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禾木的星空
文/朱永智
时值仲秋,新疆喀纳斯禾木的夜空天幕低垂着。仰望着天蓝色的夜空,那密密麻麻的星星清晰、灵动,把这里的星空装扮得象一个筛子,倒扣在禾木这个断陷盆地上。我的感受正象巴金先生在《繁星》一文中所描写的那样“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被称为“中国第一村”的禾木村是喀纳斯的一个景区,是蒙古族的一个分支——图瓦人的群居圣地。相传这里曾是成吉思汗西征时的牧马场,留守在这里的西征军队以放牧为生,与牛羊为伴,世代繁衍,至今仍保持着蒙古族马背民族的生活特性。
九月的夜晚,尽管这里已寒意乍起,但苍穹下仍繁星点点,闪烁耀眼,到这里来看星星也是一道让人醉意的风景。当地人无比自豪地说:在地球上看星星,这里是最好的地方,这里离星星最近,看的星星最多,看星星的时间最长。为此这里有“天上禾木”之称,来到这里让人醉在星光下,醉在晚风里。
头上的星星虽然微小,但竞相发出各自的光芒,把山里的夜色逐渐减淡了。在星光的照耀下,禾木的夜色显得宁静而安祥,那远处宽厚的山峦,高坡上的观景台,在夜幕下成为一道道粗犷的剪影,象卫士守护着这世外桃源。那白桦林、杨树林虽然没有了白天北欧乡村风格的油画般色彩,但仍葱郁笔直地挺拔着。那一排排尖顶方基的小木屋、随意散落在各个角落的木质牲蓄栏尽显了图瓦风情。从小木屋里飘散的炊烟,象一缕缕薄纱般地升起,缭绕在这仙境般的景色里。比夜色更黑的是那小木屋顶上一字排开的乌鸦。这看似不祥的鸟儿,在星空下时而尽情翱翔,时而又低空盘旋,成为这里欢快的主角。宁静的夜色下,禾木河水携着力量,卷着白浪,在各种暗香阵阵的无名山花陪伴下哗哗地流淌着。河边的栈道、河上的小桥聆听着这音律和谐的溪曲;草丛中、树林里传来啾啾的虫鸣鸟语,晚归的牛马在图瓦人吆喝声中成群地从木桥上接踵而过。
走出那间小木屋,我就在这样的星夜中感受着禾木的美景,寻找着自己熟悉的星星。借着星光我沿街而行,三、五十米就是农庄、客栈,各种门牌依次立在道路的两边,偶尔有游人而过,从他们浓浓的兴致中,我在感受着他们对星空的赞美,对大自然馈赠的满足。
正在我陶醉之时,一队马帮穿街而过,领头的父亲骑着一匹枣红马,中间有三匹,押后的小孩骑着白马,踢踢踏踏地向我身后走去。马是这里的主要交通工具,许多的景点就要靠骑马才能欣赏到。因此,大街上牛屎、马粪、羊屎粒粒处处可见。尽管有人清扫,但扫的还是没有拉的快。因此,微微的晚风中还夹杂着各种骚臭味,也许这样才更显出这里的原生态了。走这一路,我也不知踩到了多少,好在这些东西都不脏。这东西不仅过去是图瓦人冬季取暖的主要燃料,还是盖小木屋充填木头之间缝隙的上佳材料。
走过这段农庄、客栈林立的街道,下一道坡,就是禾木商业区。这布局为“一纵两横”的商业区店面挨着店面,商铺连着商铺,但为让禾木的星空更加璀璨,让前来观赏的游客看到更为美丽的星空,整个禾木景区马路上没有路灯,商家、居民的灯光也不那么通亮,仿佛生怕灯光淡化了星空的魅力。第一个交叉路口是游客分流区,来往的游客在这里下车,乘车。穿过这里,便可听到那些店面、商铺吆喝着生意,吃的有羊肉串、刀削面、牛肉面、拌面;穿的有冲锋衣、貂皮帽、皮坎肩、皮护膝,还有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更有那富有特色的商品让人目不暇接,如菌类就有羊肚菌、牛肝菌、猴头菇、松花菇;石类就有:金丝玉、碧玺、玉髓、宝石光。在不起眼的一角,有一小客车改装的流动书报亭,这里除有各种景区书刊、各类名信片、实寄封外,居然还有新疆女散文家李娟的全部书籍。李娟的散文我逢见必看,看后必抄;她的书也零散地买了些,但跑了很多的书店,即使是我去过的新疆本地书店,也没有这么齐。于是,我豪气地买了一套。
我在这里呆了近一个月,呆的时间长了也就随意了。面对每天来往的游客,也主动与他们搭讪。这里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很多,每天都是一拔一拔走马灯似的,好象是以开放的姿态包容着每一位南来北往的游客。因此,遇到湖南人的,我就说是湖南的;遇到江苏的,我说是江苏人。从商业区回来,正好遇上刚到的一拔游客,他们正在我住的小木屋门口饶有兴趣地拍摄着星空下的夜景。我走过去,一听是东北人,于是与他们攀上了老乡。那游客一边翻着相机给我看他拍的照片,一边对我说:这里的景色真美!我说:是的。然后指着对面那道剪影说:那是观景台,明天一大早起来,你们可以到那里去拍更美的景色。星空下,我们都笑了。
禾木的星空让人充满了想象,明天他们还要到观景台上去拍摄太阳破山而升的壮观;去拍几缕白云萦绕青山的妖娆;去拍村舍高低错落,炊烟缭绕的恬静;去拍白桦林油画般色彩的斑斓……
徜徉在这被人称为“神的自留地”的禾木景区,天上人间,物我两忘。更让我称道的是:这里的人们把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水都看成是大自然赋予的灵性而倍加珍惜。为了保持好这里的原生态环境,决策者们决定在这里开发地热资源。我院担负此项勘查项目后,这样我才有幸更加亲密的接近这里,熟悉这里,从而更加热爱这片古老而神奇,美丽而灵性的地方。
我相信:星星不坠,星空永恒。禾木你带给人的永远是宁静而美丽的世界。
作者简介:
朱永智,现年50岁,供职于湖南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在长年的野外地质生活中长期保持了创作激情,多年来笔耕不辍。已发表小说、散文、诗歌20余万字,并有多篇散文、诗歌编入集册。其野外坚持读书写作事迹曾被湖南人民广播电台及湖南省内报刊报道。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截稿日期:2023年3月30日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