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月踏稻
蚊/谢初勤
正月花边,二月竹篱,三月作草芰。
一阵春雨一阵暖,十阵春雨虫蛙鼓。其实,开春时节,田野还是处于静寂之中的。四边廖廓,草枯叶黄;那水也冷清着,凛凛然,碧青青的,看上去,一点波澜都没有,凝固着的。有小孩子走过去,看见了,惊讶地叫喊:“那是一块大果冻哩。”
水不动,草也不动,虫也不动,地,便窝在那儿。有农人说,地,给冻着呢。地怎么会给冻着了呢?经过一年的生长与收获,地也要喘口气,休息一下了。
地是有生命的。地有肥瘦、生熟、硬软、咸淡、死生之分。在农村,你只要瞧一瞧农民们怎样伺弄他的地,分辨一下,就会明白,那是块什么地呢。但是,不管是什么地,冬春交替之际,收完耕播之初,是该让地休息生养一番的。地搁在那儿,也不完全是荒着。以前,年少时,曾随父亲到地里,听父亲说,那地,偷偷在长哩。地怎么会长呢?原来,父亲所指的,是地里自生自长的那些小植物或小花草。
按理说,父亲应该这样说:“这草,偷偷在长。”
父亲的表达上出问题了。
其实,并不是这样。地在长。在地上长着。父亲宁愿都归功于后者。那是一种典型的农民说法。
正月未过,田园里剩下的花儿草儿,都是年前遗留的。花骨朵老枝老叶的,苍遒、铁硬,皆呈灰色,跟春天刚开的嫩芽儿相去甚远。若是这会儿到野外走一走,见识上倒是有收获的。农民们将地里的菜收了,往往会顺便着收拾了菜地的杂草,但菜园边的草却是不荒不芜地留着,留到开春下种时,当篱笆,挡风用。
春季气候多变,乍暖还寒。看似阳光明媚,其实,那阳光稀薄得没有一点热气的,照在人身上,就像披上一层透明纸似的,看上去光鲜亮丽的外表,里子头,却凛凛冽冽的。
春风寒,春雨冻。看着一线线透明如珠的雨串儿下来,满世界的清凉爽快似的,可那是骗骗眼睛的,瞧着好玩,可实际到了地里,却不是那么回事。地本来是冷着的,再加上雨这么一浇,便像是雪上加霜;若是雨再大一点,连沟里的一点浮土都冲走的话,那地,就是硬地了,便得再仔细地翻一翻,追加点土杂物,好好地捂一捂,这过程,就像是发醇似的。
但要是这时已经下了种子的,那就得抬头看天,再低头看地。看天清爽高远还是阴云低落,看地松散绵软还是阴沉僵硬。春种深耕。深耕是防寒,但种子深深地埋在地里,却不知动静。这会儿,就要瞧地上的杂草长到什么程度了,用草来估计着种子的长势。《齐民要术·种谷》一节也提到这样的耕种方式:“凡种谷,雨后为佳。遇小雨,宜接湿种;遇大雨,等秽生,非直荡汰不生,兼与草秽俱出。”
事实上,长在地里的草,并不像人们平时所想到的那样秽杂无用,有时,它还是庄稼植物的保护神呢。
等到种子发芽,苗长草青时,人们就要忙着耕田,准备插秧了。这时,河里的水一个劲地涨,青碧碧的、水汪汪的,没堤过岸的,到了田里,更是一片汪洋,也微微地荡漾了。这会儿的田里经过一冬的休耕,也是要追肥的。可到处水汪汪的,什么样的化肥、杂肥下到田里,都会打成水漂。
三月作草芰,三月踏稻藤。南方的三月踏稻,其实是踏稻藤,把上季度收的花生藤、黄豆藤、荚豆藤、番薯藤等东西,切成条状,按量分布到水田里,再用脚将之踩到田里,发醇追肥。
三月踏稻,踏的其实是草或藤了。三月才是真正的春暖花开,才是真正的草长莺飞。到那时,长了一冬的草,踩到地里,便成了肥料。
等田踏毕,插了秧,再过一月,那些踩踏了草料的地里,便显得茁壮,粗枝壮叶的;那些原来偷工减料的田地,变得蔫头蔫脑的,一副伶仃可怜相。
种地,有时比的,也是这种苦工夫、笨工夫。
记得爷爷说过,以前,人们因为春耕田地瘦,还曾用巴浪鱼斩半插田作肥料呢。
“那要用多少鱼呢?”听这一说,不由人目瞪口呆了。多大的手笔啊,用鲜鱼作田肥!
“反正,那大海里,有的是鱼!”爷爷回答时,那口气,跟父亲一个样,答非所问。
不过,那种豪情满怀的样子,却是让人羡慕并佩服的。
作者简介:
谢初勤,广东汕头市人。95年开始发表作品,迄今为止在省内外公开发表作品约百万字,发表刊物有《人民文学》、《北京文学》、《芙蓉》、《作品》等,作品曾获省内外二十多个奖项。有小说及散文作品入选国家年度选本。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截稿日期:2023年3月30日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