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珍弟妹的葬礼
①雷稳珍遗像
②雷稳珍和高掌乾
我的义弟高掌乾来电,说他的老伴雷稳珍病故。我心里很悲伤,掌乾贤弟当教师几十年,忙于校园教务。农活和家务活及抚养子女,全凭弟妹操劳。就在贤弟退休时,弟妹因积劳成疾,行动不便,靠贤弟为炊、侍候,尔来约二十余年矣!特别是此前五年,弟妹卧床养病,贤弟日夜守护,亲友邻居有口皆碑,赞许有加。子女皆孝顺,毕竟劳务缠身。
忽闻噩耗传来,如听霹雳。原因稳珍弟妹有基础病在身,遭病毒感染,雪上加霜,熬不过这一高坎,轰然殒身。思之哀痛,忍泪命笔:
痛悼稳珍弟妹(藏头诗)
“稳健聪敏惠勤俭,
珍谊睦邻孝道传。
弟殚思虑务校园,
妹竭心力累庄田。
恩泽儿女情广宇,
德润弟兄义叠山。
千年佳配掌乾妻,
古往今来高门贤。
今日一早,我穿戴比较暖和,棉帽、围巾、皮鞋,踏着新冰薄雪,前往上红庙村,为弟妹最后一程送行。车只能到半路,剩下的雪路要我用脚丈量。我明白,步步要慎重,不能让娃们为我担心。若一步失足跌倒,意味着:我人生箭头向下的转折。
掌乾弟全家人缘尚好,虽疫情期间,帮忙的乡党众多,熙熙攘攘,神情凝重,忙而不乱,繁而有序。我走进堂前,焚香鞠躬;众孝子示谢,我致意后受请喝茶。在礼房内外,见到了郑武城、高和平、高珣、高平绪、高志英、高炳乾、王善学等平日难遇之旧缘,以及高家男女虎侄。我见街门上的挽联是:“辛劳一生勤苦兴家业,邻里和睦不舍贤惠人。”横批是“德范长存”;房门上的挽联是:“一支焚香尽孝义,两根银烛泣悲声。”横批是“音容宛在”。灵堂遗像两边对联是:“浮萍无根何所以,金台有路起祥云。”无须横批。挽联通俗概括,针对性强,实话实说,不拘格律。
礼房先生业已将我写的悼诗,郑重楷书,以八朵纸花环绕,张贴于院内醒目之处。我发现另一首诗,是掌乾贤弟的学生郑武城、高军军、高和平、鲁社平、高平绪等为弟妹写的悼诗,题目是:《悼念雷稳珍师母》。诗曰:
“恩师一生忙执教,”
师母持家勤操劳。
今日病逝驾鹤去,
风范长存懿德昭。”
该诗明快、隽永、顺畅、深情,显示了高足孝敬之心。内容与我的藏头诗呼应和谐。
起灵后,郑武城君陪我去看路祭。主孝子、孝贤代表忍泣诵读武城代笔起草的《祭慈母文》,情真意切。声泪俱下;围观乡亲为之动容,念子女平时孝显,此时情不自禁,激动溢于言表。
路祭毕,鞭炮声中再次起灵,我和武城等人紧随送葬队尾向村南陵园走去。花圈、纸紥、群孝、乐队、灵车及挖掘机早已相继到位。帮忙的乡党和众孝子一起手忙脚乱,小心翼翼,抚棺下葬。礼宾师喝礼,焚烧花圈纸紥,武城惦记着悼词悼诗等应该一并火化,而且心到手到。当孝子鞠躬致敬时,我仰望陵园背景,巍峨的终南山一片银装素裹,它在为稳珍弟妹披麻戴孝。附近的树木为稳珍弟妹佩戴白花……众人的注目礼伴随鞭炮声毕,她入土为安。
掌乾贤弟是一位普通的退休教师,退休后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是我的左膀右臂,曾评为省级老有所为先进个人。他是我学生时代的结义兄弟,著有诗集《览云集》,系省作协会员。稳珍弟妹操持家务,悉心庄田,相夫教子,有武城等人悼诗为证。
一个人,哪怕再“普通”,只要干的好事多,子女及周围的人认可,盖棺论定时,祭文和悼诗就有话可说、且内容充实,实事求是,催人落泪。
礼房先生的角色,我也曾充当无数次。白事涉及挽联内容,针对死者现编,武城等人与我有同感。遇到不孝顺父母、子女逆反、乡邻关系紧张的死者,挽联就难以命笔,缺乏典型事例和生动细节,只好用“垂泪”、“悲伤”,以及“呜呼哀哉”之类的词语大而化之。
稳珍弟妹虽然只是一位退休教师的老伴,学生们每念及高掌乾老师的精心从教,势必联想到他背后悉心竭力支持工作的师母雷稳珍女士。每个有作为的男人,背后都有默默奉献的了不起的女性。
我今日参加稳珍弟妹葬礼的感悟是:没勇气写进日记的事,理应不做。每个人都在为自己将来升天之日的挽联、祭文或悼诗积累着素材,免得礼房先生咬笔杆,抠额颅。
我望着终南雪山,随着送葬的队伍回村,参加稳珍弟妹今生的第三次盛宴。第一次是她满月那天在东辛庄举行,她不会吃;第二次是和掌乾弟结婚那天,她在从客人向主人转换,只顾招呼陪送闺蜜,给新结识的亲友敬酒,忙得顾不上吃;第三次就是今天,她吃不成了。这就是皆与她有关、而她均未吃成的三次盛宴!
人生短暂,三次盛宴。
稳珍弟妹,值得悼念。
终南披孝,太峪呜咽。
虽谓平凡,凝聚诗联。
2023-1-15-于樵仙居。