。随着地租不断上扬,苗木市场意外遭遇滑坡,曾经的地租合同早已时过境迁,过低的地价与现实落差很大。为此,村民们天天吵着加价,有少数人直接与老板发生冲突,甚至越级上告。为平息事态,陈文军不惜夜访光边王湾的每一户,牙齿都说出了苋菜汁。一要体谅老板们面临市场下滑的压力,二要信守合同,不能因为今天价格上涨,便推翻合同落笔的条款,面对经济利益和良善品行,村民们最终还是选择了后者。
无债无忧以身示范
2014年,陈文军就任英雄村党支部书记兼主任,第二年即还清内债和外债,放下包袱的他如春风吹动脚步,让人感觉就像一台上坡的汽车,不用换挡地一路前冲。他并不是个贪大求全的人,利用苗木花卉的天然优势,活络英雄的一方天地。他经常深入苗圃基地,为村民指导栽培与管理技术,经常义务性地为他们的销售牵线搭桥。搞活经济,服务村民,这是他不断刷新的本职工作。担任村支书这么多年,陈文军只为苗木生产商提供政策优惠,帮他们解决具体困难,调解矛盾纠纷,从来不吃他们一餐饭,更不会端起那只酬谢的酒杯。
苗木花卉业,为安山的形象产业,是湖北省苗木实验基地,英雄村更是该产业的源头与中心。深受产业环境影响,陈文军书记早已按捺不住内心的萌动,将自家房前屋后用机车铲平,种上以桩景和城镇绿化苗为主的几十个优化品种,不仅让自己如神仙一样,天天隐逸在妙然天景之中,还带来了相应的经济效益。在他的带领下,英雄的村民均一脚踩响连锁反应,家家栽花种苗,曾经远去的白云蓝天又如画轴般打开,鸟语花香热语了村庄的黄昏与黎明。如今,村里也开发了一块高档花苗种植基地且长势良好,时下已初步进入试行销售,未来前景可期。
脱贫攻坚新村新景
在党和政府精准扶贫政策的光照下,陈文军带领村干部积极行动,并实行分户到人的包保措施。村民王宗钦,身患多种疾病,长期丧失劳动能力,为该村的极度贫困户,在政策之外,陈文军曾不止一次地自己掏钱为其治病。他含着热泪说:“陈书记,我差你那么多钱,什么时候能还上啊?”文军笑着说“先把病治好,没有钱就不用还了。”低保户代家庆,房屋漏水严重,急需翻修却缺钱,陈文军立即给他送去1000元,使他感动不已。英雄村在脱贫工作验收中,排位安山街前三,“大武汉”曾以《脱贫攻紧“老黄牛”》为题专程报道。
田铺游湾,为英雄村首创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是陈文军的一件心得之作。高大的门楼,文刻的石雕,一派宏雅之气。宽阔的柏油马路,每当车辆驶过,耳旁便滑过阵阵沙锤的音乐声。一排排整齐又洁净的房屋,村前村后树绿花香。文化室二楼,设有数百册图书阅读室和乒乓球台,室外建有网球场和操场,一套时新的健身器材,特受村民青睐。在门前的池塘里,红白藕花相映,小小的钓鱼郎,从云端直坠入水,口中衔着鱼儿反身飞跃云端欢乐地歌唱。亲戚走动,朋友交流,外客来访,游人观光,日益频繁。今日田铺游,早已成为英雄儿女的晒福之地。
人大代表民众“村官”
陈文军分别荣任江夏区第五届党代表和第六届区人大代表,时刻不忘自己的身份,更不忘肩头上的责任,事事担当本职所在,处处体现本色所为。上任不忘本,致富不忘贫,永远将民众装在心里。每逢救灾与扶贫,均力所能及地捐款,从不甘于人后。尤其是在2020年抗疫期间,他不畏艰难与危险,绝不漏掉一个村民的核酸检测。在村级封闭期间,陈文军几乎日夜奋战在岗位上,积极组织给村民运送生活物资和医疗药品。他对村干部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在执行政策上不能打一分折扣,在关心百姓安危上要胜过自己。”
陈文军,安山街英雄村村支部书记兼主任,已经连任三届,想下也下不来,组织信任他,村民拥护他,村里需要他。在几次选举中,几乎没有人愿站出来与他竞争。无论是村级经济创收,还是村民生活提高,更有村容村貌的改变,他力求在圆满中取得高分。在贯彻新政策和学习新精神中,他来得比一般人都快。英雄村原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为当时咸宁地区和军分区的长挂驻点,政治军事一直引领安山潮流,使该村成为人们心目中不落榜的“英雄”。陈文军继承这一光荣传统,更不负历史使命,事事力争走在时代前列。
英雄村位于安山街东南部,面积7.07平方公里,共有15个居民点,18个村民小组,458户,1275人,苗木花卉产业流转土地2300亩。在陈文军书记的领导下,无论集体经济还是村民收入,早已跻身安山街中上等水平。多年来,陈文军先后荣获区级“文明创建先进个人”“抗击新冠肺炎先进个人”“全区先进基层党组织”……他对抗疫的荣誉特别珍惜,陈文军说,唯有在危急中战胜灾难,才彰显男儿本色。虽说获过很多奖,先后被多家媒体和文本争相报道,但他心中却有一杆秤“村民说行,我才是行”“村民说好,我才是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